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登事件,只是去IOE化的導火索之一
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職員愛德華 斯諾登將兩份絕密資料交給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披露了令舉世震驚的“棱鏡”項目。信息安全成為任何國家和組織都異常關注的問題,而擺脫國際巨頭的控制——去IOE化成為一種時髦的提法。
從概念上來講,去IOE指的是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代之以自己在開源軟件基礎上開發的系統,實際上就是指硬件和操作系統的進一步標準化。
但進一步,IT基礎設施不僅包括服務器、數據庫和存儲,還包括網絡設備、安全設備等,這些設備也在逐漸走向標準化,SDN的概念已經熱遍整個行業,思科和瞻博(Juniper)等網絡設備巨頭也面臨著被顛覆的危險。
去IOE化的概念從去年斯諾登事件以后,以國家信息安全的名義在國內迅速發酵,但顯然這個原因不能回答整個行業變化的全部,畢竟在美國這個趨勢更加明顯,去年轟動業界的IBM在CIA的合同競標中敗于亞馬遜一案,可算是一個標志性的事件,美國政府機構也開始使用云服務,傳統IT巨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模式逐漸走向沒落。于是我們開始探究去IOE化的驅動力究竟在哪里?
準確理解“去IOE”
騰訊云平臺部總經理陳磊對這個熱炒的概念有自己的看法:“實際上,去IOE化更多的只是一個概念和口號,而采用分布式云計算是一個真實的潮流。同時,我們可以看到IOE正在主動變革轉型,推出基于云的軟件服務,特別是SaaS服務,這樣就能夠有效地解決客戶的很多業務問題。IOE和云本質上是不矛盾的,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對于很多企業有著明確的價值。騰訊云同樣對這些系統提供服務支持,未來也希望能夠與SaaS服務提供商開展更廣泛的合作。”
阿里云計算業務總經理陳金培表示,他最怕的是將去IOE理解為兩個極端,一是單純變為企業的成本問題,二是簡單地變成一個是否用國外產品和技術的問題去討論。他認為,降低成本是去IOE最先能夠看到的,但根本的原因是在互聯網時代,不只是互聯網企業,絕大部分的企業對計算的需求難以通過IOE提供的技術來滿足,IOE約束了企業的長遠發展,12306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且在技術路徑上依賴于專用的硬件設備也比較危險。
“IOE是軟件時代或是‘買計算機’時代的產物,到云計算時代,則變成了買‘計算’的時代,去IOE最好的解決方案是采用云計算,而不是去買一臺新的機器替代掉原來的機器。而且還要警惕私有云的提法,因為‘私有云’實際上就是傳統虛擬化解決方案改頭換面,新瓶裝舊酒,就是為了賣產品和方案給企業,只有公有云是真正意義上的云計算,而云計算的本質是用互聯網。”作為國內云平臺的鼓吹者,阿里云總經理陳金培觀點異常鮮明。
按照陳金培的意思,云計算不單單是降低成本,提高計算性能那么簡單,而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劇變。顯然,去IOE化就是以互聯網的服務模式來顛覆原有IT廠商的商業模式。互聯網廠商從來都是服務提供商,而不是銷售具體的軟硬件產品,用賣服務的方式把原有銷售解決方案的模式顛覆掉,會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的變化。所以我們看到國內外提供云計算服務的服務商幾乎都是互聯網巨頭,而傳統IT巨頭則顯得態度曖昧,即使推出云計算平臺,也是私有云為主,而微軟則大力推混合云概念。
說到此,我們可以下定論:去IOE化運動就是互聯網企業顛覆傳統IT解決方案供應商的一種體現。
國內云計算市場的現狀與主要角色
現在國內市場上有七類企業在這個市場上競爭:1、國內互聯網巨頭,以BAT為代表。2、原有的IDC廠商,比如世紀互聯。3、電信運營商,也就是移動聯通電信那三家了。4、國內的軟件廠商,比如金蝶、用友。5、國內硬件設備廠商,比如華為、浪潮。6、國際廠商,現在進來的就亞馬遜和微軟。7、國內的創業公司,以UCloud和青云為代表。
