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頒布出口禁令,禁止所有美國企業和個人以任何方式向中興通訊出售硬件、軟件或技術服務,期限7年,立即執行,直到2025年。與此同時,美帝國的聯盟,英國也隨即站出,警告電信行業不要使用中興的設備和服務。此舉貿易戰的重拳擊中了國人之要害,圍擊中國2025制造強國戰略的實施,拉開貿易戰的序幕。不得不說,這是國人電子芯片“命門”的一次考驗。
一時間輿論甚囂塵上,大家開始反思,開始審視自身的科技發展中的短板。我們開始認識到雖然我們在應用層面誕生了許多堪稱偉大發明,但基礎性科技仍舊孱弱,而且被歐美巨頭握住命門的,可不只是芯片。
比如處理器(CPU)、操作系統、數據庫,接著大家就會發現,凡是目前手頭能找到的電子設備,以上這些“零部件”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是“非國貨”。尤其在核心數據庫底層技術上,中國同樣也是被甲骨文、SAP、IBM等壟斷巨頭所牽制著,縱觀國內金融業、制造業、政府等重大部門的數據存儲等都是基于甲骨文、SAP等數據庫。而國產數據庫,數得上名號的也僅有幾家,這些公司的核心技術基本上也是用開源的,或者改版一些歐美的代碼,真正能夠撰寫一行代碼一行代碼的純國產自主可控又有國際標準話語權的企業,鳳毛棱角。
試想一下,MySQL、OpenStack、Hadoop、Spark還有TensorFlow等互聯網基礎架構、基礎技術在某一天突然“被閉源”?這些問題將是多么可怕,甚是“災難性的毀滅”!而芯片與基礎軟件過度依賴海外、開源技術,將帶來的不僅僅是禁售令的下發,更是阻礙“2025中國制造”---國之利器的出擊。
簡單來說,單純的開源技術很難得到真正技術的創新,后勁不足,無法起到技術的革新與顛覆;更不用說代碼后門等系列隱患,無論你怎么防備著,你的后花園始終掌握在他人手上,稍稍“做手腳”就如中興通訊的現狀一樣,整個商業體系受制于人,談何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呢?不用說“棱鏡門”與“Facebook信息泄露”事件讓世界為之震撼與驚悚,貿易戰的開啟也將是國人奮發圖強的警鐘。
還好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們還有時間來補齊短板。
在至關重要的基礎軟件領域出現一些可喜的局面。阿里云、巨杉、青云等基礎軟件在技術上達到國際領先,同樣在國產數據庫領域,柏睿數據依托擁有國際標準成功得到工信部、國家信息中心、統計局等重要部門的贊揚與肯定,國產核心數據庫---流數據庫技術代表中國奪取2018年制定權,這是我國30年來首次拿到大數據領域國際標準的殊榮,實現“彎道超車”。
我國知名計算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有過一個論述:“依靠自主研發設計、掌握核心技術、能夠創新發展,研發、生產、升級、維護、全程可控的計算機系統軟硬件,才能稱之為自主可控。”說白了,就是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各類軟件全都國產化,自己開發、自己制造。尤其在基礎軟件領域,我們應當堅持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找準定位,從客戶需求出發,敦促自己技術創新;敢于與國際壟斷巨頭展開正面交鋒,將優秀的技術、產品、解決方案向世界宣示:我們的“命門”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