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美貿易戰就能看出,中國芯片現在還處于被國外先進技術扼住咽喉的尷尬狀態,依賴進口是常年來我國芯片無法擺脫的難題。
從中美貿易戰就能看出,中國芯片現在還處于被國外先進技術扼住咽喉的尷尬狀態,依賴進口是常年來我國芯片無法擺脫的難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長李國杰對此表示,中國在芯片研制方面的問題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不是靠“砸錢”就能追上的,經驗和人才都需要積累。
在格力電器2017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董明珠稱,“今年我想搞芯片,股票就跌。為什么別人搞芯片股票就漲,格力搞芯片股票就跌,因為我們是真干。”
事實上,有這樣豪言壯語要入局芯片領域的董明珠也不是第一個了。自中美貿易戰以來,芯片爭奪戰、造芯大潮不斷升溫,不管是芯片巨頭、互聯網企業還是家電公司紛紛試圖進軍芯片市場,一為中國芯助力,二也為搶占高地。
芯片制造究竟有多重要?
芯片的研發和生產水平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整體科技水平。尤其是在當前的人工智能時代下,無論是人們常用的手機、電腦,還是企業應用的數據中心、工業機器人,都離不開芯片的支撐,芯片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不久前,張召忠還發文對中美貿易戰情況進行了分析,認為當代信息化戰爭實際上就是芯片戰爭,貿易戰首場戰役美國率先對中國發起了芯片戰。由此不難看出芯片的重要性。
那么,對于如此重要的芯片制造,中國目前發展到哪一步了呢?
從中美貿易戰就能看出,中國芯片現在還處于被國外先進技術扼住咽喉的尷尬狀態,依賴進口是常年來我國芯片無法擺脫的難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長李國杰曾表示,“可怕的不在于差距,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掌握主動權。”李國杰提到,中國在芯片研制方面的問題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不是靠“砸錢”就能追上的,經驗和人才都需要積累。
不過,從近幾年我國集成電路發展的整體情況來看,還是有值得褒獎的地方。比如紫光、華為等企業研發的芯片已今非昔比,尤其是設計能力的快速提升。此外,國內企業在突破發達國家計算機基礎系統壟斷方面,已做了一些嘗試,這是一個好現象,這或許將成為中國芯崛起的開端。
接下來中國芯片制造業該如何發展?
要找到爭取的發展之路,就必須得找到中國芯片發展難、實力弱的原因。業內人士總結出幾點重要原因:
一方面,中國芯片產業起步較晚,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在多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都有較大差距,這可以算是歷史遺留問題;另一方面,中國的芯片在設計方面還算可以,但設計出來的芯片在應用層面上卻存在問題,并沒有真正實現落地;此外,芯片行業本身具有高投入、長期發展、回報周期長的特征,一般企業難以承受,這也給國內不少企業筑起了巨大壁壘。
因此,中國芯片要發展必須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一方面,加大自主研發的基礎電路的應用力度,只有應用才能幫助芯片不斷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從而實現迭代;另一方面,政府可以考慮對新興產業采取減稅或免稅等激勵措施,或者以政府采購的方式幫助企業成長,同時,也要注重芯片行業生態建設,“大生態才能解決‘缺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