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CIOCIO聯盟 → 正文

國家電網大數據中心主任王繼業:聚焦新基建、電力作先鋒

責任編輯:cres |來源:企業網D1Net  2020-05-16 08:14:56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企業網D1Net》中國能源化工行業數字化轉型線上沙龍于5月15日下午2點正式舉辦。本次活動由企業網D1Net、中國企業數字化聯盟和信眾智(CIO智力共享平臺)共同主辦。
 
本次沙龍,邀請到了國家電網大數據中心主任王繼業分享“聚焦新基建、電力作先鋒”的話題,中石化集團信息中心副總經理李劍峰對“新冠疫情背景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機遇”的思考。同時,AWS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敏行副總裁馬超、PCTEL 產品線副總裁兼業務拓展副總裁王寧也將各自分享在能源行業的解決方案與經驗。
 
以下是國家電網大數據中心主任王繼業的演講速記。
 
王繼業: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題目是“聚焦新基建、電力作先鋒”。首先,我們談一下新基建的有關概念。
 
基礎設施是從國外引入的一個經濟概念,該詞源于拉丁文Infra和structure,1943年奧地利經濟學家羅森斯坦·羅丹在其著作《東歐和東南歐國家的工業化問題》中首次提到基礎設施。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基礎設施的內涵不斷演變。主要觀點認為,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工程設施,是用于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條件。
 
根據1994年世界銀行發展報告,基礎設施分為經濟基礎設施和社會基礎設施兩類。
 
經濟基礎設施包括了能源、交通、電信、水利、城建、生態環保等經濟性的公共服務。社會基礎設施包括了醫療衛生、基礎教育、社會福利等社會性的公共服務。
 
傳統基建主要是指傳統的鐵公機項目,含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16年《國家發改委關于切實做好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傳統基礎設施包括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以及重大市政工程等七大領域。
 
傳統基建主要的特點是,投資規模大,比如城市軌道交通平均綜合造價每公里7到10個億。另外是周期長,從規劃、融資、招標、物資采購、施工到驗收,建設周期和成本、回收周期都很長,超過幾年。另外是勞動力密集,傳統基建耗費了大量的鋼材、混凝土、水泥等建筑材料,投入了大量勞動力。
 
傳統基建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由于它的產業鏈長,可容納就業人口多。像2019年國家為刺激經濟投資4萬億,主要投入鐵公機領域,使中國迅速從全球性金融危機后恢復活力。
 
新型基礎設施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新基建的提出,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自2018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召開一系列的工作會議,強調了新基建的重要性,并且也豐富了新基建的內涵。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
 
2019年中央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戰略性、網絡性基礎設施建設。
 
202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出臺了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
 
2020年2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12次會議提出了要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2020年3月份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進一步提出要加快發展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
 
2020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也進一步明確了新基建的范圍。
 
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相對應,以新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化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目前所提到的新基建包括了七個方面的內容:5G網絡主要是為了打造信息高速公路的升級版;特高壓是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關鍵;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是構建城市群網絡的交通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為電動汽車消除里程焦慮奠定了基礎;大數據中心夯實了數字經濟的基礎;人工智能培育了數字經濟的新形態;工業互聯網重構了工業生產體系。這七個方面每一個都具有相當大的帶動力和影響力。
 
新基建和傳統基建有什么區別?可以說新基建有5個新,它與傳統的鐵公機等傳統基建最大的不同,不僅在于自身創造的價值,更在于它是未來新產業形態的基礎和平臺,最大的價值在于為百業賦能。
 
5個新包括有新的內涵,除了有硬的新基建,另外還包括了制度建設、基礎行業開放、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等等軟的配套設施建設。
 
第二個是新的方式,新基建大多屬于新技術、新產業,需要不同于舊基建的財政、金融、產業等配套制度的支撐。
 
第三個是新的領域,以產業化作為賦能的對象,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促進產業的數據驅動發展,搶占產業發展的先機。
 
另外是新的地區,未來城鎮化的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基礎設施面臨嚴重的短缺,超前適度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最大化的帶來經濟社會效益。
 
再一個是新的主體,進一步放開了基建市場的準入,擴大投資主體。這是新基建和傳統基建五個不同方面的區別。
 
從傳統基建到新基建可以說這是一種跨越,傳統的基礎設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是保障國民經濟增長的穩定器。我國傳統基礎設施方面可以說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超高層建筑、高速鐵路、橋梁隧道等專業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黨中央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出發,提出新基建,旨在構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新基建不僅被賦予了穩增長、穩就業等諸多期望,更是出于國際政治、科技等領域的博弈。傳統基建為新基建發展提供了巨大市場,新基建為傳統基建升級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引領。
 