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2、3、4類廠商可以認為是打醬油的,他們根本沒有技術能力來提供云計算服務。硬件廠商是被顛覆的對象,在推廣云計算服務過程中會異常矛盾,所以他們也不會有前途。國際巨頭亞馬遜和微軟來勢洶洶,技術和資源絕對沒問題,但云計算服務也是典型的服務行業,他們對于國內市場的特殊情況根本沒有什么了解;由于技術研發人員主要在國外,而對國內客戶個性需求的響應也會比較慢;而且由于是和國內合作伙伴技術合作的方式落地國內市場,合作中的摩擦和扯皮也是無法避免的,所以業內一致不看好他們在國內市場的前景。業內資深人士UCloud CEO季昕華認為:“他們會和其他國外互聯網巨頭一樣在中國市場邊緣化,但他們對國內市場帶來的明星示范效應對云計算市場的發展會非常有益。”
被部份人士認為有機會在國內市場做起來的只有國內互聯網巨頭和國內創業公司,這與國外成熟市場的情況類似。只不過美國的市場集中度已經非常高,創業公司成為行業巨頭的機會已經基本沒有了,被巨頭收購成為最好的歸宿,比如去年IBM 用20億美元收購了公有云服務商Softlayer。國內由于市場的特殊性,創業公司或許還有機會,近期UCloud和青云都獲得了規模較大的早期風險投資。顯然資本市場對他們的前景還是比較看好,即使他們無法成長為這個市場的巨頭,也可以被行業巨頭所收購而獲得巨大的投資回報,國外的案例已經比比皆是。
現在國內云計算市場最大的供應商當然是阿里云,在客戶數量和客戶類型,以及整體收入方面都遙遙領先于國內的競爭對手。阿里巴巴作為國內電子商務的巨頭同時也成為云計算市場的領頭羊,似乎與亞馬遜有異曲同工之妙。關于這個巧合,季昕華認為這個與他們的商業模式類似是有關的,因為電子商務本身的毛利很低,而峰谷間的業務數量會有巨大落差,造成了計算能力的巨大富余,這是亞馬遜大力進軍云計算市場的動力。阿里巴巴也是做電子商務出身,業務利潤相對也不高,所以有動力去做云計算服務,而國內另外兩個巨頭百度和騰訊原有的業務毛利都很高,云計算服務的利潤率對他們沒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在業務推進方面沒有阿里巴巴那么積極,再加上阿里巴巴超強的市場宣傳能力,給人的感覺似乎是阿里云一家獨大。
但云計算市場今后會成為戰略市場,另外兩個互聯網巨頭百度和騰訊肯定也不會忽視這個有巨大前景的市場。當然他們的市場策略和技術策略都會有很大不同。
首先說說百度,它以搜索起家,提供PaaS服務,他們稱為BAE,而針對現在最熱門的移動應用,他們還提供非常新潮的移動Baas(后端作為服務)服務Frontia,給移動應用開發人員帶來極大的便利,所以現在百度開放云服務主要針對的客戶是中小開發者,可以為創業團隊提供全流程化的服務與資源支持。但是谷歌的PaaS服務相比亞馬遜的IaaS服務不那么成功,主要還是IaaS的自由度更大,如果公司成長到一定規模還是希望能夠自己掌控自己的應用平臺,所以最近谷歌的Google Compute Engine(谷歌計算引擎,即GCE)正式展開商用。作為一種IaaS服務,GCE將直接向亞馬遜的AWS、微軟的Windows Azure以及IBM的SoftLayer發起挑戰。百度沒有透露他們是否也會推出IaaS服務,但顯然只提供PaaS服務是不夠的。
騰訊云服務的特點是與他們本身的業務緊密結合——開發和部署了微信云和游戲云。微信云主要為使用公眾賬號的企業服務,也算是一種PaaS服務,可以讓傳統企業很容易得使用公眾賬號服務客戶,還向使用微信云的企業提供大數據分析能力。目前騰訊自身的游戲業務正在逐步轉移進入游戲云。而且企業加入游戲云后,除了運維層面可以享受到騰訊在游戲業務中的分析服務,還可以獲取渠道資源方面的諸多傾斜。主攻游戲云市場顯然是個高明的決定,因為這些企業對后臺技術的渴求度以及支付能力都是互聯網行業中最強的,同時騰訊原來就自己運營游戲,對游戲本身的需求會理解比較深,比如IO速度要求較高等。而與騰訊淵源頗深的UCloud也將主要精力放在游戲云市場,和巨頭相比,初創企業只能選擇差異化競爭。
單單看后臺的基礎和能力,騰訊的優勢是實時和可靠的在線服務。騰訊QQ和微信立足通訊,理論上都需要電信級別的健壯。騰訊自稱QQ和微信可以做到服務永遠不中斷,健壯、容災、負載能力就是他們的優勢。百度的技術優勢則是分布式計算能力,不論是扒取海量內容還是響應并發請求。而阿里基于電商的技術特長則是并發事務的處理,對事務狀態的控制、交易安全的控制等。這些在其提供的云服務矩陣中也有所體現。正是由于各自出身業務類型不同,三家在技術上各有所長。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三家的云服務的客戶主要針對的是信息化能力相對較弱的傳統企業和沒有能力大規模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的初創企業,他們對低成本高效益的云計算模式是需求最旺盛的。比如最近的阿里云和美的的戰略合作,就讓美的這家傳統家電企業通過使用云平臺服務瞬間變身成為智能家電供應商,而美的這樣的傳統制造型企業本身是無法提供智能家居物聯網服務所需大數據處理能力的。
