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互聯網+”概念,可以想見,中國正在迎來一場“互聯網+”熱潮。
在國家“互聯網+”戰略推行過程中,將進一步提升國計民生,而云計算無疑是這一進程中的中堅力量。
政府工作報告首提“互聯網+”
歷年來,我國政府都把科技創新、新興產業和產業創新作為戰略核心。
2006年的移動通信,2010年的電子商務和物聯網,2014年的信息消費、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等時髦用語,是當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科技詞匯。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就意味著相關領域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以上是“互聯網+”戰略最精準的定義,如果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就是,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幫助傳統行業改造、升級。
需要指出的是,“互聯網+”是在2013年11月,由騰訊CEO馬化騰提出的。此次,作為人大代表,馬化騰在兩會上提議,希望“互聯網+”這種生態戰略能夠成為國家戰略。
馬化騰認為,利用新興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平臺,可以把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全新生態,從而促使傳統行業實現快速的升級換代。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國家已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
由此,可以預見的是,“互聯網+”將在中國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之間帶來聚變。
“互聯網+”提升國計民生
在我們如今的日常生活中,每天會用到點餐、導航、叫車、網絡支付、微信紅包等眾多的互聯網服務,這些給我們帶來便利的服務背后,就映射著“互聯網+”的魅力所在。
這些服務都由云計算來呈現。云計算的特點是隨時隨地、按需服務。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創新技術,政府可以實現高效政務,企業可以拓展更多商機,用戶可以獲得更多新體驗。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
的確,國家在推行“互聯網+”戰略的進程中,依賴于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互聯網等高科技企業的推動和參與。
在“互聯網+”誕生和發展的過程中,馬化騰是創導者、推動者、踐行者。“互聯網+”上升到國家戰略,是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結果,也是對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在這一領域努力推進的認可。
“互聯網+”,體驗+。
可以展望的是,“互聯網+”將為國計民生注入巨大活力,在這一國家戰略的指引下,服務型政府、活躍的產業/行業/企業,將為人們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體驗。
云計算:“互聯網+”戰略的中堅力量
以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們代表的中國云服務提供商,推出的創新云平臺,除了支撐眾多大型創新企業發展壯大之外,也已經成為諸多創業者的生長平臺和助推器。
馬化騰表示,移動互聯網就像電一樣,過去有了電能之后讓很多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如今有了移動互聯網,同樣可以為眾多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這并不等于騰訊自己去做所有事,通過開放平臺,可以讓產業鏈全面都參與進來。
馬化騰的這種理念,包括騰訊之前提出的“連接一切”的戰略,與“互聯網+”戰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逐漸成為互聯網產業的共識,眾多互聯網巨頭都朝著一個方向努力。
“互聯網+”在傳統行業中的威力很猛,雙方結合之后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南方電網作為騰訊云的早期用戶受益頗多,一方面加快了對用戶數據的采集速度,另外還增強了大數據處理能力,挖掘數據蘊藏下更大的社會價值。
金融領域也逐步接入云時代,傳統保險行業悄然發生變化,以泰康人壽為例,使用騰訊云計算服務,進一步加速了傳統保險企業的信息技術架構向互聯網架構的演進進程;騰訊云幫助前海微眾銀行成本下降了80%,僅需要小型銀行5%的負擔用戶成本,成為傳統銀行的榜樣。
李克強總理特意提到,中小微企業大有可為,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
顯而易見的成本優勢使得大量互聯網開發者選擇“云上創業”,這是在過去兩年云計算呈現爆發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對于創業者而言,騰訊云就是他們的互聯網形態孵化器。
騰訊云除了幫助滴滴打車實現用戶暴增之后訂單積壓的運營難題,也幫助《圍住神經貓》、《溫暖醫生》等創業黑馬快速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為幫助創業者,早在2014年3月,騰訊就啟動了億元扶持計劃,并隨后推出“0元免費試用”等活動,不斷推動云計算的普及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