第二部分,新基建與數字經濟。
 
新基建打造了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后,人類社會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中,數據是生產要素、數字基礎設施是載體、數字技術是驅動力、產業融合是引擎、數字人才是保障。
 
數字經濟中的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有效的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動能,可以促進為科學技術進步提供新的動力。另外也可以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新的機遇。
 
如同電力、交通、水利對工業經濟的作用一樣,新基建包含的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提供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
 
信息基礎設施包括了網絡基礎設施,比如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等,也包括了新技術的基礎設施,比如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等,也包括了算力的基礎設施,比如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等。
 
另外融合基礎設施,包括了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等。創新基礎設施包括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及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等。
 
新基建體現了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內在的要求,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在于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彎道超車的新機遇。
 
首先,數字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可以說近年以來,人口、投資、貿易、消費等為代表的傳統經濟模式增長乏力,它的紅利該用的都已經用掉了,所以下一步的發展在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可以說是日益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的驅動力。
 
數字經濟引發了社會管理方式的變革,極大的提升了社會生產力,成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極。就像習主席所講到的,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創造歷史新的機遇,催生新的技術、新的理念、新的業態,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制造著巨大的需求,改造傳統企業的潛力也是十分巨大的。
 
另外數字經濟是我國彎道超車的新的機遇。我國工業化的特征,是傳統的工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和發達國家不一樣,我國在工業化過程中遇到了信息化的機遇,所以決定了我們國家工業化可以走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之路。隨著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技術工具不斷完善和發展,數字經濟將成為我國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彎道超車的新的機會。
 
像麥肯錫在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報告中提出,我國中資上午等數字化應用和信息技術創業投資發展迅速,已經進入世界領先行列。聯合國貿發會2019年數字經濟報告中提出中美兩國占全球70個最大數字平臺市值的90%,歐洲在其中的份額為4%,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總和僅為1%。埃森哲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總值一半將來自數字經濟,所以說未來發展是我們新的機遇。
 
發展數字經濟需要因業制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我國各行業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和不平衡,表現出三產優于二產,二產優于一產的特征。
 
比如說像圖中所示,農業在2018年數字經濟的比重僅僅占到了7.3%,服務業數字經濟比重占到了35.9%。另外像銀行、媒體、通信、OTT、零售等等這些行業,第三產業服務業特征的行業它的數字化水平明顯的高出農牧業、礦業的數字化水平。
 
不同行業應遵循事務發展的客觀規律,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發展情況,不宜搞齊步走和一刀切。
 
對于信息化基礎薄弱的行業比如農業,應重點加強數字化建設,有序推進網絡化建設,試點智能化建設。比如農業現在基本上沒有數字化的基礎,它可以用無人機,用于農作物的監測和農藥的噴灑,用農業設備的安裝、傳感器追綜機器的健康情況。另外在農田中安裝傳感器,可以使農民在任何地方能夠觀測、監測到作物的生長情況等等,僅僅是第一步重點進行數字化的建設。
 
對于具有一定信息化基礎的行業,比如說工業以及某些服務業具有一定的信息化的基礎,應該全面推進數字化和網絡化建設,重點突破智能化的建設。比如說像以汽車工業為例,過去通過全國業務流程的數字化,像生產過程信息化和生產的信息化,提高了設計的生產效力,實現了汽車制造的數字化轉型。
 
現在和未來需要在數字化的支撐下,進一步向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邁進,呈現智能網聯的特征。同時也促進了智能交通體系的不斷完善。
 
另外對于信息化發展基礎較好的行業,比如大型的集團企業包括政府應該在全面數字化和網絡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智能化的建設。它要在過去的數字化、網絡化的基礎上,要更加全面,覆蓋到方方面面。
 
舉一個例子,像家電服務業過去是研發基于數字化的高端設備的設計制造平臺,實現家電產業全過程的數字化管理,以后就要從大規模制造到小規模定制的一個智能化轉型。在無線網絡和傳感網的基礎上,用機器人代替工人實現柔性的生產,所以說對于不同的行業發展數字經濟就要根據它的實際情況分類、有序的推進。
 
從上述七個方面的新基建的內容來看,實際上其中的六個和電力行業密切相關。像特高壓電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這個完全是電力行業的屬性,像工業互聯網在電力行業的應用實際就是能源互聯網的表現。
 
另外大數據中心也是能源互聯網的最核心的內容,人工智能和5G網絡也是在電力行業可以深度的應用。所以說在新基建的建設過程中,電力可以說是一個先鋒,它要起到一個先行官的作用。
 
第三部分,談一談電力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談一談特高壓電網,特高壓電網是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土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輸電構成,具有投資規模大、產業鏈長、技術資本密集,經濟帶動性強等特點,是新基建的重頭戲,極大的提高了我國電網輸電能力和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對于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規模,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穩定社會發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至今,我國已建成投運25條特高壓線路(其中,國家電網22條,含11條直流和11條交流:南方電網3條直流),總投資約4645億元。
 
