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早8:35分,還在睡夢中的Cathy被電話吵醒,得知昨晚下單的某品牌護膚品已經被快遞小哥捧在手中完好無損的送至家門口,便不由得感嘆今年“雙11”的物流速度。但還有許多消費者就沒那么幸運了,對于商品購買以及后續配送質量與效率的吐槽亦比比皆是。
@Dae:在下單后的第三天收到了包裹,打開后卻發現不是自己的商品。如果“打包貼單時搞混弄錯”,就會有至少兩個人收到的不是自己買的商品,一定很失望吧……
@半島:我是在11月30號才收到了遲來的商品。下單三天后貨物發出,但在武漢某中轉站一待就是20多天。我只想知道貨物究竟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唯唯:“雙11”買了一套餐具、一套待客用的茶杯,收到后發現碗碎了三個,有兩個杯子把手斷了。對于易受溫度影響、品質易受到外界損害的商品,物流公司其實并沒有盡到妥善包裝、存儲、運輸的責任。
行業漏洞曝光于大促之下
從上述場景中,我們不難看出應對大促時節,各平臺內的商家、物流園等依舊很難擺脫手忙腳亂最終忙中出錯的情況。而站在行業的角度,我們看到的則是在倉儲、運輸、配送等各個環節,物流業依然面臨著人力成本高、運營效率低下,應變訂單“幾何式”增長時,暴力分揀、疏忽錯漏、無視細節等諸多問題。
因此,物流行業智能升級成為大勢所趨。
依托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5G等先進技術,加速物流及供應鏈等多產業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為行業帶來了整體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但隨著電子商務的繁榮以及電商大促愈加頻繁,不同批量和頻次的多種多樣的物流運輸需求持續擴大,物流碎片化特征亦越來越明顯,物流業依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然,最終結果也只能是諸多消費者的不滿情緒的累積,只是這一情緒有無爆發點,尚不得而知。
從市場需求的演變、業態融合發展的趨勢以及消費者更加注重體驗等進行分析,市場越來越需要柔性化、敏捷化、可定制化的物流生產模式。傳統的技術手段與人工模式的交互難以滿足當下用戶的多樣需求,而新興技術在物流業亦更是亟待加速落地與更為深度的交互式融合。
技術優勢凸顯高階價值
那么,從各個物流環節角度切入,進行技術的投放使用、深入更加細枝末節的領域,是否能帶來改變?
首先,海量物流單據的處理,一定程度上影響整體物流的效率。大促時節,訂單數量幾何式增長,物流數據、單據亦爆發式增多,若不能做到及時處理,在前端便給包裹運輸造了一個高高的“門檻”。
其次,要降低貨損貨差率。在倉配運輸等環節,由于配載不合理、收貨把關不嚴、裝卸不當、機械化程度不高等將造成貨損貨差率過高,對于一些特殊貨物處理不能嚴格把關,勢必會為消費者造成不好的體驗。
再次,商業決策缺乏數據的支撐。其無法滿足快速決策支持,及時掌握運營情況需求;無法滿足物流軌跡分析,生命周期的跟蹤與分析、運輸路徑優化、倉儲優化、運營分析。
最后,物流倉儲的智能化程度不夠。在整個倉庫管理中,人工盤點貨物等易造成誤差,單一作業個體將嚴重影響效率與服務質量的提升。
各個環節對于技術、系統、裝備的需要是迫切的。而物流企業因還需肩負擴充與完善物流網絡、提高“收轉運派”各個環節的效率、降低成本等重擔,通常很難將技術做大、做扎實,并深入應用至每一個環節。此時,一家既深入了解物流企業訴求,又能實時跟進技術的研發、革新,以此幫助物流企業的合作伙伴便顯得尤為重要。華為云為物流業提供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就誕生了。
華為云作為物流行業的“外來客”,以技術手段對物流各個環節予以技術加持。其在解決方案的細化、技術革新的速度以及投放精準程度等更凸顯了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首先是核心優勢,即入局帶來了關乎方方面面的新概念、新觀念。一方面,華為云帶來的技術層面的革新改善了傳統物流企業當中難以成網、難以規模化等問題,特別是在多種運輸方式和倉儲方式相互銜接、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另一方面,其打破了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各種條件的不足,包括條條框框的政策限制以及落后的基礎設施。這使物流企業在市場的話語權開始提升、議價能力不斷增強。
