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如何變“透明”
云計算、物聯網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認為是未來國際競爭的制高點。其實,在云計算概念提出之前,我國便有了類似概念。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堯學帶領的團隊于2000年提出的透明計算理論,被業內認為是“先于云計算、包含云計算”。
透明計算和云計算有何異同?透明計算對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會產生何種影響?記者近日就此問題采訪了張堯學院士和他的團隊。
透明計算是一種用戶無需感知計算機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通信網絡的具體所在,只需根據自己的需求,就可通過網絡從所使用的各種終端設備中選擇并使用相應計算、打電話、看電視、上網和娛樂等服務的計算模式。
云計算通過對資源的集中使用和共享,為用戶提供不知不覺、無處不在的個性化服務,包括海量數據存儲、管理、搜索、瀏覽等。透明計算則是為了解決由信息共享、資源共享向服務共享發展的問題而發明的一種計算模式,是更廣義的云計算模式。
當前,谷歌、IBM、亞馬遜、蘋果等企業巨頭紛紛推出自己的云。由于每個廠商有著各自商業利益,用戶只能在每個廠商控制的云平臺上選擇有限的服務,不同的云平臺不能兼容共享,用戶也不能得到跨平臺的服務。同時,終端的軟硬件越來越“重”,越來越復雜,其安全性、可靠性、可維護性、功耗、成本等方面問題日益嚴重。
張堯學對記者說,如果把計算機比作一位旅客,把運算指令比作衣服,那么他所有要穿的衣服都不得不裝進隨身的“旅行箱”——存儲器里。隨著衣服越來越多,“旅行箱”越來越大,“旅客”必然感到攜帶和處理起來越來越吃力,帶來的后果就是越來越強大的中央處理器、越來越復雜的操作系統和越來越難控制的安全問題。
有可能甩掉這個日益膨脹的“旅行箱”嗎?比如聘請一位“著裝助理”,需要時他可以馬上派人把合適的衣服送來,“旅客”自身不就可以輕裝上陣了嗎?
這位兩手空空的“旅客”就是張堯學設想的透明計算機:不管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存放在哪里,用戶只管調用;根據中央處理器一次只執行一條指令的運算規則,建立起虛擬的網上交換與調度方法,解決了應用軟件的調用問題,CPU和殺毒系統的瘋狂升級在這臺干凈清爽“裸機”面前終于可以休矣。
張堯學院士介紹說,透明計算作為云計算的更高級模式,以“服務共享”為核心,創造了一種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是信息、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等領域產業升級的方向。
國家核高基項目開展的網絡化操作系統重大專項研究,是在透明計算的思想和理論基礎上,研制面向新型網絡應用模式的網絡化操作系統—透明網絡操作系統,能夠支持移動互聯網、信息家電等領域的重大應用,形成從國產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到應用的產業鏈,最終成為信息產業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