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已經歷了近四年的發展,中國的公有云服務市場仍然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但在嚴苛的監管政策和網絡互連互通仍存障礙的情形之下,中國的公有云服務商仍在奮力向前。
2012年年底,一篇刊登在科技博客PingWest中文網的名為《為什么公有云在中國落地難?》的文章在微博上引發熱議。文章的作者從機房建設、網絡環境、政策管制三個方面,專業地分析了為什么在美國及世界多個地區蓬勃興起,并且進入普及期的公有云服務,在中國卻難以實際落地的原因。
事實上,2013年有望成為中國的公有云市場取得突破的特殊年份。在這一年的年中,微軟與世紀互聯寬帶數據中心合作運營的企業級公有云服務有望正式上線運營,同時全球最成功的公有云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服務商亞馬遜也加快了入華進程。據有關人士透露,在政策利好及其他因素的驅動下,亞馬遜Web服務(Amazon Web Service,以下簡稱為亞馬遜AWS)有望在年內開啟在華落地程序。
國際云服務巨頭相繼入華無疑將進帶熱中國的公有云市場,同時也將帶動公有云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中國的公有云市場在過去的四年中持續升溫,大型互聯網企業、IDC(互聯網數據中心)、電信運營商等均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了參與的熱情。不過,從市場整體的發展情況看,尤其是對比私有云市場的表現,中國的公有云市場仍然處在不夠成熟、且具有較高不確定性的發展階段。
高風險難見高收益
資深云計算專家劉黎明在2012年12月發表的個人博客中總結了目前公有云IaaS服務在中國市場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他認為,在過去四年多的時間里,中國的企業和創業公司雖然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中國市場的現實環境導致公有云服務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資深云計算專家 劉黎明
劉黎明在博客中指出,導致現今局面的因素包括,不同骨干網運營商之間網絡連接狀況較差、骨干網運營商與第三方獨立IDC企業的商業關系不規范、中國的人力(包括初級技術人員)成本相對低廉、政府和國有企業沒有嚴格的財務控制和資金利用效率目標、互聯網服務嚴格的監管體制,以及行業壟斷等。
劉黎明在公有云IaaS服務領域擁有長期工作經歷。他于2008年進入IaaS行業,相繼服務于世紀互聯云快線、網銀互聯等公司。在網銀互聯工作期間,他發起并運營了新生IaaS服務LinkCloud。除了在博客中所羅列的因素外,劉黎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表示,公有云服務商在技術積累、產品打造和盈利目標上的急功近利,以及商業環境缺乏普遍的信用和信任機制也是導致公有云服務陷入困局的重要原因。
開源云的重要推廣者蔣清野曾參與過天涯云計算平臺的規劃與實施,還加入過一個以提供公有云服務為最終目標的創業團隊。目前,蔣清野在Eucalyptus公司擔任客戶成就總監,負責中國地區私有云項目的交付。結合自己在云計算領域的工作經歷,蔣清野認為,現階段國內的公有云市場仍具有較高的不可知與不可控因素。
開源云的重要推廣者、Eucalyptus公司客戶成就總監 蔣清野
“從服務提供商的維度看,傳統IDC、大型互聯網企業、以及小型創業公司同場競技,似乎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不過,從具體產品的維度看,大部分所謂的‘云計算’產品基本上還停留在國外五年前的虛擬主機水平,忽視用戶體驗成為整個行業的共同特征;而從服務質量的維度看,大部分的服務商沒有為產品提供SLA(服務水平管理)保障,整個行業普遍缺乏質量評估與質量控制體系。”蔣清野說。
他認為,在整個行業成熟度較低的情況下,部分規模較大的服務商開始通過價格戰搶占市場。這導致公有云市場在短時間內淪落為紅海,公有云服務淪落為物廉價美的代名詞,同時也讓公眾普遍認為使用公有云服務存在較大的風險。
蔣清野同樣也指出,由于國家政策和運營商之間惡性競爭等原因,數據中心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仍然非常突出。這使得公有云服務降級為通過物廉價美的VPS(虛擬專用服務器)替代價格昂貴的主機租賃業務,這種模式無法承載大型互聯網應用的壓力,更無法成為培育新型應用和新型業務模式的溫床。
基于自己長期以來對中國公有云IaaS服務市場的理解,劉黎明在2013年1月進行了一些個人的預測。他預計,在2012年,中國市場的云主機臺數大約在7萬臺左右,2013年云主機臺數有望突破10萬臺,到2015年,云主機臺數可能會突破20萬臺。營收方面,劉黎明的個人預測是2012年IaaS行業整體收入約為2.5億元人民幣,2013年的行業營收有望超過3.5億元人民幣,而2015年營收有望突破7億元人民幣。
如果將這一個人預測數據與全球IaaS市場進行對比,至少能夠看出中國的公有云IaaS服務還遠未觸及真正的市場爆發點。據Gartner在2013年2月底剛剛發布的《全球公有云服務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公有云市場總營收預計預計實現總營收1310億美元,其中IaaS占據5.5%的市場份額,市場營收約為72億美元。