云計算可以讓一家傳統公司變成一家互聯網公司,也可以讓小公司具備與大公司競爭的實力。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幾已成互聯網創業常識。從投資效率來計算,云計算模式肯定完勝傳統購買軟硬件系統模式。所以現在很多投資人已經開始和阿里云合作,一方面確認所投資公司使用云服務以降低投資成本,同時經過標的企業授權還可以獲得真實的運營數據,避免被欺騙的風險。云服務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企業信息的透明度。
云計算平臺走向開源
雖然開源的概念在中國并不普及,但是開源軟件實際上已經成為整個互聯網的基礎,我們享受到所有的互聯網服務都離不開開源軟件的支持,甚至我們現在使用的移動設備其實絕大部分也是基于開源的操作系統(IOS的內核也是開源的)。而更加代表互聯網精神的云計算顯然也必然會走開源的道路。
談到開源系統和商用系統的優缺點比較,陳磊認為:“目前OpenStack、CloudStack、Eucalyptus、OpenNebula四大開源云平臺在云市場里確實很受關注。總體來看,所有的開源IaaS云平臺在分層上做得都比較好;在SOA/組件化/解耦,框架和插件的設計和開發上,目前也在逐步完善,我們已經能夠看到開發人員可以很容易地參與多個組件的開發。但和商業化系統相比,開源云平臺還需要時間來證明其在持續運營中可用性、穩定性和易用性方面的能力。開源軟件的運營規模與亞馬遜等商用云還有差距;在海量應用環境下的性能和穩定性還有待考察;另外,開源軟件解決不了一些基礎架構的問題,比如互聯網網絡的聯通性和性能。但必須承認的是,云平臺的軟件開源是大勢所趨。”
國際巨頭微軟此前對開源的態度搖擺不明,但對Windows Azure開源的措施則態度明朗,而且最近微軟專門成立了名字為“開放”的子公司,致力于在微軟和非微軟技術之間搭建橋梁。Windows Azure對開源的支持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在Windows Azure上可以部署和運行虛擬機,支持開源操作系統,也支持在Windows和開源操作系統上運行各類開源軟件以及開源數據庫等。第二,Windows Azure對開源的支持體現在對于開源開發的支持,目前支持流行的開源編程語言如Java、Node.js、Ruby、Python。Windows Azure SDK自身也是開源的,而且Windows Azure內部也用到了一些開源產品。顯然,原本對待開源軟件態度最強硬的微軟也已經低下了高貴的頭,開始擁抱開源,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由于騰訊的風格一向比較低調,他們極少在外面透露他們的內部系統細節,但據了解他們也曾經咨詢過OpenStack相關技術問題,希望能夠用于搭建自己的云平臺,只是限于當時對于OpenStack的了解和掌握有限,相比騰訊內部規模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所以不了了之,但隨著開源系統的不斷成熟,從陳磊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肯定還會考慮開源系統的。
據介紹,針對外部需求的特點,百度把一些很常用、很好用的開源服務引入到百度的云平臺,比如各種開源的Web Server、MySQL、MongoDB、Redis等。現在BAE3.0是國內第一個采用開源Linux容器引擎Docker為基礎的PaaS平臺。所以,實際上百度云的PaaS系統就是構建于開源系統建立的。
阿里云最早也是采用甲骨文數據庫的,現在他們已經完全遷移到開源數據庫My SQL上,今年他們希望遷移到阿里自己研發的關系數據庫OceanBase上。而根據網上爆出的消息,阿里云梯1(國內最大Hadoop集群)下線已經進入倒計時,取而代之的是阿里云自己開發的飛天系統為基礎的云梯2系統,云梯2用C++重寫并改良hadoop,在性能上超出云梯1,而且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阿里云似乎在去IOE化以后又開始去開源化,這個似乎與世界的潮流不符啊!