特高壓的特點是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占地少等綜合優勢,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輸送范圍最遠為5000公里,可實現全球范圍內各大清潔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的跨區輸送。
 
目前,我國已形成了聯結西部、北部能源基地和東中部負荷中心的“西電東送、北電南送”輸電格局。
 
截至2018年底,國網公司累計線路長度27114公里,累計變電(換流)容量29620萬千伏安/萬千瓦,累計輸送電量11457.77億千瓦時。
 
特高壓的產業鏈也十分的廣闊,它包括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設備、原材料等多領域。我國在理論、技術、標準、裝備及工程建設、運行等方面均取得創新突破,實現了特高壓的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以國家電網公司為例,截至2019年年底,累計投資4300億元,帶動上下游產業投資近90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60萬個。
 
在特高壓上下游產業鏈中除了電源控制端,包括下游的配網設備端以外,在電網側包括了直流特高壓、交流特高壓,像很多電力的元器件和設備,這個也都帶動了行業的上下游的共同發展。特別要強調的一條是在特高壓電網的建設過程中,實際上還有一個內容光是光纖通訊,也就是說在特高壓電網建設的同時也同步建成了電力的光纖通訊網,電力光纖通訊網配套特高壓,可以說成為新型的基礎設施。
 
2020年國網公司特高壓建設項目投資規模1811億元,可有效帶動社會投資3600億,整體規模超過5千多億。
 
第二個,說一說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充電樁作為融合基礎設施連接了車、人、平臺和交通網絡,是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樞紐,是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具有投資大、鏈條長的特點。同時,發展潛力也非常巨大。
 
截至到2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425萬輛是世界首位。同時,充電樁發展大大的滯后于電動汽車的發展,像2019年充電樁車樁比是3.4:1,遠低于規劃的1:1目標,充電樁建設前景廣闊。未來發展過程中,我國純電動汽車將成為主流,預計到2025、203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分別達到2千萬輛和1.5億輛,所以說發展可以說是非常的廣闊。
 
充電樁連接了新能源汽車和電網,是電力供應的接口。對電力行業來說具有天然優勢,發展空間也很廣闊。電力行業以充電樁為基礎,以車聯網平臺為主導按照市場需求布局,引入社會主體共建共贏,對于緩解里程焦慮,服務乘用車便捷出行,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帶動產業鏈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國家電網公司目前已累計建成充換電站1.16萬座,充電樁9.58萬個,累計投資251億元,形成十縱十橫兩環高速公路快充網絡,覆蓋高速公路4.9萬公里,遍布19個省的171個城市保障電動汽車遠距離暢通出行。南方電網累計投資31.8億,建成充電樁3.16萬個,累計充電量超過4.5億千瓦時。
 
同時,與充電樁同步發展的是車聯網平臺,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車聯網平臺目前實現了互聯互通,打造全球最大的智慧互聯網平臺。
 
截至2020年3月,國網公司與南方電網車聯網平臺累計實接入社會充電樁45.7萬個,覆蓋全國85%以上公共樁,通過e充電APP實現對電動汽車用戶和充電樁的接入感知,提供找樁、充電、結算等服務功能。
 
國家電網公司計劃2020年安排充電樁建設投資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預計可帶動新能源汽車消費超過200億。南方電網計劃在未來4年投資251億元投資充電建設,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150座,充電樁38萬個。
 
所以下一步在充電樁方面和車聯網平臺方面都將會進一步的建設和發展,要強化車聯網平臺的建設,加快推動運營商互聯互通,實現充電設施低成本、無障礙的直聯。另外也構建電動汽車新能源服務生態體系,促進智慧能源和智慧交通融合健康的發展。這是第二個充電樁。
 
第三個,談一下大數據中心。數據中心大家都知道是數據存儲、加工和使用的算力基礎設施。據預測,中國數據量年均增速超過50%,到2025年將達到48.6ZB,成為數據量最大、數據類型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2020年數據中心投資約2039.7億,擁有機柜210萬個,這樣的增長速度應該說非常快,但仍難以滿足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催生的海量數據和算力需求。同時,傳統數據中心還面臨能耗高、利用率低、PUE高等巨大的挑戰。像利用率,傳統數據中心的資源平均利用率實際上還不到四分之一,很低的。另外耗電也很大,PUE平均值超過2,也就是說供電智能能耗和IT能耗各占一半,我們的電量的只有一半用于服務器、網絡,用于IT設備上,另外一半都已經消耗掉了。所以說這個也是下一步綠色數據中心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滿足海量數據和算力需求,提高數據中心能源的利用率,新一代高效能云計算數據中心更加注重跨層聯動和能效提升,更加集約化、大型化,同時進一步的優化技術手段,提高資源設備的利用率,提高IT設備的能效比,同時進一步降低PUE值。 結合可再生清潔能源的應用,進一步向低成本、更清潔、更高效的方向去發展。
 
