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對OpenStack的關注比較多(當然不是技術方向的,那些確實看不太懂),也有一點觀察。總的來說,這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領域(盡管它的對手不這么認為,包括VMware說很多OpenStack用戶正在回歸VMware,Docker廠商說未來要取代OpenStack),有很多落地的用戶。日前,筆者就采訪到了OpenStack一個比較典型的用戶——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以下簡稱“農信銀”)。
從規模角度看,農信銀部署了70余個物理節點。就筆者了解的情況,這樣的規模當前已經算比較大的了。從應用角度看,農信銀當前部署的是包括IT管理系統、網上學習系統等一些非核心系統,不過未來他們的規劃是把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核心業務逐步遷移過來,這也非常符合一個新技術進入企業所需要經歷的一個歷程,即先邊緣后核心。
至于選擇OpenStack的原因,農信銀主要是出于安全、國產化方面因素的考慮。而最終選擇EasyStack作為其供應商,應該說也是權衡各方面因素所做的決定。用農信銀總經理助理姚春楊的話來說,在這個項目上,他們優先考慮的是國內廠商,其次則考慮供應商的綜合實力,比如有沒有落地的案例、公司的技術實力究竟如何。
從與農信銀的交流中,筆者所了解到的是他們首先考慮的不是成本(當然這能不能代表整個OpenStack用戶群體還得另外討論),而是安全性、或者說業務的連續性。在滿足這一條件的前提下,成本會排在第二位作為考量因素。雖然金融業無論是在外界看來還是內部看都是不差錢的行業,但是不可否認他們現在的利潤沒有以前高了,所以如今不會說有哪個銀行抱著“買貴的”這樣的心態去做事。站在這個角度思考,OpenStack比起傳統VMware之類的解決方案性價比還是要高一些。
不過,話說回來使用OpenStack同樣是需要面臨一些問題的。比如,企業的技術實力是能夠自主開發功能還是僅停留在應用階段。如果是后者,應該說與使用之前各類的成熟軟件無異,可能與OpenStack的開源、開放……關系都不大,你不可能每半年去升級一次你的基礎設施平臺。以農信銀來說,與后者十分接近,他們其實并不太關心功能的添加、軟件的二次開發,而且他們也沒打算往這個方向努力。
據悉,目前農信銀只有幾個人在OpenStack這個項目上,主要負責的是平臺的日常維護。至于軟件功能添加、版本的升級他們都會交給供應商。農信銀的觀點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由此也進一步凸顯用戶其實對于OpenStack、乃至其它產品的關注并不在于你這東西貴嗎?開源嗎?更多還是是否能良好地支撐業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政策導向,比如國產化)。
那OpenStack是否很好地支撐了農信銀的業務呢?這個問題現在還回答不了,因為上線運行時間還不夠長,從去年11月實施,2~3周的部署時間,然后開始測試,到今年4月正式投產。業務正式上線也不過1個月,還無法用太細化的標準來描述它,不過從姚春楊的反饋來看,盡管有一些小問題,但相對來說他還是滿意的。
其實如果思考一下OpenStack的發展模式,是不是覺得跟x86與小型機的演進脈絡有些相似呢?現在崛起的一個個OpenStack廠商就像當年圍繞x86的一個個OEM廠商,而VMware看起來確實有些像小型機。OpenStack最終是否能站到x86那個高度,筆者認為可能高不到那個程度,但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是無疑的。
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軟件相比硬件的可取代性較大,一個x86火了那么多年都幾乎沒有能與之匹敵的對手出現,說明它的門檻太高了,不是誰都能進去的,反觀軟件的門檻則相對低一些,尤其是眼下開源盛行,各種技術層出不窮。再比如,其實用戶只關心業務,并不關心是什么Stack。
現實確實很殘酷,不過好在就像開篇所講,如今越來越多的OpenStack用戶落地,它正在跨越鴻溝形成一個較為龐大的產業。而作為其中一份子的各個OpenStack廠商,也在努力試圖跨越,讓自己突圍出來。準確地講,現在說誰已經突圍了還有點早,各家體量都差不太多,不過隨著時間的演進,特別是在今明兩年,誰能抓住更多的用戶就將很大程度決定最終的排名。
發令槍已響,各位參賽隊員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