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PaaS從業者在群里分享了對PaaS的切身體會,總結如下:
見客戶做單時遇到的困惑:
客戶分為兩類,一類是有某種需求,但是沒有明確解決方案。另一類就是把paas作為方案一部分放進去另一類客戶的需求,就是“要做云計算”就是為了云而云。第一類在一系列交流后,有些就變成第二類了。經過多年發展,IaaS和SaaS的邊界都基本清晰,并且整個社會基本形成共同理解和共同語言,這個時候問題就出來了…客戶在丟掉問題出發點后,會要求把所有非IaaS和SaaS的功能特性都作為 PaaS的需求提出來…目前的供應商都各有特點…但最后變成客戶要大雜燴,誰接,都是坑…
首先就是PaaS需要規范,規范形成的前提是對需求的認知清晰一致,但是目前需求沒有邊際…所以談規范還有點早。另一個就是如果xx像linux一樣…這個句子的前提不成立,所以結論就無從考證。 Linux的出現和發展都不是人設計的…也不是某幾家廠商攢的故事,是二十多年整個開源社會的代表作。其實眼下,如果真有牛逼公司能推出閉源paas,也許會成功,但是閉源每每攢故事…就會有開源項目出來(你懂的)。
PaaS為什么發展如此緩慢?
Jon覺得有三個原因,一個是成本,一個是lock-in,一個是用戶習慣。同時,他也覺得這三個原因都是暫時的,成本會繼續下降,lock-in可以通過 Docker等方案解決,用戶習慣也是會改變的。在國內搞云,客戶會逼著你把什么都做了,從虛擬化到PaaS,什么都別拉下。只做一塊根本滿足不了人家,因為他經常就是看別人有什么,他就得有個啥。早期的客戶還沒有從實際需要出發,經常處于聽說這個能解決問題,那我希望要個這個東西。所以我們就從IaaS 開始build,一直做到SaaS去,現在看來還趕得上。另外IaaS,PaaS我們可能真的只能為某個行業做,因為只有做的過程中才能提供某個行業或特定問題的E2E解決方案,只給一個building block用戶不認的。
所以一直的策略是向上走,向應用靠,扎進行業,提供行業特色的 E2E解決方案。本來生態就是分層的…但實踐上,跨界的廠商比比皆是…就不用說集成商了開源對很多人而言,帶來的市場機會是原來的集成商可以妝點下就變成廠商了國內做私有PaaS的有2類,一類是互聯網企業,現在內部基本都有個*ae,能不能用起來另外說,一類是類似紅帽提供開源服務的企業。客戶往往并不清楚PaaS能解決他們什么問題,所以才需要和客戶溝通,讓他們明白先從需求制定出規范。客戶往往也內部勢力混雜…互相挖坑所以做客戶最重要是選擇客戶。紅帽為什么paas盈利,就是紅帽有足夠大的Linux客戶群,紅帽可以選客戶。不過目前看就看紅帽或者Google能不能控制局勢了,docker目前而言最大問題還是他代碼質量…其次是他想的比他能做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