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所謂的革命性技術 ,要么性價比比前輩至少提高一個數量級,要么可以滿足之前技術無法實現“剛需”。但僅靠這兩樣,新興力量要打敗舊勢力還不夠,還要采用與舊勢力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比如你賣軟件我賣內容,你賣產品我賣服務。但真正劃時代意義技術,不僅要在自己圈子的氣場強大,有眾多死忠粉,還要有能力向外輸出“技術革命的思想”。
20年前TCP/IP和以太網,戰勝ATM和令牌環等技術,不僅因為廉價和適用范圍更廣泛,更深層次的是通過開放網絡,發動群眾,讓用戶參與創造應用價值,才誕生了WWW、電子商務、搜索引擎等眾多新應用,出現了今日的互聯網+,抽象出了“互聯網思維”的理論說法。
經過幾年的發展,云計算(本來主要指IaaS)已被市場證明是成功的了。現在,不僅是云計算2.0了,還要做“云計算+”的事情,與其它領域融合發展。“云計算+”的次序,也必將與“互聯網+”的策略一樣,遠交近攻。離它最近的,就是下層的服務器和上層的應用軟件。
對于高吞吐量或高性能計算場景,在云計算之前只能采用小型機或HPC這樣的服務器,因為他們更可靠,單機處理能力更強,而X86服務器是低價和不可靠的代名詞。正如顛覆式創新理論所言,X86服務器開始只能占據WEB、Email等新興的邊緣市場。隨著X86服務器自身能力的不斷提升,尤其是云計算帶來的軟件定義可靠性的到來,X86服務器正在吞噬整個服務器市場,定制化和OEM廠家興起,在中國以天蝎整機柜服務器為代表。
云計算讓計算和存儲可以實現軟件定義了,但網絡技術還是硬件定義的。這就像當你規劃好了自由行的游玩(計算)和住宿(存儲)后,卻發現很容易被堵在了出行的路上(網絡)。 網絡也需要從硬件定義到軟件定義,于是SDN火了,用在云計算環境中很靠譜。
隨著服務器和網絡設備的重大改變,堆放這些ICT設備的數據中心,也悄然變化了。數據中心技術原來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現在卻走向了開放架構、模塊化、產品化、標準化、節能、高密度和服務化等。這些原來都是計算機的發展史,現在成了云數據中心的發展趨勢。
在云計算大發展之前,SaaS一直半死不活的。早期的SaaS雖然改變了應用軟件的部署和使用模式,但無力做更多的改變,去按SaaS的要求重構系統軟件、硬件和運行環境,直到云計算來充當了SaaS的平臺來救場。云計算的IaaS成熟之后,SaaS開始火了,因為基礎條件具備了。
移動App是最早火起來的SaaS應用之一。互聯網就是計算機,由計算、存儲和網絡組成,PC就是I/O系統。同樣的,移動互聯網也由移動計算、移動存儲和移動通信組成,智能手機就是I/O系統。iOS、Android和ARM解決了移動計算問題,WIFI和3G解決了移動通信問題,移動存儲靠的是天空中飄來的云計算。不像PC互聯網的應用是移民到云計算的,自移動互聯網誕生開始,就與云計算在一起。
當IaaS平臺統一后,當SaaS火了后,又帶來一個新問題,如何在任何一個地點,高效地開發、交付和運行一個SaaS應用。當通過IaaS把下層資源都打包好后,可以按需靈活使用后,上層SaaS應用也需要一種技術能夠打包好,讓其盡量與環境去耦合。SaaS應用要與運行環境無關,就像貨物要與運輸環境無關那樣,現在想出的辦法,也像集裝箱那樣,把應用自己通過標準化的方式包裹起來。這就是容器技術,以Docker等為代表。
應用軟件的繁榮,不僅會帶來應用軟件與通用操作系統的分離,中間件技術的發展,也會帶來通用數據管理軟件。上世紀60年代軟件與硬件分離催生了操作系統,70年代操作系統/應用與數據管理系統分離,催生了數據庫管理系統。2010年代,云計算與大數據分離,催生了Hadoop和Spark等大數據管理技術。
云計算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公共計算服務,一種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云計算正在改變整個ICT產業,將被和正在被云計算改變的,還包括創新創業、采購、機器學習、自動駕駛和VR等。當然最重要的,是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模式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