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云計算的演進,越來越多的應用和負載會跨物理、私有云、混合云和公有云遷移。工作負載處于高動態“浮動”狀態。如何實現跨各種IT資源的應用和負載的自動化遷移,以及IT服務交付的自動化統一管理,是評估云計算的重要考慮因素。實現從已有數據中心向云計算演進,跨各種異構平臺資源和IT服務管理是核心。中橋從對中國CIO的采訪中也了解到,云計算已是大勢所趨。如何在傳統數據中心到未來云數據中心演進的過程中,保證跨各種異構資源的整合,以工作負載為核心進行透明集中統一管理,提高工作負載的管理效率,非常重要。
工作負載數量的增長,以及云環境下所運行的工作負載數量,直接關系到數據中心IT演進進程的進度。在中國市場,目前,多數用戶認為,在未來3年,會平均30多的工作負載運行在云計算環境。這一數據與全球預計數據之間可能存在很大的落差,相關數據顯示,美國預計未來3年會有60-70多的工作負載運行在云環境。中橋認為,導致中國云環境下工作負載運行數量偏低的原因主要在于:1)目前中國的很多企業級用戶的虛擬化,還局限在測試和開發環境下,主要用于業務開發和辦公應用,很多業務關鍵型應用還沒有進入云環境。這表明,中國目前還處于云建設的初期階段。2)相比歐美,中國市場的云建設差不多落后5年,從工作負載的角度來看,5年前的歐美市場,云環境下的工作負載已經差不多達到30%左右。中國的云建設雖然起步晚,但是起點高,且面向偌大的市場空間,包括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中國云計算的規劃是立足于成為東南亞甚至是全球云計算服務的供應商。因此,未來中國云的建設,不論是規模、還是工作負載和應用的部署,在未來3年,都將出現顯著增長,但目前相比歐美還是存在相當的距離。
在IT演進過程中,生產應用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以生產應用向虛擬或者云的逐步遷移,是企業IT演進的直接反映。中橋調研顯示,所有受訪企業中,32.3%的受訪者表示,生產應用還運行在現有物理環境,28.7%的受訪者表示,生產應用運行在虛擬數據中心,只有12.4%的受訪者表示生產應用運行在云環境。 還有21.4%的受訪者表示,會根據負載的需求,在物理、虛擬和云之間進行動態遷移。這些數據從一個側面表明,目前中國的生產應用,是跨物理、虛擬和云的環境,如何實現不同IT資源的集中統一管理,并跨不同資源進行工作負載的動態遷移,確保生產應用的資源和性能需求,是順利實現從物理、虛擬化到云平滑過渡的關鍵。
之前中橋還曾經對企業是否部署了虛擬進行了調研,可以看到虛擬化在中國發展比較迅速,近半數的企業都部署了虛擬化(2014年初調研)。那么就企業的虛擬化平臺,主要運行的是哪些類型的應用呢。中橋調研顯示,所有受訪企業的排序依次為:辦公應用、測試環境業務關鍵應用、協作應用以及應用開發,之后才是業務關鍵應用。而從企業規模來看,排序前2位也分別是辦公應用和測試環境下的業務關鍵應用。這表明虛擬化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發展,因此提高虛擬化水平,提高虛擬化環境的穩定性,實現業務關鍵應用和生產應用的遷移,是企業能否順利進行IT演進,并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目前,在中國市場,雖然企業的虛擬化水平不高,更多的是一種物理、虛擬、云的混合環境,但是虛擬化和云所帶來的巨大效益,以及資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的提升,相信在未來幾年,隨著企業虛擬化程度和水平的提高,以及云的部署,這將促使更多企業考慮將更多的應用從物理向虛擬和云進行演進,包括業務關鍵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