其次是資本優勢。華為云這類的創新型企業,資本實力較強,自身造血能力與引資能力十分強悍。這也使其因具備豐沛的資金流,可以更好地保證物流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產業融合發展。
最后是信息優勢。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互聯網、物聯網,甚至未來的窄帶物聯網等。華為云對于信息的感知、決策的支持以及操作執行方面擁有一種強大、完整的系統創新能力。這均使物流行業在技術層面上獲得了質的飛躍。
華為云“牽手”物流企業革新未來
事實上,華為云作為國內領先的云服務廠商,其與物流企業存在一種優勢互補的關系。不單是科技賦能傳統物流行業,科技型企業所研發出來的優質技術、裝備等產品也亟待實際應用場景的落地。而從事互聯網以及創新應用方面的企業更多的是通過誕生相應的“產品”來進行物流領域的布局,從而實現整個供應鏈的降本增效,華為云給物流業的解決方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據悉,順豐DHL供應鏈中國(以下簡稱“順豐DHL”)聯合華為云展開了一系列解決當下痛點的行動。以康橋物流園區為孵化場,借助華為云智慧園區沃土數字平臺以及全棧ICT技術能力,結合順豐DHL物流行業積累和創新實踐,全方位合作,一片智慧新園區便展現在大眾眼前。
而這個嶄新的智慧園區究竟“智”在哪?“新”在哪?又為行業提供了哪些全新的發展思路呢?
會管!——智能運營中心。多系統集成聯動,為統一的Portal和大屏,面向管理者/決策者提供物流園區的總體數字化運營分析服務;同時,業務的關鍵KPI量化呈現,告別“盲人猜象”,諸多數據皆可一眼知悉。最終實現人員、車輛、泊位、倉庫等要素資源全局統一運營管理。
——泊位管理。使用NB-IoT技術,以低功耗、廣覆蓋、速率快的特點實時上報園區泊位狀態,從此擺脫“人力站崗”。通過“智慧園區數字平臺”“華為公有云IoT云服務”“順豐DHL園區泊位管理應用”三者強強聯手,在PC端、貨車司機APP、現場作業人員APP同步信息,實現泊位狀態可視化、業務流程數字化以及現場調度智能化。而經實際部署發現,供應商卸貨平均效率直升29%;系統自動分配泊位,人力成本直降15%。
——倉儲資產管理。一些倉儲中的資產(叉車、托盤等),現可通過RFID標簽收集倉儲資產運營狀態和位置信息,就像使用二維碼付款一樣,直接一掃便能輕松搞定。之后通過華為云服務,將數據上報至園區沃土數字平臺;再利用AI、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實現海量數據的價值挖掘,識別價值應用。
能防!——綜合安防。華為云智慧園區沃土數字平臺如同“天羅地網”,可打通視頻監控、消防、門禁、周界等系統,實現消防應急處置,人、事、物聯動指揮,發揮1+1>2的威力;更有“智能攝像頭+AI算法”的這樣的“神仙組合”,實現重點區域的財產安全保障、黑名單人員的告警布控、車輛的軌跡可視等監測,防止人員入侵。
有面!——便捷通行。依靠人臉識別閘機,實現“無感知”暢行園區,提升員工與訪客體驗,讓管理效率更進一步。
……
當然,這只是華為云頗具優勢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的冰山一角。未來,順豐DHL還將與華為云持續合作,致力探索創新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引領物流行業數字化轉型。
隨著“5G+云+AI”等新技術與產業的融合更加緊密,物流業的智能化、數字化、自動化、無人化升級將為物流業乃至整個供應鏈條上每一個業務環節的鍛造提供助力。
華為深耕ICT技術領域30多年,將所積累的技術、實戰經驗投入到與合作企業共同開發中去,并致力于將更多的物流技術“滲透”到更加復雜、多樣的業務應用場景中,在提升消費者的服務體驗的同時,為加速智慧物流的發展注入數字化的動力。
當然,隨著未來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運行態勢的變化,還會有消費新需求、新特征的出現。華為云將力求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地精準對接供給,同時形成規模化效應,不懼挑戰,直面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