高密度、高效能模塊化數據中心、集裝箱數據中心、單機柜數據中心,下一步將會和集中式數據中心同步發展,有力的推動IDC數據中心由傳統集中式向集中+分布式去發展,更好的適應5G+邊緣計算性的需求。
 
2019年國家電網公司充分利用變電站空間資源,開展了100個多站融合示范工程建設,預計2020年將開發利用1000個數據中心站,這樣的話數據中心將會由過去的高大上向分布式的模塊化的便捷式安裝去發展,也會更好的滿足我們數據增長的需求。
 
下一步是關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屬于新技術的基礎設施,它在電力行業具有廣闊的應用場景。比如輸電線路電網設備缺陷和故障識別,95598客戶服務、電網調度運行控制,為電網安全經濟運行、提高經營績效、改善服務質量,以及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強有力技術支撐,它在多個方面都有應用。
 
以一個例子來說一下,像巡解圖像的智能分析,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利用機器人、無人機開展配網帶電作業、變電站巡解、輸電線路巡解等圖像識別分析應用,在山東、浙江七家省一級的電力公司,19家地實際工業公司共享應用,試點一個月確認缺陷6800個。這個效率是非常之高的,如果采用人工來查找缺陷的話,時間長而且工作量很大,成本也很高。
 
通過電網通道的巡視,進行可視化分析,通過無人機和直升機來航拍,把設備、電網的缺陷情況圖片拍下來,然后進行分析,現在在一些電力公司也在落地應用。2018年處理圖片7億張,應該說應用前景還是非常之好。
 
智能語音應用,將深度神經網絡等智能技術與實際業務融合,構建模型并基于海量語音進行訓練,開展智能語音質檢建設應用,提高質檢嚴重差錯識別率和人工的效能,同時與語義識別技術相結合,依據客戶表述進行意圖理解探索互動式的語音應答應用。國家電網95598日均話務量為40萬,高峰期達到了86萬,其中語音轉文本綜合識別率超過了85%,關鍵詞的識別率超過了90%,推動人工直接工作能效提升了50%以上,這也是非常有應用前景的一個方向。
 
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是通信網絡的基礎設施,互聯網經濟發展的下半場將從消費互聯網向工業互聯網轉移,能源互聯網是工業互聯網在能源領域的一種形態。能源互聯網充分應用“大云物移智鏈”等新技術,連接電網側、發電側、設備側和各個方面,實現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和能源市場的深度融合,實現能源流、數據流、業務流的三流合一,支撐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的革命。
 
電工裝備智慧物聯平臺應用于電工裝備工業互聯網,為電力領域制造企業和流通企業提供從設計、計劃、生產,銷售到設備管理、產品優化的全流程數據采集和管控,實現智能制造與智慧供應鏈的深度融合,形成以集成化、敏捷化、網絡化、協同化、智慧化為特征的整體解決方案,推動能源設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
 
下面談談5G網絡在電力行業的應用,5G網絡作為通信網絡的基礎設施,具有低時延、高速率、廣連接等特點,可有效滿足電網設備、電力終端和用電客戶等日益增長的通信需求,在電網精準調控、海量量測、寬帶通信、邊緣計算等方面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比如在源網荷精準協同控制方面,基于5G技術,構建源隨荷動、荷隨網動的源網荷儲互動新模式,可以實現大量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風電、柔性可控負荷和儲能裝置等精準協同控制,試點控制分布超過1萬個,具備260萬千瓦的毫秒級,376萬千瓦秒級精準調控能力,有助于提高大電網的安全運行水平,促進清潔能源水平,促進清潔能源的消納。
 
最后我們展望一下,可以說通過前面六個方面的介紹,新基建與電力行業密切相關,與能源互聯網建設密切相關,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本身就是能源互聯網的組成部分,5G網絡、人工智能是提升能源互聯網智能互動和資源配置能力的重要基礎,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與能源互聯網屬于產業鏈上下游關系,而工業互聯網在能源行業的呈現形式就是能源互聯網。電力企業應搶抓新基建的新風口,以能源互聯網建設為抓手,加快推動電網轉型升級,搶灘布局數字經濟,為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我今天的報告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關鍵字:數據中心國家電網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x 國家電網大數據中心主任王繼業:聚焦新基建、電力作先鋒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CIOCIO聯盟 → 正文

國家電網大數據中心主任王繼業:聚焦新基建、電力作先鋒

責任編輯:cres |來源:企業網D1Net  2020-05-16 08:14:56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企業網D1Net》中國能源化工行業數字化轉型線上沙龍于5月15日下午2點正式舉辦。本次活動由企業網D1Net、中國企業數字化聯盟和信眾智(CIO智力共享平臺)共同主辦。
 
