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個宇宙出現的時候,它存在的形式會是什么?
《圣經》在創世紀里,明確地表達了兩個最基本的概念,存在和過程,“1:1 起初 神創造天地。1:2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1:3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1: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1:5 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而在《道德經》里,也同樣明確表達了這兩個概念,“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人們把這兩個概念命名為空間和時間。
佛說五蘊皆空。人生如夢如幻,那么時間,究竟是真實存在,還是人們的主觀幻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時間是人們的一種認知錯覺。而加拿大理論物理學家,暢銷書《物理學的麻煩》的作者李·斯莫林,卻向這種傳統觀點發起了挑戰,在其新書《時間重生——從物理學的危機到宇宙的未來》中,他對時間的本質和宇宙學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斯莫林發現時間是真實的,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有助于發現宇宙規律的關鍵線索,如果宇宙定律存在于時間之外,那么就會變得非常莫名其妙,宇宙定律與時間之間似乎存在更深的關聯,定律需要時間這一維度,就需要進行一些改變,定律必須接受時間維度,才能在其中產生效果。
一、云計算革命帶給人類的最大貢獻是世界觀的改變
作為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世界觀決定了人們的行為模式。當大多數人采用相同的行為模式時,就形成了人類的發展方向。這個方向如果符合自然規律,對人類是有利的,如果不符合自然規律,就會給人類帶來危機。可見“人民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并不是說人民中的個體力量可以改變歷史,而是指當絕大多數人們的行為有序組織起來后,就形成了整體發展的路徑,如同螞蟻群體的行為模式。
比如目前的中國農村,如果農民的創造力能夠在政府的有效引導下,有序地發揮和組織起來,就可以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大力量。
1、科學同樣無法擺脫迷信的困局
科學家總是認為是理性的,不會迷信的,但是事實并非如此。科學帶來的狂熱迷信并不亞于信徒對宗教的迷信。很多科學家狂熱的認為自己的研究是正確的,是對人類有益的。當然他們同樣會承認研究成果存在問題,也在很多場合強調這些問題帶來的危害,但是這樣的言論的內在目的是炫耀自己作為科學家的理智和能力。
早期的科學研究人員出于對神的迷信而虔誠地研究生活中存在的規律,進而探索宇宙的存在法則。而現在的科學研究人員把迷信的對象轉移到了人本身,通過創建各種“權威”領地來突出人的偉大,在一些重要的場合,“權威”人士的話成為了不能懷疑的真理。
盡管美國等西方國家是科學觀點自由的典范,但是并沒有在更大的格局中擺脫“自戀”的束縛,權威的迷信并沒有消除。但是學術自由的風尚讓更多的人有發揮創造力的空間,因此出現了很多新奇的思想觀點。
迷信的典型特征是盲目地相信,這是科學的悲哀,似乎也是人類無法擺脫的悲哀。對于宇宙中如同塵埃般的人類來說,相信宇宙大爆炸理論可以獲得更多的自信。但是對于有大量可能性的宇宙起源來說,大爆炸理論真的是合理的假設嗎?如果不能站在宇宙的外面,又如何能夠看清宇宙的本質?
