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草案已于近日形成,工信部提出從五方面促進云計算發展,其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創新云計算服務模式,支持超大規模云計算操作系統,推動核心芯片等基礎技術的研發產業化”被重點提出。觀察政策動向,為支持云計算核心技術研發,國家將不遺余力地支持國內企業。
據了解,此前政府對于海外云計算進駐中國就有諸多限制。盡管外資企業實力雄厚、野心勃勃,奈何“后娘”的孩子不受寵,他們在中國市場的擴張之路不會一帆風順。2013年12月18日,是中國云計算市場不平凡的一天:全球最大的云計算服務商亞馬遜將其公有云引入中國;IBM與世紀互聯合作,將其云計算基礎架構SCE+落地中國;微軟與聯想簽約,宣布聯想成為微軟云計算操作系統Cloud OS的戰略合作伙伴。一看風頭不對,同日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宣布云服務大降價,一時間5折6折產品滿天飛,樂壞了用戶。
國內來看,阿里巴巴的云計算技術過硬、價格合理,是外資企業的勁敵。在高科技領域,人們向來對“國產”信心不足,但從一組與亞馬遜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可不只賣賣嘴皮子。基礎云機價格方面,單核CPU+2G內存,亞馬遜價格3530 元/年,阿里云2368元/年;雙核+8G內存,亞馬遜價格14212元/年,阿里云6452元/年。整體技術實力方面,相同的2核CPU、1.5G內存和千兆網卡配置,在同一場景下進行測試,阿里云的表現目前均優于亞馬遜云,用最大素數計算測試CPU性能,阿里云單核5.88秒,雙核7.68秒,亞馬遜 AWS單核7.206秒,雙核9.32秒。在內存性能、磁盤吞吐量上,阿里云均有不俗表現。可以看出,阿里云目前有兩大優勢:一為絕對低廉的價格,二為不落人后的技術。這為整體國內云計算產業帶來希望。
由于起步較晚,我國云計算在軟硬件方面均與國際優秀的云計算供應商存在差距,但國內云平臺近年來取得的進步也不容抹殺。去年國際云巨頭紛紛進駐中國,而在政府政策愈發明朗的當下,國內企業逐漸具備了與外資企業競爭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