本次沙龍,邀請到了國家電網大數據中心主任王繼業分享“聚焦新基建、電力作先鋒”的話題,中石化集團信息中心副總經理李劍峰對“新冠疫情背景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機遇”的思考。同時,AWS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敏行副總裁馬超、PCTEL 產品線副總裁兼業務拓展副總裁王寧也將各自分享在能源行業的解決方案與經驗。
 
以下是國家電網大數據中心主任王繼業的演講速記。
 
王繼業: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題目是“聚焦新基建、電力作先鋒”。首先,我們談一下新基建的有關概念。
 
基礎設施是從國外引入的一個經濟概念,該詞源于拉丁文Infra和structure,1943年奧地利經濟學家羅森斯坦·羅丹在其著作《東歐和東南歐國家的工業化問題》中首次提到基礎設施。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基礎設施的內涵不斷演變。主要觀點認為,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工程設施,是用于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是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條件。
 
根據1994年世界銀行發展報告,基礎設施分為經濟基礎設施和社會基礎設施兩類。
 
經濟基礎設施包括了能源、交通、電信、水利、城建、生態環保等經濟性的公共服務。社會基礎設施包括了醫療衛生、基礎教育、社會福利等社會性的公共服務。
 
傳統基建主要是指傳統的鐵公機項目,含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016年《國家發改委關于切實做好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傳統基礎設施包括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以及重大市政工程等七大領域。
 
傳統基建主要的特點是,投資規模大,比如城市軌道交通平均綜合造價每公里7到10個億。另外是周期長,從規劃、融資、招標、物資采購、施工到驗收,建設周期和成本、回收周期都很長,超過幾年。另外是勞動力密集,傳統基建耗費了大量的鋼材、混凝土、水泥等建筑材料,投入了大量勞動力。
 
傳統基建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由于它的產業鏈長,可容納就業人口多。像2019年國家為刺激經濟投資4萬億,主要投入鐵公機領域,使中國迅速從全球性金融危機后恢復活力。
 
新型基礎設施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新基建的提出,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自2018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召開一系列的工作會議,強調了新基建的重要性,并且也豐富了新基建的內涵。
 
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
 
2019年中央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戰略性、網絡性基礎設施建設。
 
202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出臺了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
 
2020年2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12次會議提出了要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2020年3月份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進一步提出要加快發展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
 
2020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也進一步明確了新基建的范圍。
 
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相對應,以新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化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目前所提到的新基建包括了七個方面的內容:5G網絡主要是為了打造信息高速公路的升級版;特高壓是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關鍵;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是構建城市群網絡的交通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為電動汽車消除里程焦慮奠定了基礎;大數據中心夯實了數字經濟的基礎;人工智能培育了數字經濟的新形態;工業互聯網重構了工業生產體系。這七個方面每一個都具有相當大的帶動力和影響力。
 
新基建和傳統基建有什么區別?可以說新基建有5個新,它與傳統的鐵公機等傳統基建最大的不同,不僅在于自身創造的價值,更在于它是未來新產業形態的基礎和平臺,最大的價值在于為百業賦能。
 
5個新包括有新的內涵,除了有硬的新基建,另外還包括了制度建設、基礎行業開放、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等等軟的配套設施建設。
 
第二個是新的方式,新基建大多屬于新技術、新產業,需要不同于舊基建的財政、金融、產業等配套制度的支撐。
 
第三個是新的領域,以產業化作為賦能的對象,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級,促進產業的數據驅動發展,搶占產業發展的先機。
 
另外是新的地區,未來城鎮化的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基礎設施面臨嚴重的短缺,超前適度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最大化的帶來經濟社會效益。
 
再一個是新的主體,進一步放開了基建市場的準入,擴大投資主體。這是新基建和傳統基建五個不同方面的區別。
 
從傳統基建到新基建可以說這是一種跨越,傳統的基礎設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是保障國民經濟增長的穩定器。我國傳統基礎設施方面可以說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超高層建筑、高速鐵路、橋梁隧道等專業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黨中央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出發,提出新基建,旨在構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新基建不僅被賦予了穩增長、穩就業等諸多期望,更是出于國際政治、科技等領域的博弈。傳統基建為新基建發展提供了巨大市場,新基建為傳統基建升級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引領。
 
第二部分,新基建與數字經濟。
 
新基建打造了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后,人類社會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中,數據是生產要素、數字基礎設施是載體、數字技術是驅動力、產業融合是引擎、數字人才是保障。
 
數字經濟中的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有效的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動能,可以促進為科學技術進步提供新的動力。另外也可以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新的機遇。
 