2、關于云計算革命
盡管人們并沒有真正了解云計算,也沒有對云計算作出統一、明確的定義,但是依據現有的科學知識,人們已經感覺到了云計算革命帶來的影響。這種認知的正確性來自人類現有的文明成果,以及人類當前面臨的危機及需求。
云計算并不是單純的技術概念,而是社會學概念,不僅計算機專家在研究云計算,哲學家、經濟學家、法學家、政治家、社會學家等也在研究云計算。為了抓住云計算帶來的機遇,農民也開始研究云計算應用問題,試圖通過云計算來推動農村信息化發展速度,改變自己的貧困落后現狀(http://yixian.em258.com)。農民云計算專家,易縣云計算微創業聯盟秘書長王永旺結合自己的實踐,認為云計算是一種可以使社會最大化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并減少重復性投入、建設的一種新型網絡技術模式。
關于云計算的定義,不同的專家或者企業,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其內容也是有差別的。中國電子學會云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趙文銀認為,云計算是以應用為目的,通過互聯網將大量必要的硬件和軟件按照一定的組織形式連接起來,并隨應用需求的變化動態調整組織形式所創建的一個內耗最小、功效最大的虛擬資源服務集合。
盡管對云計算的理解存在差異,但是一個統一的觀點就是,云計算將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壟斷,通過革命性的技術為全球提供應用服務,用最小的成本最大效率地管理全球資源,最大程度地降低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浪費,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
3、云計算虛擬世界能否改變人們的世界觀
云計算能否改變人們的世界觀,并不是一個只與個人生活有關的問題,而是一個關系到人類是否可以繼續生存下去的問題。
盡管很多人認為自己的能力很強大,內心已經不存在敬畏。但是重大的自然災難降臨的時候,這些人就會變成普通人,同樣無法擺脫內心的恐懼和哀傷。
這是一個騙子的時代,財富觀已經被扭曲。為了賺錢獲得個人(集團)利益,謊言、騙局、誘惑無處不在。廣告作為合法的手段,成為了人們提高騙術水平的場所,一個高明的引誘人們消費的廣告成為了能力的標準,而這個廣告并沒有告訴消費者這些產品的缺陷和危害。
這是一個偶像泛濫的時代,價值觀已經偏離了正確的軌道。互聯網采用“粉絲”的形式造就了大量的“偶像”。偶像出爐的標準并非社會道德,而是個人或者集團的財富和利益數量。
世界觀決定了個人的行為模式。作為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任何人的生存都不能離開基本的生存物質和生存環境。人們把這些物質稱為財富,占有更多的財富成為了當前人們主流價值觀。
現代科學的快速發展,給人們提供了快速聚集財富的工具,越來越嚴重的貧富差距扭曲了人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似乎很少有人考慮財富的本質,人們更多關心的是獲得個人財富或者集團財富的方法,經濟學家貌似在思考一個國家或者區域的經濟增長方案,區域官員也在思考如何把其它區域的財富吸取過來,提高本區域的經濟,似乎沒有人考慮這些行為對人類整體生存帶來的危機。
發達國家把科技產品帶來的危害轉移到不發達國家,以為可以讓這個國家獲得好的生存環境,但是他們忽略了唇亡齒寒的道理,地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當一個局部區域的系統出現問題時,為了重新調整系統運行參數,發達國家所在區域的參數同樣會發生重大改變,而這種改變以災難(比如氣象異常)的形式出現時,這些國家目前同樣沒有能力應對。
按照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的設想,云計算所創建的虛擬世界將是一個和物理世界接近的世界,人們通過信息工具了解地球系統萬物之間的復雜關聯關系,了解自身所處的位置及責任。單純地從計算思維來看,云計算虛擬世界似乎可以讓人們的行為變得理智有序和規范,但是受大腦裝置控制的人的屬性增加了個體行為路徑的不確定性,這個產生思維的大腦裝置將個性化地修改描述物理世界的邏輯圖象,這個邏輯圖象就是世界觀。所謂改變世界觀,實際上就是修改大腦裝置里的這個相對穩定的邏輯圖象。
似乎存在一種現象,當重大災難來臨的時候,關聯的人的世界觀很容易被修改,這是因為恐懼突破了大腦現有的邏輯邊界約束條件,大腦需要重新設置邊界條件值。在迷失的年代,麻木、自私、虛偽的人們不容易主動修正世界觀,但是當災難和毀滅來臨時,人類是否真的有能力應對?