據業內人士透露,阿里確實深受現有Hadoop版本之苦,由于不是Hadoop項目管理委員會的成員,Hadoop開源社區的發展并不受阿里的控制和影響,這使得阿里不能很好地定制Hadoop,在研發上受制頗多。于是阿里選擇了完全自己重新開發系統而不是跟著開源社區玩。一方面顯示了阿里開發能力足夠強,但也暴露了中國企業在參與開源社區開發過程中的經驗匱乏。
OpenStack基金會目前唯一的一位華人董事、中國OpenStack用戶組管理員杜玉杰認為:“相對二十年前的開源項目來說,如今的很多大型開源項目背后都是以企業為主導的一種社會化研發方式,而國內企業在參與社區和主導開源項目開發方面仍在不斷嘗試中。一方面很多開源項目背后都是由國外企業所主導,而另一方面國內開源社區的生態尚不成熟,影響或限制了國內廠商通過開源社區的方式研發此類系統。”據他介紹,其實現在開源社區早就不再是個人英雄主義時代,企業也越來越意識到參與社區的重要性,所以各類技術企業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影響和參與社區的發展,比如說通過成為基金會的會員等方式來參與和主導社區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各種開源基金會已經成為企業之間互相博弈協商的場所。可喜的是國內的硬件巨頭華為已經正式加入了OpenStack基金會,成為OpenStack基金會黃金會員,但由于進入比較晚,提升自己在社區中的貢獻度和影響力還需要時間。
比如當年IBM等傳統IT巨頭對Linux的大力支持使Linux真正能夠進入企業級市場,進而對整個操作系統市場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借助開源系統的反擊,大大延緩了微軟進攻的步伐。今天這一幕重新上演了,IBM 現在對jQuery、Cloud Foundry、OpenStack等開源組織都大力支持;甲骨文是最大的數據庫供應商,卻通過收購Sun而獲得了MySQL的控制權;EMC和它的控股子公司VMware都已經加入OpenStack基金會,而VMware還是開源PaaS平臺Cloud Foundry的主導廠商;EMC、IBM、HP、Pivotal、VMware、SAP等傳統IT巨頭都是Cloud Foundry基金會的白金贊助商。連最喜歡采用專有標準的思科也已經加入OpenStack基金會,并提出了NaaS(網絡作為服務)概念。
去IOE化的表面看上去是要拋棄傳統的IT巨頭,但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傳統IT巨頭通過主導開源云計算平臺的方式也在進入云服務市場,只不過以后不是依靠直接賣軟硬件產品來獲利,他們可以通過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的方式來獲得收益,也就是說傳統IT巨頭也在逐漸革自己的命,使自己從軟硬件產品和方案供應商徹底轉變為服務供應商,這個過程是極端痛苦的,甚至大部分廠商會死去。
由此我們可以歸納出一個結論:去IOE化并不是去掉IOE這幾個廠商,而是去掉傳統的產品模式,變成徹底的互聯網服務模式。今天我們在一些終端產品上熱火朝天地討論所謂“互聯網思維”有多厲害,但很多人沒意識到,IT的底層架構,才是被互聯網思維改造的一大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