如同電力、交通、水利對工業經濟的作用一樣,新基建包含的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提供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
 
信息基礎設施包括了網絡基礎設施,比如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等,也包括了新技術的基礎設施,比如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等,也包括了算力的基礎設施,比如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超算中心等等。
 
另外融合基礎設施,包括了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等。創新基礎設施包括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及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等。
 
新基建體現了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內在的要求,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在于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彎道超車的新機遇。
 
首先,數字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可以說近年以來,人口、投資、貿易、消費等為代表的傳統經濟模式增長乏力,它的紅利該用的都已經用掉了,所以下一步的發展在產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可以說是日益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的驅動力。
 
數字經濟引發了社會管理方式的變革,極大的提升了社會生產力,成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極。就像習主席所講到的,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創造歷史新的機遇,催生新的技術、新的理念、新的業態,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制造著巨大的需求,改造傳統企業的潛力也是十分巨大的。
 
另外數字經濟是我國彎道超車的新的機遇。我國工業化的特征,是傳統的工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和發達國家不一樣,我國在工業化過程中遇到了信息化的機遇,所以決定了我們國家工業化可以走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之路。隨著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技術工具不斷完善和發展,數字經濟將成為我國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彎道超車的新的機會。
 
像麥肯錫在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報告中提出,我國中資上午等數字化應用和信息技術創業投資發展迅速,已經進入世界領先行列。聯合國貿發會2019年數字經濟報告中提出中美兩國占全球70個最大數字平臺市值的90%,歐洲在其中的份額為4%,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總和僅為1%。埃森哲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總值一半將來自數字經濟,所以說未來發展是我們新的機遇。
 
發展數字經濟需要因業制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我國各行業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和不平衡,表現出三產優于二產,二產優于一產的特征。
 
比如說像圖中所示,農業在2018年數字經濟的比重僅僅占到了7.3%,服務業數字經濟比重占到了35.9%。另外像銀行、媒體、通信、OTT、零售等等這些行業,第三產業服務業特征的行業它的數字化水平明顯的高出農牧業、礦業的數字化水平。
 
不同行業應遵循事務發展的客觀規律,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發展情況,不宜搞齊步走和一刀切。
 
對于信息化基礎薄弱的行業比如農業,應重點加強數字化建設,有序推進網絡化建設,試點智能化建設。比如農業現在基本上沒有數字化的基礎,它可以用無人機,用于農作物的監測和農藥的噴灑,用農業設備的安裝、傳感器追綜機器的健康情況。另外在農田中安裝傳感器,可以使農民在任何地方能夠觀測、監測到作物的生長情況等等,僅僅是第一步重點進行數字化的建設。
 
對于具有一定信息化基礎的行業,比如說工業以及某些服務業具有一定的信息化的基礎,應該全面推進數字化和網絡化建設,重點突破智能化的建設。比如說像以汽車工業為例,過去通過全國業務流程的數字化,像生產過程信息化和生產的信息化,提高了設計的生產效力,實現了汽車制造的數字化轉型。
 
現在和未來需要在數字化的支撐下,進一步向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邁進,呈現智能網聯的特征。同時也促進了智能交通體系的不斷完善。
 
另外對于信息化發展基礎較好的行業,比如大型的集團企業包括政府應該在全面數字化和網絡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智能化的建設。它要在過去的數字化、網絡化的基礎上,要更加全面,覆蓋到方方面面。
 
舉一個例子,像家電服務業過去是研發基于數字化的高端設備的設計制造平臺,實現家電產業全過程的數字化管理,以后就要從大規模制造到小規模定制的一個智能化轉型。在無線網絡和傳感網的基礎上,用機器人代替工人實現柔性的生產,所以說對于不同的行業發展數字經濟就要根據它的實際情況分類、有序的推進。
 
從上述七個方面的新基建的內容來看,實際上其中的六個和電力行業密切相關。像特高壓電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這個完全是電力行業的屬性,像工業互聯網在電力行業的應用實際就是能源互聯網的表現。
 
另外大數據中心也是能源互聯網的最核心的內容,人工智能和5G網絡也是在電力行業可以深度的應用。所以說在新基建的建設過程中,電力可以說是一個先鋒,它要起到一個先行官的作用。
 
第三部分,談一談電力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談一談特高壓電網,特高壓電網是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土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輸電構成,具有投資規模大、產業鏈長、技術資本密集,經濟帶動性強等特點,是新基建的重頭戲,極大的提高了我國電網輸電能力和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對于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規模,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穩定社會發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至今,我國已建成投運25條特高壓線路(其中,國家電網22條,含11條直流和11條交流:南方電網3條直流),總投資約4645億元。
 
特高壓的特點是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占地少等綜合優勢,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輸送范圍最遠為5000公里,可實現全球范圍內各大清潔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的跨區輸送。
 
