2016 CCS企業云計算高峰論壇(ccs.d1net.com)于6月15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行,這是國內面向政企客戶的最重要的一個云計算會展。CCS企業云計算高峰論壇上,云與大型企業的兼容性將成為主要議題。
以下是現場速遞。(聲明:本稿件來源為現場速記,可能有筆誤和別字,僅供參考)
主持人:感謝侯總的精彩分享,下一個環節就是嘉賓討論環節,請工作人員把椅子搬上來。有請:
企業網D1Net CEO 范脡范總
黑巖財富集團CIO 侯峰
藍色光標CIO 武威
范脡:我們聽了侯總感情上的堅持故事,另外要做金融行業的阿里巴巴,我覺得非常了不起,不斷將來能做到什么程度,這樣的精神和氣概都非常值得鼓勵。剛才阿里的人剛剛離開了,他要在這兒,我估計得跟你理論一下。我們這兒有一位新朋友是藍色光標的CIO武威。武總跟大伙先認識一下。
武威:謝謝范總,很高興參加這個會議,跟大家一起做分享,我是來自藍色光標集團首席信息官武威,藍標通過持續的收購并購,數字化轉型,已經是綜合的數字營銷集團,它有一個集團整體的技術運營中心。
范脡:武總在SaaS方面的實踐有很多看法。一會兒談到這個話題。我從用戶的角度,在座很多可能是用戶、CIO、IT經理,大家可能關心比較多的就是在云和大型企業的兼容性,我們一直講云,這幾年說的非常多,各種云,所以大家有的時候也比較混淆。在我們跟CIO這個群體接觸的過程當中,能感覺到傳統企業的CIO對云的接受程度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非常踴躍,可能很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中國的企業,特別是傳統的政府企業,它對這種控制、安全這方面的要求比較高。另一方面,可能中國和美國的市場情況,最大的一個不同就是人力成本不一樣,在美國很多事情不可能自己雇人來做,在中國這種相對容易一些。所以,大家可能更愿意自己做一些自建。
我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從用戶的角度來說,我想請教一下在座的各位,如果你們作為政府或者企業的信息主管,要上云,我指公有云,私有云相對簡單,如果上公有云,你們最大的顧慮和考慮點是什么?
侯峰:這個事情因地制宜,分開來看。像我們現在做這個系統,放到公有云上,我為什么這樣去做呢?因為我這里上面跑的全都是業務數據,我這里沒有資金,我說的資金都是線下的。所以,我不擔心就是關鍵的業務部在這上面,比較關鍵的業務在這個上面。就安全角度來講,我目前現在要求只要是出問題能在我要求的時間范圍內恢復了,我就能接受,這是我們考慮采用公有云的主要的因素。
武威:這個問題我們這么看,其實我覺得國內的公有云安全分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技術層面,技術層面公有云的安全性應該會比平均來說,大多數我們的自建機房的安全性要好,因為他們有很多專家型的人物,反黑客的專家,他們的成本特別高,只有公有云的廠商才養得起這些人,所以平均系數來說這些人是高的。
但是大家更多擔心的是商業層面,或者商業的誠信,道德體系層面。確實我們的特點跟歐洲和北美不同的就是可能有一些商業的誠信體系缺失,造成我們對公有云的一些數據在商務層面是否會被暴露,這個不放心。但是,我估計這個可能會有一個演進的大家之間接受的階段。
因為企業的系統分為前臺,一般是執行系統,專業型的交易系統,還有中臺,一般都是運營管控系統,還有后臺,基本上是財務,或者HR的管控系統。所以,其實一般偏向于中臺和后臺都在私有云上比較多,尤其對大型企業,對前臺是高并發有些時候,有些時候是一些互聯網,或者前端交易的像廣告類的DSP,因為它要求對公有云特性的支持。這是我的看法。
范脡:第二個我們經常考慮的問題就是TCO,大家是不是做這過方面的一些測試,或者評估。因為云當時最大的賣點,一個是靈活性,一個成本,這個是很多公有云廠商宣傳的一個主要的點。那么,從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三年以上的TCO好象不完全公有云就一定是最低,我不知道幾位是不是有做這過方面的一些評估。
