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artner(從事信息技術研究和分析的公司)評出的2011年全球十大戰略技術中,云計算位居首位。當年,idc(美國國際數據公司)曾預測,云計算市場將在2014年呈現爆發式增長。屆時,云計算以及與其一體兩面的“大數據”產業將成為互聯網發展所帶來的顛覆性技術革命。
近年來,云計算技術發展迅速,用戶對云計算的認知隨之增強,“云”正逐漸從曾經虛無縹緲的概念轉化為實際的應用。
今年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副秘書長高美琴指出,搶灘全球云計算基礎設施布局、獲取和控制網絡海量數據,也正在成為世界各國爭奪未來信息社會控制權的重要戰略手段。
高美琴說:“云計算將會像工業時代的電力一樣,成為未來信息經濟社會的新的基礎設施。隨著云計算的發展,將徹底改變全球信息產業格局,引領未來科技、產業創新制高點,成為事關國家核心競爭力的產業。”
但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目前只占全球的3%,和我國經濟體量不相稱(美國占了60%),隨著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清科研究中心認為中國云計算服務市場規模將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5年中國云計算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36.69億美元,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也將持續上升。
然而,企業和最終用戶對云計算仍然缺乏了解和認識,特別是在具體的業務和應用上,云計算可以帶來怎樣的變革和收益,仍然是不夠清晰的。在這種情況下,云計算真正落地成為成功應用,會遇到很多困難,具體包括:硬件遷移風險、應用移植風險、安全性、服務等級協議等。
云計算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會改變傳統的應用交付方式,也改變傳統的數據中心運營模式。這種變革,勢必會帶來一定程度的風險。這種風險包括硬件遷移風險和應用移植風險。硬件遷移風險指的是,在傳統數據中心中,硬件都相對獨立,但是在云計算中心中,基于虛擬化的模式會導致硬件界限不再那么明顯,而是以虛擬機的形式在硬件設備間按照負載均衡和提高利用率的原則進行靈活遷移。這就對傳統硬件的部署方式提出了挑戰,如果缺乏系統的評估和科學的分析,就會導致硬件平臺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能,甚至導致應用系統的崩潰。
應用遷移風險指的是原有應用,如財務應用、erp(企業資源計劃)應用、crm(客戶關系管理)應用等,在傳統數據中心中是部署在相對獨立的硬件系統中的,包括存儲也會存在一定的應用獨立性。在新的云計算平臺中,應用會部署到不同的硬件,甚至是操作系統上,能否實現應用的無縫遷移,是保證計算成功的重要內容。如果在云計算平臺上廣泛采用虛擬化技術,又會涉及到虛擬機遷移和操作系統的兼容性,這一方面的因素也會影響到應用的可用性。
云計算平臺的安全問題由兩方面構成。一是數據本身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因為云計算平臺,特別是公共云計算平臺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開放性,各種應用整合在一個平臺上,對于數據泄漏和數據完整性的擔心都是云計算平臺要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從軟件解決方案,應用規劃角度進行合理而嚴謹的設計。二是數據平臺上軟硬件的安全性,如果由于軟件錯誤或者硬件崩潰,導致應用數據損失,都會降低云計算平臺的效能。這就需要采用可靠的系統監控、災難恢復機制以確保軟硬件系統的安全運行。
云計算所面臨的挑戰,除了在系統方面的風險外,如何為用戶提供合乎要求的服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相對于傳統數據中心,云計算所提供的服務盡管更加豐富,但是也會給用戶帶來難以控制的擔心,通過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分析,提出合理、可執行的服務等級協議(sla),將在很大程度幫助用戶樹立對云計算服務的信心。
因此,云計算在當前的重中之重是拋開大量的理論和概念,在應用和業務角度進行市場推廣和用戶教育,使云計算具有可操作性。
此外,云計算時代的到來也給傳統數據中心帶來了挑戰。數據中心是實現大規模計算的基礎設施,也是重要的物理架構和硬件平臺。隨著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客戶將不得不面對激增的業務量、隨時變化的業務模式,在數據中心建成后如何盡可能縮減能耗、運維管理成本等嚴峻的問題。
云計算的快速發展給用戶業務模式帶來巨大變化。一方面,業務低谷期,閑置資源造成了巨大浪費,需要智能化軟件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新業務、新應用(如sns社交網站、團購模式)的出現,勢必帶來巨大的業務壓力,考驗商業用戶必須提高部署速度,要求設備必須具備快速擴容的能力,使數據中心更具彈性與靈活性。
低成本的數據中心是低成本的云計算服務的必要因素,從運營者角度看,壓縮成本是永恒的話題。最終,信息服務將同其他服務一樣,都必須物美價廉。數據中心構建完成以后產生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功耗及運維管理方面,降低這兩方面的成本是保障用戶享受云計算服務提供的關鍵點。
云計算的快速發展給傳統數據中心帶來了規模、彈性和成本上的挑戰,也在催生著新的數據中心應用模式。能夠快速搭建云計算支撐平臺,具有良好的彈性和可管理性,并具有更高能效和更低成本的“云數據中心”成為新的訴求,傳統數據中心的轉型也將成為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