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的“甜頭”終于到了盡頭,嘀嘀、快的兩大打車APP正式宣布停補。昨天,嘀嘀打車通過官微對外宣布“打車立減”將在今天零點取消,快的也發出公告稱,補貼活動于同日告一段落。據了解,快的、嘀嘀停止補貼針對的是乘客端,司機端補貼照舊,且乘客、司機端支付寶錢包掃碼獎勵依舊。(5月17日《新京報》)
兩大打車軟件持續數月的“燒錢戰役”終于熄火,或是習慣商業認識與價值判斷上的“賠錢賺吆喝”。“賠錢”是肯定的,準確講是“財富轉移”,乘客等群體得到利益實惠;“賺吆喝”不僅是簡單的廣告效果與廣告效應,是客戶之爭,又超越客戶之爭的價值,嚴格意義上講,是“大智慧”的運用,“大數據”的收集,“大商機”的構建。這將給新型商業模式以啟迪。
“這個可以有”,以讓利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客戶群,是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有效途徑,并將原來還陌生的消費方式“植入”到客戶的手機里,更是“植入”日常的生活之中。據悉,2014年3月,嘀嘀打車宣布用戶數正式突破1億,覆蓋全國178個城市,日均訂單522萬;4月,快的打車公布第一季度成績單,顯示覆蓋城市已達261個,日訂單量超過623萬。
“大數據”將派上大用場。透過現象看本質,網友@大y認為,更令人佩服的是,這場看似燒錢的競爭,讓軟件方收集到用戶的地理定位信息。地理數據有啥用?有人說過“谷歌的地理數據可能成為其最有價值的資產。不只是因為這個數據本身,而是因為位置數據讓谷歌知道了更多有價值的東西。”同理,打車軟件收集到的精準而龐大的數據庫,是這場戰役中的最大收獲。
商業競爭日趨激烈與殘酷,不能有突破法律底線的陰謀,但需要充滿智慧與創新精神的“陽謀”。當時代推開“大數據”之門,首先進入的是商業及其嶄新的競爭與盈利模式。或者說,大數據蘊藏大商機,必將顛覆傳統商業運作模式。“嘀嘀”與“快的”用打車軟件“芝麻開門”,積累大數據,獲取大數據,為日后的開發大數據、利用大數據開辟“錢程”。
如果說,打車軟件喚醒電招平臺,那么,大數據必將激活云計算。在互聯網帶來的“大”問題壓力下,我們需要全新的思想,通過“積木化”的改變,來重新定義計算資源的使用方式、服務的提供方式,以及社會化大生產的協作過程。云計算帶來了這種思想的落實機制,這種機制使我們可以組織資源以服務,組織技術以實現,組織流程以應變。鑒于此,大數據不會“熄火”,“云計算”必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