侯峰:這個我覺得是這樣,因為每個企業發展的階段不同,當然不同階段,我所付出的相關的成本是不一樣的。我覺得公有云主要是在于它的靈活性,我需要多少,它的就要能滿足我。而我們自己去做,很有可能一開始就輸出了很多我不必要的成本,在這方面,我覺得公有云在這塊是有優勢的。我個人的理解就是這樣,它比較靈活,不會浪費我們的成本。
武威:因為最近在幫助一些投資機構做一些技術上的咨詢。所以,跟投資機構和他們投的目標對象有一些了解。明確的TCO這個沒有特別準確的計算,其實準確計算我覺得在國內也是信息通信有些忽悠。但是,大體的一個感覺我覺得是這樣,因為首先有投資方和這個廠商,其實他們承認,其實真正的SaaS,他們就說SaaS,不說IaaS層,它的TCO可能會比本地化部署的會高一些,也許平均起來。但是,我們要看到SaaS所帶來的好處,它是一個綜合方面的。其實就是三點,三個給。第二,給財務狀況一個更好的展現,其實會把CAPEX變成OPEX,就是一次性的買斷一輩子,然后變成租賃。第二,給自由,給企業的甲方,雖然有更多的自由,但是你用,但是不好,相對來說比買幾百萬,實施半年的遷移成本高多了,這是給一個可以遷移的隨時使用離開的自由。第三,給一個可以快速應用創新的機會。因為基本上SaaS這個云的迭代周期是1個月,有的1.5月會升級一次,傳統的OPEX升級,基本上高度的定制化是升不了級的。所以只有SaaS純公有云的模式才能真正做到每個月迭代,每個月升級。所以,這個就能充分利用他的創新。所以,其實考慮這種財務的表現,考慮創新,還有考慮隨時可以遷移的成本,這個隱性,或者定性的東西怎么影響到TCO的評估,我覺得說不好,到底TCO真的是高還是低了,這是個人的看法。
范脡:前一陣一個朋友在大數據的時候做了一陣應用從云上搬下來了,當時我了解了一下它的情況,像道具應用,它對CPO,對IO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他們感覺放在云上很慢,所以搬下來了。但是我們看到更多的應用在往云上講。接下來的問題,在你們看到的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哪些應用比較適合云,哪些不太適合云,從你們的經驗給在座的觀眾一些建議。
侯峰:在云上主要就是管理我多點散開的業務應用,我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業務量,包括有一些對于單體的比如我們做月度結算,或者年終結算,或者有一些涉及大量內存計算的這些業務,可能在公有云上優勢不是特別明顯。當然這塊我沒有特別去研究公有云的它在虛擬方面和以前小機的對比。負責有差異,可能在這塊有一些差異。實際上大部分應用都是可行的,以前要完成的業務,可能在以前的高性能系統,小型的系統可能更合適一些。
武威:從國外趨勢來看,其實現在云計算在Gartner來看其實已經進入主流市場,根本它不是一個高速發展的趨勢,其實都已經過了那個趨勢了。所以,我估計中國會稍微晚一些,因為有一些原因,但是其實無論各種什么樣的應用,無論IaaS層、PaaS層,還有SaaS層,最終都會上云,但是會根據不同的場景有一個成熟的過程。我還是認為前面的執行系統,業務系統上云可能更優先一些,因為他們面臨高并發、可擴展、易伸縮,有這種場景的要求,這是公有云現在很好對應的場景。比如現在游戲云、金融云、電商云,他們都是最早上云的一批,相對管控系統,還是國外傳導進來的,但是最近HR云也開始了,但是還是金融云、游戲云這些業務琴斷的比較方興未艾。
第二,剛才范總說的,您的例子,在于這種云所在的IaaS層架構的一個技術的成熟度,現在有一些計算密集型,比如游戲云這些,其實它經歷那么多也的錘煉,它是做的比較不錯,一些IO密集型和存儲密集型的業務有些其實比較偏特性的廠商,正在加緊研制。所以,相信其實越來越多的場景不斷的被這些公有云的廠商所突破,所成功,大多數的系統其實以后的趨勢還是盡量都會上云。
