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對于云計算,雖不能說出確切定義,但一般人都已有基本概念。且在云計算之后,“霧計算”等新事物又開始出現。從云計算概念被提出至今,不少企業公司、社會組織等正在搭建自己的云計算框架。近日,不少公司宣布推進自身私有云建設,或接入第三方提供的公有云服務。
青睞私有云
對私有云的基本理解是,為一個客戶單獨使用而構建的,提供對數據、安全性和服務質量最有效的控制。私有云建設方擁有基礎設施,并可以控制在此基礎設施上部署應用程序方式。私有云的典型實施是商用硬件虛擬化內部,然后再添加應用服務層。
在云計算從概念日漸落地過程中,有不少機構對私有云情有獨鐘。見諸報端的就有光大銀行私有云建設。據悉,光大結合目前技術發展趨勢和自身情況,考慮到云計算具有彈性敏捷部署、資源池化、靈活調度等特點,光大選擇進行私有云規劃,推動IT服務轉型。2013年,光大私有云開始規劃,目前,已建設完成基礎設置環境,實現資源管理集中、成本管理集中、運營管理集中和災備管理集中,優化光大總分行信息科技工作模式,產生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另外,透過招標信息等發現,北京煙草等企業目前也在推進私有云建設招標工作。
雖然,在云計算技術領域一直有公有云、私有云之爭,并有人認為在強調互聯互通、開放交換互聯網文化中,區隔出來、服務單個公司的私有云將不會是云計算主流框架。
但在目前云計算發展狀態下,選擇私有云有更多深層次原因。目前,監管部門并沒有運營云的專門法律法規,公有云的使用缺乏必要保障。另外,目前能提供公有云服務的機構數量有限,其收費方式等也仍處于相對模糊狀態。且公司機構在開始推進云計算初期,一般都會習慣性地選擇私有云,在私有云領域探索較早,積累的經驗也較多。因此,在繼續推進相關項目時,也多順勢選擇私有云。
公有云大行其道
正因為私有云發展空間相對有限,未來云計算落地需依靠的將是公有云建設,或是介于兩者之間的混合云結構。公有云是指第三方提供商為用戶提供能使用的云,公有云一般可通過Internet使用,可能是免費或成本低廉的,公有云的核心屬性是共享資源服務。
在公有云領域,公司企業看到更廣闊的應用空間。據Forrester Research預測,2020年全球公有云市場規模將達到1910億美元。IDC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公有云市場就將達到246.7億元。近期,華為與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就傳統IT服務向云服務轉型,達成全球性合作協議,雙方自2016年一季度開始,將為拉美、歐洲的2000余萬家企業提供公有云服務。此外,日前,東方明珠和亞馬遜AWS在公有云方面建立戰略合作,東方明珠媒資系統已與亞馬遜AWS一系列產品服務實現對接。
但同樣,在公有云領域,有些玩家卻似乎萌生退意。有消息稱,惠普已正式宣布從明年1月31日開始,將關閉惠普Helion公有云服務。資料顯示,Helion是惠普公開提供的云平臺,亞馬遜AWS是其最大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