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云計算的代表是1999年的Salesforce.com,其銷售的是一個簡單的商務服務,即客戶關系管理CRM,16年后,云計算成為IT領域的標配模式,不僅易操作、存儲量驚人,同時對于用戶來說,還是無所不在。
云計算不僅讓大公司規模更大,發展更好,而且對于小公司也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它改變了服務供給雙方的經濟模式,同時帶來更多新的機遇,而在這樣的現狀下,基于開源技術的“云計算”已經發展的更加透明和成熟,云的限制已經消失,真正的普及即將到來。
有關云計算的基礎理論并不是最近幾年甚至十幾年才有的,它起源于半個世紀前。就在1966年出版的《計算機普及的挑戰》一書中寫到:計算機的強大已經能為普通人提供信息和服務,但是設備又大又貴使得人們(在未來)不得不以遠程訪問的形式使用。
而效用計算的問世,意味著普通人也能獲得計算資源,并且根據需要的計算資源實現按需付費,更為重要的是,它不需要人們喝水打井,人們使用計算資源不再需要擁有自己的計算系統,與此同時,云計算的其他兩個基礎條件開始形成。
不僅如此,日后Intel的聯合創始人GordonMoore還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律——即集成電路上所容納的晶體數目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還有,在蘭德公司的PaulBaran和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的DonaldDavies各自分別發明了分組交換網絡,這是一個更強大、高效、靈活的傳輸數據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