范脡:武總其實剛才已經涉及到我后面的問題,就是行業云,這個我們跟很多行業客戶交流的時候能夠看到最近的這種行業屬性比較明顯的云越來越多,原來我們可以看到AWS,阿里比較通范型的,后來看到金融云、電商云,從行業用戶角度來說,必須關注兩點:第一,行業的專業度。從行業云角度來說,相信他們考慮的更多,更完善。另外,引出一個很大的顧慮,比方說我是同行,因為我們已經講到,這里面不光是基于技術問題,數據安全,還有人為的問題,尤其在中國大家也比較清楚互聯網的操作問題。如果我是表示金融行業和游戲行業的,我是不是比如說一個金融公司提供的這種云,或者說游戲公司,你看現在很多,像騰訊,騰訊的游戲本身做的不錯,它也特別有一些云。阿里是電商,電商做的不錯,它推電商云。京東也是,京東也推這兩朵云,如果你們作為這個行業里面的人,你們會考慮專業的行業云這方面會有什么樣的建議。
侯峰:我覺得從行業云的角度來講,要不要在這個行業本身的企業去做,我覺得如果業界沒有沖突,這個可以做。第二,如果有沖突,就看我們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他會不會真的和我們產生競爭,或者他是否愿意和我們產生競爭。因為有的時候其實是從某個角度來講,某種競爭來講是一樣的,因為大家雖然都在完全同質的行業里做,但是客戶還有各方面,有些東西還是有個體的差異的,你沒有辦法完全去轉換,他可能真正能拿到我的數據,但是這些數據不至于把我的客戶帶走。尤其我們做金融的,我們最關心的就是我們的客戶,現在我們黑巖做的,這里有客戶管理的成本,但是客戶管理不要求你輸入客戶的手機號這些非常重要的聯系信息。因為我們認為,雖然我最終提供行業公有云的時候,我不會跟你產生競爭,如果我跟你產生競爭,首先他會有顧慮,他要不要加入到這個平臺里來。所以,首先要打掉你的顧慮,你做你的業務,我做我的業務,我們是一種合作的關系。
其實我們現在處在的一個時代,我覺得就是一個競合時代,同行業不一定都是對手,我們在競爭當中還有合作,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武威:因為我覺得可能從兩盲從來看,一個是短期的收益,短期的收益,行業云如果能對大家帶來價值,能有收益,其實是可以用的。但是,長期其實還要關系到競爭格局,因為競爭格局是這樣,行業云通常有兩類競爭模型,一類模型是平臺型,比如電商云。平臺型就是天貓,它自己只做平臺,不會做平臺上的玩家,它是在線的商業地產模式。與此非常典型的對比,比如京東,京東是產業鏈的模式,既做電商平臺,同時也做商店的玩家,它的自營模式就是自己作為玩家,同時有套餐模式,就是邀請第三方其他的大小玩家一塊兒玩。天貓這個可能會讓人稍微放心一點,但是京東這個,其實你會看到它的自營模式很多在廣告位的展示,搜索結果的展示,其實可能它自營的品類會壓過第三方的競爭的品類,這也是行業云可能會遭受到不公平競爭的一種待遇的可能性。所以,大家其實要對這種行業云的競爭格局可能會有一個考慮才能做出比較好的判斷。
范脡:謝謝幾位嘉賓,接下來把時間交給在場的觀眾,大家有什么需要提問的。
提問:因為您可能上云的應用,如果簡單的原來的照搬過來這是一種方式,還有一種可能你要有一個新的形態,比如整合原來的應用,打通一些數據,甚至產生一些新的應用,這是很多客戶上云的時候希望有一個附加價值的真正需求,這種情況的時候,這個數據整合,可能涉及到以往的一些系統打通,這個時候我認為的遷移,不僅僅是包括復制,還包括一些數據的打通,這些方面的遷移,整合性的遷移。
武威:我說一下遷移的,其實遷移的這個問題甲方需要操心,更多是乙方比甲方還要操心。因為遷移的不好,他就知道你可能會不用,不購買。所以他有提供比較專業的服務,有比較好的遷移的規劃,比較好的做Data mapping這種計劃,有比較完善適合自己應用的場景,比如財務的,或者HR的,或者招聘的都有他的數據遷移的這種工具。所以一般都是在乙方的比較專業性的指導下面完成遷移的。但是其實國內有很多遷移,其實我覺得做的還不是特別好,它可能只能做到60分,把你關心的一些數據做到比較好的遷移,然后一些延展的一些數據做到遷移。