目前,我國已形成了聯結西部、北部能源基地和東中部負荷中心的“西電東送、北電南送”輸電格局。
 
截至2018年底,國網公司累計線路長度27114公里,累計變電(換流)容量29620萬千伏安/萬千瓦,累計輸送電量11457.77億千瓦時。
 
特高壓的產業鏈也十分的廣闊,它包括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設備、原材料等多領域。我國在理論、技術、標準、裝備及工程建設、運行等方面均取得創新突破,實現了特高壓的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以國家電網公司為例,截至2019年年底,累計投資4300億元,帶動上下游產業投資近90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60萬個。
 
在特高壓上下游產業鏈中除了電源控制端,包括下游的配網設備端以外,在電網側包括了直流特高壓、交流特高壓,像很多電力的元器件和設備,這個也都帶動了行業的上下游的共同發展。特別要強調的一條是在特高壓電網的建設過程中,實際上還有一個內容光是光纖通訊,也就是說在特高壓電網建設的同時也同步建成了電力的光纖通訊網,電力光纖通訊網配套特高壓,可以說成為新型的基礎設施。
 
2020年國網公司特高壓建設項目投資規模1811億元,可有效帶動社會投資3600億,整體規模超過5千多億。
 
第二個,說一說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充電樁作為融合基礎設施連接了車、人、平臺和交通網絡,是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樞紐,是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具有投資大、鏈條長的特點。同時,發展潛力也非常巨大。
 
截至到2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425萬輛是世界首位。同時,充電樁發展大大的滯后于電動汽車的發展,像2019年充電樁車樁比是3.4:1,遠低于規劃的1:1目標,充電樁建設前景廣闊。未來發展過程中,我國純電動汽車將成為主流,預計到2025、203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分別達到2千萬輛和1.5億輛,所以說發展可以說是非常的廣闊。
 
充電樁連接了新能源汽車和電網,是電力供應的接口。對電力行業來說具有天然優勢,發展空間也很廣闊。電力行業以充電樁為基礎,以車聯網平臺為主導按照市場需求布局,引入社會主體共建共贏,對于緩解里程焦慮,服務乘用車便捷出行,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帶動產業鏈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國家電網公司目前已累計建成充換電站1.16萬座,充電樁9.58萬個,累計投資251億元,形成十縱十橫兩環高速公路快充網絡,覆蓋高速公路4.9萬公里,遍布19個省的171個城市保障電動汽車遠距離暢通出行。南方電網累計投資31.8億,建成充電樁3.16萬個,累計充電量超過4.5億千瓦時。
 
同時,與充電樁同步發展的是車聯網平臺,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車聯網平臺目前實現了互聯互通,打造全球最大的智慧互聯網平臺。
 
截至2020年3月,國網公司與南方電網車聯網平臺累計實接入社會充電樁45.7萬個,覆蓋全國85%以上公共樁,通過e充電APP實現對電動汽車用戶和充電樁的接入感知,提供找樁、充電、結算等服務功能。
 
國家電網公司計劃2020年安排充電樁建設投資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預計可帶動新能源汽車消費超過200億。南方電網計劃在未來4年投資251億元投資充電建設,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150座,充電樁38萬個。
 
所以下一步在充電樁方面和車聯網平臺方面都將會進一步的建設和發展,要強化車聯網平臺的建設,加快推動運營商互聯互通,實現充電設施低成本、無障礙的直聯。另外也構建電動汽車新能源服務生態體系,促進智慧能源和智慧交通融合健康的發展。這是第二個充電樁。
 
第三個,談一下大數據中心。數據中心大家都知道是數據存儲、加工和使用的算力基礎設施。據預測,中國數據量年均增速超過50%,到2025年將達到48.6ZB,成為數據量最大、數據類型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2020年數據中心投資約2039.7億,擁有機柜210萬個,這樣的增長速度應該說非常快,但仍難以滿足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催生的海量數據和算力需求。同時,傳統數據中心還面臨能耗高、利用率低、PUE高等巨大的挑戰。像利用率,傳統數據中心的資源平均利用率實際上還不到四分之一,很低的。另外耗電也很大,PUE平均值超過2,也就是說供電智能能耗和IT能耗各占一半,我們的電量的只有一半用于服務器、網絡,用于IT設備上,另外一半都已經消耗掉了。所以說這個也是下一步綠色數據中心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滿足海量數據和算力需求,提高數據中心能源的利用率,新一代高效能云計算數據中心更加注重跨層聯動和能效提升,更加集約化、大型化,同時進一步的優化技術手段,提高資源設備的利用率,提高IT設備的能效比,同時進一步降低PUE值。 結合可再生清潔能源的應用,進一步向低成本、更清潔、更高效的方向去發展。
 