二、數學規則下的宇宙特征
科學是建立在數學規則基礎上的,所以數學是智慧生命認識宇宙的基本工具。比如物理學家的研究成果,最終還是需要通過數學規則來描述。
人類有歷史記錄的最早采用數學形式研究宇宙的,應該是6000多年前中國古代的伏羲,盡管流傳的故事非常傳奇,但是先天八卦包含的數學及科學思維,是目前的現代科學無法超越的。比如計算機所采用的二進制存在零動量缺陷,即由01符號組成的數據發生的狀態變化,完全由外部的能量驅動。而先天八卦采用的二的冪進制具有動量儲存疊加特征,因此數據狀態的變化只需要少量外部能量。又比如現代數學的基礎是皮亞諾定義的線性自然數模型,只有一個維度,數字本身攜帶的信息特征數量很少,而先天八卦采用的是非線性的二叉樹自然數模型,數字本身攜帶了大量的特征信息。
無論是古代的中國科技,還是現代的西方科學,都在強調一個事實,即人類所在的宇宙是符合科學規則的宇宙,是可以通過科學思維采用數學符號形式來描述的。即便這個宇宙是古老宗教里描述的“神”創造的,那么“神”也一定是按照科學原則創造的。
盡管敢于創新的西方科學家提出了很多假設理論,并利用現代科學工具找到了大量的“證據”,但是對于一個建立在數學規則上的邏輯宇宙,驗證理論和證據的有效辦法是建立數學符號模型。比如人民網的一篇報道,“巴黎2014年3月17日電:法國費加羅報網站消息,據透露,美國科學家17日首次直接探測到宇宙大爆炸第一波震蕩,即原始引力波。”這無疑是一個震動物理學界的消息,但是這種由發現獲得的結論也只能是眾多假設中的其中一種假設,對這個假設的進行驗證的第一步或許是建立一個數學模型。
不過對于這個經過無數次非線性多項式組合形成的宇宙系統來說,存在很多個數學模型,可以獲得同樣的觀察結果。也就是說,從當前的存在事實進行逆向溯源,其可能的源頭不是唯一的。
三、云計算模型里的時間和空間
作為一種假設,把宇宙當成云計算模型,僅僅是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希望通過現有的云計算技術來幫助人類理解和分析宇宙的起源及運行過程。
假設是人類認識宇宙的有效方法,似乎也是智慧生命認識宇宙的有效方法之一。這是由智慧生命的設計機制決定的,與其本身的構成物質沒有關系。智慧是一種技術效果,是生命體中的普通物質通過特殊的結構所產生的技術效果。由于不存在特殊的物質,所以智慧生命對外面的世界的認識也是連續延伸的,即以自身為起點,向遠處延伸認識。以人類為例,這種延伸是采用人腦裝置以邏輯的形式完成的。
云計算的出現,為人們提供了分析宇宙模型的新思路。以計算機、互聯網為載體的虛擬世界的出現,使科學家們認識到了創造宇宙的可能性。借助新的技術平臺,宗教、哲學、科學將會在感性上停止宇宙起源的爭論,采用更加包容的心態,從理性上對各種宇宙假設進行可操作的論證。
東西方哲學家、科學家早就提出了計算宇宙、數學宇宙的思想,所以宇宙的云計算模型只是這些思想的延伸。有記載的宇宙數學模型,似乎是幾千年前中國的先天八卦,它采用兩個符號描述了宇宙的起源和形成規則。
1、云計算如何產生時間和空間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對于人類來說,時間和空間是表征存在的基本度量單位,但是對于其它的智慧生命來說,或許采用的度量單位是不同的。
假設宇宙是一個云計算信息生態系統,那么對于宇宙之外的觀察者來說,其起源(神創或者大爆炸)本身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其運行過程中所包含的數學規則。
無論是神還是人,或者是偶然發生,事物的出現必定遵循科學原則,即符合嚴密的邏輯要求,存在真實的因果關系。所以在云計算宇宙模型里,需要存在兩個最基本的規則,即兩種最基本的構成元素,兩種元素最基本的組合規則。在當前的計算機體系里,兩種基本元素是0和1,最基本的組合規則是二進制。在中國古代先天八卦的宇宙模型里,最基本的元素是陰和陽,最基本的組合規則是二的冪進制。