然后在全球來說,遷移有專門的遷移工具,這個技術成熟度曲線,這個是在公有云的成熟度曲線之下,這個公有云的工具目前還沒有進入主流市場,還是一個潛伏期,就是這么一個情況。
提問:我做火電這方面,最近也是聽過很多關于云這方面的論壇,包括一些演講。主要我看真正的是一離散行業,包括像醫藥,或者像一些制造業這方面的事情。但是,流程工業這塊來說,我也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數據遷移方面,這方面可能涉及到一些環保的數據,一些指標,他們不愿意放到公有云里面去的,這是第一定。第二,日本真正把云做好是需要多方面的專家,像比如說軟件方面,數學方面,還有行業方面,行業專家怎么計算也是比較難的。整個化工包括電力行業現在發展的不是特別好,各位專家對云技術在這方面的發展有什么看法?
武威:這個只是看過一些觀察,因為確實這個領域接觸比較少。剛才您說的那一點,就是可能有一些環境的指標不敢放到公有云上,其實有一種方法可以用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結合來去解決這個問題。比如真正的數據存儲還是放到私有云上,但是數據了計算和處理,它的一部分計算的能力可以放在公有云上,這個其實可以舉個例子。就跟我們做廣告類型的大數據,廣告類型的大數據它經常要進行IDMapping,比如騰訊有一組數據,藍色光標有一組數據,我們雙方都不放心放在對方的公有云上,我們找一個獨立的第三方云,比如微軟的Azure云,然后雙方拿到要的一個結果的數據,可以有這種模式,我覺得是不是可以探討。
提問:各位專家老師好,首先道個歉,因為我不是做技術工作的,可能我問的問題有點淺。是這樣的,我剛才看到穆主任的PPT里有一頁關于基于云計算的數據處理體系框架,您在里邊提到數據處理涉及到采集、處理、分析這幾個階段。我的問題是關于采集階段,因為我處的這個行業,可能信息化程度是參差不齊,它有的地方可能就是說用的很基礎的一套軟件系統,有的地方甚至是沒有。但是,不管是信息化到什么程度,他們都是想追求云計算也好,大數據分析也好,對這方面的意向很堅定。我想問一下各位老師,如果實現數據采集,是不是一定要實現信息化,實現信息化還有沒有什么別的方式可以采集大。如果非要實現信息化,這種信息化的要求是達到一種怎樣的程度?
侯峰:采集數據是做信息化,做大數據分析最主要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后面就是無從談起。首先采集數據有自動化方式,有非自動化的,這里面我們對數據有一個標準化的過程,根據我們的業務訴求,我們分析認知這種邏輯規則,可能設定一些比如編碼的技術,或者什么樣的技術,這些標準是根據我們的業務特點來設定的。
武威:我特別同意穆主任的說法,現在從全球定義來說,全球其實不叫“互聯網+”的時代,老外不提“互聯網+”,叫的是數字經濟這么一個時代。所以,全球的各個企業都在進行數字經濟的轉型。那么,他們認為前十年,其實是互聯網數字經濟把人和業務聯系在一起,我們數據產生,首先有人的輸入的,還有業務,業務更多是從我們的交易產生的這種數據。那么,其實我們認為下一代更多的采集的方法,大量的數據是來自于物聯網的這個途徑。其實這個物聯網不光是包括我們的傳感器,還有包括我們的這種智能,所有的智能硬件,可穿戴設備,包括無人機,無人駕駛,這些其實都是一個物聯網的范疇。那么,整個物聯網會把數字經濟推向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就是“人+業務+物”。所以,其實真正的連接前20年把人和物連接起來,真正的物聯網時代把人、物、業務連接在一起,所以,數據采集在未來的十年,應該是物聯網非常關鍵的一個點。
提問:各位專家好,我的問題是,云計算不管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甚至IaaS、PaaS、SaaS都有一個問題就是數據掌控權的問題,各位專家對這個問題怎么看,數據掌控權這個解決方案應該由云提供商來做,還是用戶自己做,或者由第三方來做,謝謝!