高密度、高效能模塊化數據中心、集裝箱數據中心、單機柜數據中心,下一步將會和集中式數據中心同步發展,有力的推動IDC數據中心由傳統集中式向集中+分布式去發展,更好的適應5G+邊緣計算性的需求。
 
2019年國家電網公司充分利用變電站空間資源,開展了100個多站融合示范工程建設,預計2020年將開發利用1000個數據中心站,這樣的話數據中心將會由過去的高大上向分布式的模塊化的便捷式安裝去發展,也會更好的滿足我們數據增長的需求。
 
下一步是關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屬于新技術的基礎設施,它在電力行業具有廣闊的應用場景。比如輸電線路電網設備缺陷和故障識別,95598客戶服務、電網調度運行控制,為電網安全經濟運行、提高經營績效、改善服務質量,以及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強有力技術支撐,它在多個方面都有應用。
 
以一個例子來說一下,像巡解圖像的智能分析,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利用機器人、無人機開展配網帶電作業、變電站巡解、輸電線路巡解等圖像識別分析應用,在山東、浙江七家省一級的電力公司,19家地實際工業公司共享應用,試點一個月確認缺陷6800個。這個效率是非常之高的,如果采用人工來查找缺陷的話,時間長而且工作量很大,成本也很高。
 
通過電網通道的巡視,進行可視化分析,通過無人機和直升機來航拍,把設備、電網的缺陷情況圖片拍下來,然后進行分析,現在在一些電力公司也在落地應用。2018年處理圖片7億張,應該說應用前景還是非常之好。
 
智能語音應用,將深度神經網絡等智能技術與實際業務融合,構建模型并基于海量語音進行訓練,開展智能語音質檢建設應用,提高質檢嚴重差錯識別率和人工的效能,同時與語義識別技術相結合,依據客戶表述進行意圖理解探索互動式的語音應答應用。國家電網95598日均話務量為40萬,高峰期達到了86萬,其中語音轉文本綜合識別率超過了85%,關鍵詞的識別率超過了90%,推動人工直接工作能效提升了50%以上,這也是非常有應用前景的一個方向。
 
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是通信網絡的基礎設施,互聯網經濟發展的下半場將從消費互聯網向工業互聯網轉移,能源互聯網是工業互聯網在能源領域的一種形態。能源互聯網充分應用“大云物移智鏈”等新技術,連接電網側、發電側、設備側和各個方面,實現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和能源市場的深度融合,實現能源流、數據流、業務流的三流合一,支撐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的革命。
 
電工裝備智慧物聯平臺應用于電工裝備工業互聯網,為電力領域制造企業和流通企業提供從設計、計劃、生產,銷售到設備管理、產品優化的全流程數據采集和管控,實現智能制造與智慧供應鏈的深度融合,形成以集成化、敏捷化、網絡化、協同化、智慧化為特征的整體解決方案,推動能源設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
 
下面談談5G網絡在電力行業的應用,5G網絡作為通信網絡的基礎設施,具有低時延、高速率、廣連接等特點,可有效滿足電網設備、電力終端和用電客戶等日益增長的通信需求,在電網精準調控、海量量測、寬帶通信、邊緣計算等方面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比如在源網荷精準協同控制方面,基于5G技術,構建源隨荷動、荷隨網動的源網荷儲互動新模式,可以實現大量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風電、柔性可控負荷和儲能裝置等精準協同控制,試點控制分布超過1萬個,具備260萬千瓦的毫秒級,376萬千瓦秒級精準調控能力,有助于提高大電網的安全運行水平,促進清潔能源水平,促進清潔能源的消納。
 
最后我們展望一下,可以說通過前面六個方面的介紹,新基建與電力行業密切相關,與能源互聯網建設密切相關,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本身就是能源互聯網的組成部分,5G網絡、人工智能是提升能源互聯網智能互動和資源配置能力的重要基礎,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與能源互聯網屬于產業鏈上下游關系,而工業互聯網在能源行業的呈現形式就是能源互聯網。電力企業應搶抓新基建的新風口,以能源互聯網建設為抓手,加快推動電網轉型升級,搶灘布局數字經濟,為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我今天的報告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關鍵字:數據中心國家電網

原創文章 企業網D1Net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悟县| 增城市| 交口县| 新密市| 宝丰县| 台东县| 来宾市| 遂溪县| 杭州市| 泊头市| 华池县| 卫辉市| 基隆市| 中山市| 虎林市| 甘肃省| 光山县| 扶余县| 大足县| 赣榆县| 灵璧县| 大方县| 温泉县| 修水县| 海阳市| 大丰市| 新河县| 浦县| 清丰县| 宣城市| 阿勒泰市| 萨迦县| 孟州市| 平山县| 定日县| 嵊州市| 通城县| 安仁县| 延安市| 澄江县| 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