云計算創建虛擬世界的過程是這樣的,介質上存在大量的01元素,綿延不絕,看不到頭,望不到尾;01兩種元素按照最基本的組合規則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元素;不同層次元素(事實)采用多項式形式進行組合,形成不同尺度的事實。
所以對于云計算模型中的宇宙來說,空間是指存在的事實,而時間是指事實出現的過程。其基本特征是這樣的。
1)空間是真實的存在。只有事實存在時,才有空間。這說明空間是具有一定的形狀的,人類的活動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2)空間通過數學規則以特征信息代碼的形式約束其構成成員的行為模式。這表明消除空間的約束本質上是取消附加在存在事實上的特征信息代碼。
3)時間是真實的存在。只有事實出現過程時,才有時間。過程是指事實的狀態發生改變,這說明事實始終是在變化的。哲學里所說的“人不可能兩次過同一條河”,引用的就是時間特征。
4)時間是單向的,采用非線性方式產生。這表明時間可逆特征是不存在。科學家研究的時間可逆或許類似提取云計算模型里存儲的信息。
2、空間和存在事實的關系:約束和連接
對于云計算宇宙模型來說,模型之外的觀察者和模型里面的觀察者的認識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并不是因為科學的標準體系不同,而是觀察所采用的坐標體系的差異。事實上,對于由智慧生命創造的符合邏輯的系統來說,其包含的科學規則是相同的,這表明大宇宙在創造小宇宙的時候,會把其科學規則傳遞下去。比如在人類所創造的以計算機、互聯網為載體的虛擬世界,其包含的規則來自人類目前所掌握的科學規則。
對于宇宙模型里的人類來說,其觀察到的事物是以時空的形狀呈現的。盡管佛說色既是空,告訴人們說一切有形的事物,其本質是虛無的。但是這種認識只有對模型外的觀察者,才是成立的,因為對于外面的觀察者來說,其看見的是一系列信息的按照一定的數學規則所形成的聚集體。
這種差異導致了其處理事件方法的巨大差異。以生物的構成物質為例,模型里的科學家分解碳水化合物的聚集體是困難的,但是對于模型外的科學家來說,可以設計一個很簡單的工具,就可以隨意分解這些聚集體。事實上,這類工具在自然界也是存在的,比如酶,科學家發現,酶作為催化劑,本身在反應過程中不被消耗,也不影響反應的化學平衡,但是可以用來加快反應速率,大多數的酶可以將其催化的反應之速率提高上百萬倍。
模型里的物理學家用4種“基本力”(萬有引力、電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來度量物體空間的領地范圍,而模型外的工程師則通過特征信息代碼來約束信息聚集體的領地范圍。
現代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自所觀察的現象,因此尺度的差異將導致理論和方法的差異。人們認識引力,來自一個簡單的傳奇故事,牛頓看見蘋果掉到地上,然后提出了萬有引力。一個樸素而直觀的事實是,拋向空中的物體一定會落到地面上。
如果把地球系統抽象為一個信息存儲管理空間,那么這種機制是最經濟的存儲模式,其管理功耗最小,效率最大。因此從信息管理的角度,引力是指信息脫離其存儲管理空間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其消耗能量的大小和管理空間的大小,以及信息的數量相關。按照這種假設,宇宙里似乎應該存在這樣的星系,恒星的質量比行星的質量小。因為恒星所代表的是信息存儲空間的中心區域,并沒有其它的特殊意義。但是按照符合科學的信息存儲管理模式,中心區域的信息似乎是最多的。
3、時間與存在事實的關系:選擇和非線性
宇宙內在的時間概念與人類目前所使用的時間概念是不同的。人們目前所使用的時間屬于時鐘的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量綱之一,是事件過程長短和發生順序的度量。
哲學上,時間是抽象概念,表達事物的生生滅滅。其內涵是無盡永前,其外延是一切事件過程長短和發生順序的度量。“無盡”指時間沒有起始和終結,“永前”指時間的增量總是正數。