侯峰:這個最關鍵的就是我們的目標是什么,如果真的擔心數據掌控權的事,我就不去上云,所有事情掌控在自己手里。我們在企業內部信息化管理過程當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就是信息部門,或者能接觸這些數據的人怎么去管控,最后如果能達到我們企業要求的范圍內是我能接受的那就可以了,如果不是這個范圍內,那我不參與。如果真的像公寓房一樣,沒有絕對的安全,本身這就是一個不可取的問題,看我們能接受到什么程度,根據我們的需求決定我們最終要不要采取這樣的方式。
武威:我覺得這個問題特別好,其實數據掌控權在原則上要把持在自己手里,但是要不要上云,還是要評估利弊得失,如果上云得到的利遠遠大于可能數據通過商業途徑釋放暴露出去的損失,我覺得還是可以上云的。其實,換句話說,數據掌控權,我覺得反正我是認為大多數公司自己私有云,或者自建機房的這種安全防御水平要遠遠比阿里和騰訊這個要差多了。因為其實一個黑客不用頂尖的,二三流的黑客搞我們自建機房的特別容易,搞的我們根本不知道,但是他們搞百度,搞阿里非常非常費勁。所以,其實不一定是放在我們這兒就是最最安全的。這個是一個觀點,大家可以考慮平衡一下。
提問:范總好,專家好,我在一起央企工作,目前正在做企業的“十三五”的信息化規劃,一直也是在優化,后續規劃里面我們到底上不上云,或者上到什么程度。今天聽了各位專家的介紹,堅定了我的一個信心,就是云該上還得上,怎么規避困難難點還是值得進一步的研究。剛才那位女士問了遷移的問題,穆總對保障數據安全性方面,北京市政府在實施的項目里面有沒有案例可以跟我們分享。
另外,侯總您那邊的云上的是公有云,還是私有云,剛才您介紹有些涉及到資金的可能是不往云上放,其他的往上放,但是對于企業來講,其他的跟生產經營,業務往來,客戶服務的數據也很重要,如果放在云上丟失了,或者被其他人獲取了,這個問題怎么考慮?
侯峰:我回答第二個問題。關于我們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事,我剛才談到,包括今天下午談的這個主題,主要就是我們的業務系統,這里也是沒有資金的,所有都是業務數據,所以我也不擔心特別大的造成什么重要的影響。關于資金的系統是在一個私有云上做的,這一塊也不是我自己的機房,我是IDC的機房做的。關于安全問題,我們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因為我們本身做這個行業有一定的行業水平,也有我們的合法合規的監管,包括我們資金這種往來。我們在構建私有云的資金系統的時候,上面就有相關的一套指導文件,我們在建的時候,除了保障業務正常運營和可用的狀態下,我們對安全的考量,我們能實時的監控我們的系統,同時后續我們還能追蹤,如果出了問題,可以追蹤,其實這就是我們達到的這種,我不能保證它下一秒不會出問題,但是我能保證它如果出了問題,我們把這個系統的情況追蹤,把我們要找的找回來,這是我們要做到的狀況,就這些。
范脡:謝謝在場的觀眾和在場的嘉賓,今天時間可能我們只能允許對經常遇見的一些問題做解答,接下來通過我們的公眾號和各位專家進行互動。我們之所以今天開這樣一個論壇和這樣的討論,很重要的原因是感覺到,在大型企業和傳統企業,包括政府,云的實際落地情況小于他的聲音。所以,我們也非常希望發現其中的一些原因,希望解答在場觀眾的一些困惑,接下來還有很多渠道進行溝通,再次感謝接下來所有的觀眾和嘉賓,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