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云計算實現了應用領域的轉變,引發不少科技公司對這一市場進行爭奪。云計算起源于美國,2007年,谷歌和IBM開始在美國大學校園推廣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服務,此后雅虎、惠普、蘋果、微軟等廠商相繼宣布加入云計算開發行列。在中國,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進軍該領域。在9月16日至17日,就有華為云計算大會。隨著云技術滲透到企業與數據中心,未來5年,傳統服務器廠商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云計算定義:水滴匯聚成云
云計算概念由美國科技巨頭谷歌提出,IT業內普遍認可的定義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協會提出的:云計算模式允許用戶通過網絡接入到一個可動態配置的共享計算資源池(其中包括網絡設備、服務器、存儲、應用以及業務),并且以最小的管理代價即可實現這些可配置計算資源的快速發放與發布。
云計算這個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華為云計算資深專家對《環球時報》表示,云是由很多小水滴組成的,把每一個計算機想象成小水滴,聯合起來就形成了云。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并不封閉,下雨的話大家都可以看到,云計算也一樣,大家是可以共享的。通訊專家項立剛表示,云計算是把多臺電腦服務器整合起來,把這些東西放在云端,用統一的系統來進行計算、存儲以及管理。
關于云儲存等應用的數據最后存儲在哪里、靠何種介質來存儲,很多消費者感到好奇。業內專家稱,最后云儲存的數據仍然在硬盤,只是它并不屬于個人,是在開發商的硬盤里。
多國出臺云計算戰略
日本在云計算應用環境和技術方面排名靠前。2009年日本公布的i-Japan戰略明確提出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建設云計算基礎設施,建立大規模云計算中心,以及基于云計算的電子政府。日本政府想利用云計算,建設一個“國民個人電子文件箱”,使得全體國民通過互聯網,可以管理自己的所有身份信息,并進行繳稅、工資支付、行政申請等。2010年,日本政府投資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億元)建設“云計算特區”,預計到2015年規模將達2萬億日元。
德國政府也計劃支持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研發,資助新興企業,目標是到2017年成為歐洲數字經濟增長龍頭。德國此前已經制定《云計算行動計劃》,用以加強德國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覆蓋全國并與其他歐盟成員國統一標準與協議的高速網絡,為云計算提供支撐。同時,推動云計算在中小企業及公共部門的廣泛應用。
為中小企業節省成本
多國密集出臺云計算戰略,主要原因之一是其降低了創新的門檻和創新成本,運營商可以提供一個互聯網業務開發平臺,中小企業或個人開發者可以在這個云計算平臺上研發各種互聯網業務,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云計算本身也大幅降低IT基礎設施成本,讓信息化從企業到個人的滲透程度在繼續加深。
項立剛表示,得益于云計算,小企業可以直接租用別人的空間和計算的能力,這樣就可以減少自身研發與運營的成本。以前每家企業自己研發技術,購買設備很麻煩而且成本很高。現在有了完整的云服務體系,企業不再需要買各種機型的設備,而且專門的云服務體系可以保證盡量少出問題。
大數據時代的創新
在中國,IT企業通過加強云分析與云安全、強化數據庫建設等方式推廣云技術,召開技術大會也是方式之一,據記者了解,華為自2011年開始舉辦云計算大會。2014年華為云計算大會主要針對企業和運營商的客戶群,幫助企業實現在新的大數據時代環境下的創新與轉型,是本次大會的主要看點。華為云計算資深專家對《環球時報》表示,舉例來說,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產生很大的沖擊,那么我們可以幫助傳統銀行進行新的云計算服務的設計與研發,縮小其與互聯網公司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