在相對論中,時間與空間都不是絕對的,觀察者在不同的相對速度或不同時空結構的測量點,所測量到時間的流逝是不同的。廣義相對論預測質量產生的重力場將造成扭曲的時空結構,并且在大質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時鐘之時間流逝比在距離大質量較遠的地方的時鐘之時間流逝要慢。另外,狹義相對論中有“時間膨脹”效應,在觀察者看來,一個具有相對運動的時鐘之時間流逝比自己參考系的(靜止的)時鐘之時間流逝慢。
史蒂芬·霍金所解出廣義相對論中的愛因斯坦方程式,顯示宇宙的時間是有一個起始點,由大爆炸開始的,在此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而物質與時空必須一起并存,沒有物質存在,時間也無意義。
顯然,理解這些物理學觀點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如果采用云計算宇宙模型,用云計算思維來理解這些觀點,就變得容易了。
參照人們正在創建的以計算機、互聯網為載體的虛擬世界,虛擬世界里的一切存在都是由01兩種符號組合而成的。對于這個虛擬世界里的存在事實來說,開始組合之前的時間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時間存在一個起始點。組合的過程就是時間,組合的結果就是空間,而在空間里人類能夠觀察到的有形事物就是物質。
對于一個按照多項式模式非線性選擇的數學組合方式,位于不同層次位置的觀察者,其觀察到的過程尺度是不同的,即完成組合過程所花費的時鐘時間是不同的。
從過程的多項式加速特征可以看出,如果采用相同的時鐘時間標準,不同層次上的時間流逝快慢是不同的。在大質量附近的時間流逝慢,是因為觀察者是按照大質量所屬空間的數學規則來描述過程變化的。按照這個規則,盡管人類目前推測宇宙的歷史大約為138億年,但是如果把宇宙的整體作為一個大質量來觀察,其存在的歷史將會大大縮短。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里,天上一天,人間一年,描述的或許就是這樣的時間規則。
在云計算虛擬世界模型里,盡管過程的歷史結果可以采用唯一的路徑來顯示,但是由于選擇的不確定性以及非線性,過程的逆向運行是不可能的,這就是說,數學規則決定了運行的結果是唯一的,但是逆向追溯的路徑不是唯一的。這樣的設計符合現代計算科學家提出的可信計算思想。盡管很多科學家相信時間可逆,應該存在一個方法,人們可以隨意修改發展歷程,但是對于計算科學家來說,這樣的系統是沒有任何存在意義的。比如當人們可以通過時間回溯任意修改銀行系統運行結果時,這個銀行系統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4、虛擬世界的能量來源及“黑洞”的本質
對于云計算宇宙模型來說,能量是維持不同層次里眾多系統運行的根本。人類目前或許無法理解宇宙文明所設計的這種分層次傳遞的能量運行體系,但是從目前所觀察到的事實,可以從地球系統里體會這種設計的美妙。
太陽把能量傳遞給地球,但是地球系統并沒有把這些能量直接傳遞給存在的事物,而是把能量分配給其它系統,通過不同層次的系統的傳遞,最后分配給個體的事物使用。
物理學家采用“熵”來描述這種能量運行的規律。比如水系統,太陽能量把水變成氣,然后通過大氣系統在地球各個區域進行分配,水通過消耗自身的能量,形成水系統,為其它系統提供能量資源。
盡管科學家對“黑洞”做出了很多假設,但是在云計算宇宙模型里,把黑洞做為原始能量來源地,或許更容易理解。在運行的計算機里,內存扮演的似乎就是“黑洞”的角色,對于計算機虛擬世界里的智慧生命來說,“黑洞”的力量太強大了,可以把任何“存在”的事物吞噬掉。
按照這種“內存”假設,“黑洞”的分布是有規律的,然而這種規律并不是符合某種數學原理,而是按照應用需求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