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未來仍將以超過45%的速度增長,中國在云計算方面的投資與增長速度遠遠超越全球的其他國家。中國云計算市場很熱,但依然存在很多問題,3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周子學在2014年中國國際云計算技術與應用論壇上坦言:“目前中國云計算產業確實存在很多問題,突出表現在相關的軟件與應用還比較薄弱,缺乏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應用中過多地依賴政府推動,企業和社會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如何激發中國云計算市場的活力,更務實地推動中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成為產業關注的焦點。
癥狀一:
重硬件輕軟件應用少
目前中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存在著許多問題,包括重建設、輕應用、服務能力弱等。
周子學坦言,目前中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存在著許多問題,包括重建設、輕應用,服務能力薄弱,核心技術差距還比較大,信息安全的挑戰也日益突出,數據中心的無序發展苗頭也初步顯現等。
我們看到很多地方在大力推進云計算產業的發展,但更多發展成果集中體現在大量的數據中心上馬,從北方到西部到西南部一個個超大型數據中心緊鑼密鼓加緊建設,事實上很多項目的上馬都是“占地”,缺乏真實的需求和應用支撐,如果沒有需求、沒有規模效應,云數據中心很難顯現出成本的優勢。
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運營官申元慶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家對云計算的認識有許多誤區,認為云計算就是服務器,要做云計算就要購買服務器,所以從硬件切入,但事實上在云計算所包含的三個部分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 中,IaaS是技術門檻和技術含量相對低的部分,競爭的是資本和規模,而最難啃的骨頭是中間部分PaaS,這個部分的技術含量最高,就像個人電腦產業中的核心部分,一定要把它啃下來。SaaS是最活躍也是拉動云市場發展的關鍵。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認為,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到了要好好梳理和評估的時候了,只有這樣才能夠理清下一步的發展思路。在他看來:“云計算是應用驅動的,不是技術驅動的,所以不要盲目地見了云計算技術就擁抱,或者盲目地建設各種對象不明確的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
應該說,到目前為止全球沒有哪一個市場對“云”的推動和關注度超過中國,但中國云計算市場更多是“虛熱”。業界不愿意透露姓名人士對《中國電子報》記者坦言,中國云計算很多都是政府推動的項目,相比較而言,美國比中國在對待云的問題上要低調得多,更務實,云的發展是基于真實的需求。
讓產業發展回歸市場,激發市場的真正活力,讓云計算真正從政府驅動回歸市場驅動,應該說是中國眼下推動云計算深入發展的關鍵所在。
癥狀二:
云服務生態鏈條缺
市場需求和云服務供給之間不能對接,原因是缺乏完整的云服務生態鏈條。
而事實上中國有非常大的云計算需求。眼下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蓬勃興起都對云計算提出了大量真實需求。
現在,很多人網上購物,很多人都用微信,都在過年之際搶微信的“紅包”。這些快速上線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所需的計算能力支撐分別來自阿里云和騰訊云。騰訊云平臺部助理總經理陳曉建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騰訊這些年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領域耕耘積累了很多的能力,我們希望把這部分的能力釋放出來,讓更多的用戶受益。
而在陳曉建看來,現在之所以云市場需求和云服務供給之間不能有機地對接,關鍵的原因是缺乏完整的“云服務生態鏈條”,缺乏能夠“端到端解決用戶需求的云應用”。他說:“客戶除了租用服務器、租用網絡帶寬和存儲空間外,他還需要你提供相關的配套服務。比如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非常復雜,如何為億級用戶提供一個很好的接入云,這是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和服務的。另外客戶還需要用戶的行為分析工具,從而知道怎么樣保持用戶的黏性以及安全等等,所以我們覺得如何促進云服務在中國的推廣,很大程度上需要云服務商提供綜合的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提供一個基礎架構就可以了。”
癥狀三:
云數據中心運營難
云數據中心建起來并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找到一個可持續運營的商業模式。
不僅僅是移動應用對云計算有巨大的需求,包括經濟轉型、智慧城市建設等都對云計算提出巨大的需求。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300多個城市制定了有關智慧城市的規劃,而智慧城市的構建離不開云計算。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童騰飛坦言,北京市正在構建“智慧北京”,無論是智慧旅游、智慧交通還是智慧的教育、金融、醫療、政務等都對云計算提出了巨大的需求,而這些“智慧”項目的建設,北京市希望以企業為主體,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來實現。“從 2014年開始,北京市政府將停止審批不符合集約建設要求的數據中心項目,政府將增加對云服務的采購,政府部門購買的云服務支出將不低于投入的10%,而自建和改建的比例將下降至60%。”童騰飛說。
如此巨大的智慧城市建設需求與大量閑置的云數據中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其中關鍵的原因是在市場上缺乏有效的云應用、缺乏能夠擁有云應用運營服務能力的公司,服務能力薄弱是中國云產業生態鏈的突出問題。童騰飛坦言,目前在云計算方面有很多難題,但最大的難題其實是運營。
阿里巴巴集團CTO王堅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坦言,云計算最難的部分是運營,云數據中心建起來并不是難事,難的是把它運營起來,在運營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何找到一個可持續運營的商業模式,如何真正提供有保障的服務才是云計算產業中最大的難點。
要改變云產業服務能力弱的現狀,一方面需要抓住應用市場。申元慶認為,SaaS是最活躍也是拉動市場、激發市場的關鍵,而在SaaS應用中,個人消費相對來說比企業消費來得更快。而在個人云方面,中國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阿里、騰訊和百度等云服務公司有很好的運營經驗和運營能力,需求與供給很好地對接,從這個市場為突破口,能夠加速中國云服務、云運營能力的提升,激發市場的活力。
二方面要推動整合、跨界融合來構建完整的服務鏈條。記者采訪了太極計算機公司總裁劉淮松,他透露,太極目前正在建設大型政務云數據中心,未來將為更多的政府機構提供云計算服務支撐,而在云運營方面太極是希望走B2B2C的路線。應該說為政府等行業提供B2B云服務是太極的優勢,但B2C卻是太極的弱項,而政府對云的需求是端到端,最終要落實到惠及百姓上的,所以太極必須建立完整的B2B2C的能力才能夠真正滿足政府用戶的需求,太極希望與有個人消費市場運營能力的公司合作。而太極計算機的短板事實上正是類似騰訊這樣互聯網公司的強項,陳曉建坦言,騰訊在個人市場有大量的經驗,而針對企業級市場卻是短板,騰訊現在也希望拓展企業級市場。如果這兩者能夠聯手,就有可能串成一個完整的服務鏈條。
中國電信云計算分公司總經理王峰坦言:“我們做好自己的業務之外努力構建生態圈。云計算需要產業鏈和價值鏈上的伙伴各自發揮長處,形成完整的能力才能共同地為社會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