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從現實情況看,去年傳統行業被“互聯網+”嚇蒙了。都打算上云,可上云有多種方法,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每一種云的架構不一樣,許多CIO都蒙了,不知道該怎么選擇。
橫空出世的OpenStack帶來較多機會。不少OpenStack廠商說,你看沃爾瑪這種體量的公司都上OpenStack了,你還擔心技術問題?不用擔心,一切交給我們做。
公有云廠商也會說,你看大多數游戲、視頻廠商都在我們平臺上了,而且我們還開放了數據,有資源貢獻,保證你來之后就能節約成本,說不定還能盈利,來公有云吧,價格便宜。
當然,現在趨勢較為明顯,私有云會慢慢被擠下歷史舞臺,剩下的多數是混合云解決方案。這一點倒是沒有什么疑問。
我倒是覺得從實際業務出發,CIO千萬不要被OpenStack給忽悠了,也許上了OpenStack你就下不來了。
真不騙你。
.貳.
還是回歸老話題,企業為什么上云。
上云的目的是:彈性部署,敏捷業務,可靠、可用。當然要省錢,降低TCO成本。敏捷最大的需求,一個項目上線,從規劃、調配資源、實施、投入運營基本一天搞定。
這就是實現資源和應用的靈活調配,同時還能夠硬件解構,不必鎖定到某家廠商。
虛擬化和OpenStack就是這種背景下產生,并且越做越大。
虛擬化是將資源池化,加上軟件定義XX之后,虛擬化好像能搞定一切,其實仍舊集中在硬件資源方面。不過嚴格來說,虛擬化不是云計算平臺,你不能聽虛擬化廠商的。就算把所有的計算資源、網絡資源、存儲資源虛擬化了,再加上一個云平臺管理平臺,就是一個云架構了?
現在的問題出現概念多,很多廠商借助概念混淆實事。
就算借助虛擬化實現了私有云,這還不是被鎖定到某一家廠商?
.叁.
OpenStack的問題在于當前技術不成熟。
它有許多耀眼的光環,如開源、社區力量、大規模部署、解鎖廠商等。但有一些當前無法解決的問題,廠商之間的利益平衡,未來走向,技術的發展之后對前序版本的支持等。
要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別看沃爾瑪這種體量大的公司實施了OpenStack就眼熱,你要看看自己的預算、看看技術實力,看看運維力量。如果對OpenStack不太懂,想后顧無憂,那簡直是太麻煩了。你要懂自己的IT基礎架構,甚至要懂每一個硬件設施的驅動和版本,這才說是否與OpenStack現在的發行版本匹配。
OpenStack也有不少失敗的案例,原因就在于過于大意,忽略了技術細節,配置起來特麻煩。
當然,你也可以說,找第三方運維公司啊,國內OpenStack的廠商很多,隨便找一個不好了。其實也麻煩。從技術角度說,這些第三方公司都是基于發行版開發的一套架構,有些項目回饋到社區,有些屬于專有的技術,這就增加了用戶對這些廠商的依賴性。
還不一樣被第三方綁定,如果這些初創公司倒閉,那怎么辦?
.肆.
再回到業務問題。
互聯網+是讓企業用互聯網的技術來改造企業組織架構、商業模式,提高創新能力。云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方向。
比如證券公司,業務上云了,能應對突發的事件,在牛市時增加寬帶,調配計算資源,滿足用戶需求。在熊市時可以減少資源投入,節約成本。
以IT成為核心生產系統的行業基本都是這種做法,業務大多建設在云中,如視頻、游戲、電商等。可以輕松應對波峰波谷時期。當然,在應對時,都有自己的一套技術力量。
還有一些行業不適合將數據完全放在云中,還要考慮原有的IT架構投入時,就搭建了混合云架構。一部分業務放在公有云,實現業務的敏捷性和擴展性,一部分放在私有云中,確保數據的安全性。
換句話說,現在業務都在互聯網化,有些行業的業務的如秒殺、搶購等會對計算資源提出較高的要求。這時候怎么能保障及時響應和良好體驗?一般就是混合云架構下,引流到公有云平臺這才符合趨勢;包括像DDos攻擊這樣洪水流量都可以引入到公有云平臺,瞬間消逝。
所以,巧用混合云才是未來。不要讓虛擬化廠商給騙了,讓所謂的OpenStack廠商以及IT解決方案廠商蒙蔽,他們不過想賣機器和解決方案。
.伍.
再透露一點消息。
像OpenStack這些廠商也在考慮轉型。以前賣資源,這條路走不通,需要拼體力,還要長跑,沒有技術、人才和資金跑不下去。所以,有些OpenStack廠商開始做私有云,幫助企業運維;還有OpenStack廠商開始找公有云平臺合作,其實就是幫助廠商更好的運維混合云,好接入公有云。
其實,趨勢都能看到。公有云是云計算中不可或缺的支柱。
你猜,是哪家OpenStack廠商會找哪家公有云合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