劉黎明認為,對比美國公有云IaaS市場,中國市場與之的差距實際上正在逐漸拉大。“中國的公有云IaaS服務大多面臨研發投入不足、帶寬和IP資源有限且價格成本不規范不可預知、不能方便獲取行政許可等問題。而只有許可、網絡連接、IP資源、產品質量、服務體系等一系列的問題得以解決和完善,公有云市場才會真正走向繁榮。”他說。他同時指出,正是這些市場先天的問題,導致目前公有云市場尚未出現絕對的領軍企業,這意味著加入這一市場仍有很多機會,而高性價比、面向企業的公有云IaaS服務仍有望崛起。
服務改進持續進行
面對諸多現實的困難,以及尚屬荒蠻的市場環境,公有云服務商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眾多服務挑戰。這些問題的出現,對行業的發展具有警示意義。服務商們正在尋求積極的解決方案,持續提升公有云服務水平。而公有云服務的持續改進,則將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
在2012年,多家公有云服務商遭遇服務故障事件。例如,阿里云曾多次遭遇用戶對其磁盤I/O性能的抱怨。盛大云方面,則曾出現物理服務器磁盤損壞,導致個別用戶網站訪問異常情況。(注:據核實,經技術修復,用戶數據后已全部恢復)
針對這些服務問題,筆者于1月對阿里云和盛大云的相關技術主管進行了采訪,兩家公司的技術平臺與服務改進情況詳見3月4日出版的第7/8期《網絡世界》中《倔強的前浪:IaaS服務在中國》一文(http://www.cnw.com.cn/P/4769)。阿里云方面承諾,將在2013年大幅度提升I/O性能;盛大云則正在開展數據持久化的相關工作,在保證I/O性能的同時,提升數據可靠性,并表示將增進用戶對云服務特性的認知。
蔣清野認為,云主機宕機等事故,可能會讓本就突出的用戶信任問題雪上加霜。“事實上,對公有云市場而言,最主要的困難就在于如何解決用戶信任的問題。”他說。而從市場認知的角度,劉黎明認為,部分用戶對云主機產品特性可能存在誤解。“云主機不是廉價的萬能保險箱。即便是出于成本的考慮,互聯網企業也應該擁有網站備份預案,并定期進行核心數據備份。除去云服務商欠缺對產品特性明確說明的因素外,云主機的用戶也應該認識到,服務的可用性不能依賴于單臺云主機的可靠性。”他說。
除了完善云服務自身的性能外,中國的公有云服務商還有很多本土化的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如何不增加太多人力成本為客戶提供收費或免費的規范的網站備案服務,以及在網絡建設中通過BGP(邊界網關協議)實現雙線互聯或多線互聯等。
備案服務方面,由于我國對經營性ICP(網絡內容服務商)實行許可證制度,因此經營性網站必須辦理ICP證,而對非經營性網站則需要進行ICP備案。對于經營性網站的所有者而言,通過IDC進行網站備案免去了直接向相關政府主管機構申請和更新備案的繁瑣流程,是一種非常便利的服務,但目前只有具備相關資質的IDC才能提供備案服務。公有云運營商并不限定于IDC群體,互聯網企業、創業公司,以及暫不具備相關資質的IDC,在向用戶提供公有云服務時均需要解決備案服務的問題。
針對這一實際問題,公有云服務商們正通過多方努力加以解決。例如,阿里云正在積極努力,希望能夠盡快為其用戶提供當地申請、當地備案的服務。阿里巴巴集團CTO、阿里云計算總裁王堅日前向記者表示,對中國的公有云服務商而言,備案服務是一件需要一直努力做的事情。“其中牽涉國家政策,雖然與云計算技術本身無關,但是為了提升客戶的滿意度,我們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努力做好。”他說。
盛大云自成立以來也一直在為用戶提供免費的備案服務。考慮到備案問題是公有云用戶遇到的普遍問題,盛大云還幫助用戶總結了備案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以及流程步驟,以便幫助用戶能盡快獲得相關資質。
另一方面,國家在電信業經營領域的政策松動也讓更多的公有云運營商看到希望。2012年12月,工信部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因特網數據中心業務和因特網接入服務業務市場準入工作的通告》打破了塵封四年的IDC、ISP(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牌照申請的限制。據有關人士透露,包括百度、華為、網銀互聯等在內的多家企業均在申請新的IDC、ISP許可證。
困擾中國公有云服務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網絡互聯互通的問題。礙于各大電信運營商擁有獨立的骨干網絡,建設BGP機房成為解決多運營商線路互通問題的最好實現方式。使用BGP協議互聯后,網絡運商的所有骨干路由設備將會判斷到IDC機房IP段的最佳路由,以保證不同網絡運營商接入用戶對網站的高速訪問,同時實現了多線單IP的目標。
是否擁有BGP帶寬是衡量公有云服務商服務交付能力的重要指標。目前,依托阿里巴巴多年以來的互聯網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基礎,阿里云已經能夠為全國范圍的用戶提供BGP網絡帶寬。盛大云方面,其北京BGP機房于2012年6月開放,實現五線互聯(電信、網通、聯通、鐵通、教育網),以及優良的主機I/O性能。微軟與世紀互聯寬帶數據中心合作建設的公有云服務平臺計劃實現國際水準的公有云服務交付,目前其網絡基礎設施正處在建設階段,具體細節尚未對外界透露。
從2008年開啟公有云服務探索之旅至今,中國公有云服務商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雖然已有“先驅化作先烈”的悲壯經歷,但是后來者的腳步依然堅定。可喜的是,國家政策層面對云計算業務發展和網絡互聯互通的支持越來越開放,這讓更多的企業擁有了公平參與的機會。中國公有云市場或許距離真正繁榮尚有時日,但是來自國家政策和企業創新方面的共同努力,正在不斷推進整體市場向前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