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SMIC)發布了2017年Q1季度財報,營收同比增長25%。此外中芯國際還更換了CEO,原CEO邱慈云卸任,副總裁、COO趙海軍擔任CEO。在昨天的中國半導體封測年會上,趙海軍首次以CEO身份發表演講,指出未來四五年中芯國際將進入全球前三代工廠,營業額要翻倍到60億美元,還有一倍的增長之路要走。
國內公司在半導體工藝上落后國際先進水平兩三代,忽然間有公司宣稱要做世界前三,這聽上去是不是很不靠譜?其實并不是,中芯國際現在已經是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企業了,未來四五年做到TOP3是很有可能的,因為晶圓代工市場有點特殊。
2016年全球IC晶圓代工廠商排行榜,中芯國際位列第四
根據IC Insights公布的2016全球純晶圓代工廠排行榜來看,TSMC一家獨大,去年營業額295億美元,占據全球市場的59%。在他們之下的第二到第十公司就差太多了,AMD最重要的代工廠Globalfoundries去年位居第二,營業額就只有55.5億美元了,份額11%,而UMC臺聯電營收45.8億美元,市場份額9%。
中芯國際去年營業額29.2億美元,市場份額6%,雖然只有TSMC的1/10水平,但跟第三名的UMC差距并不遙遠,而且還要看到UMC聯電這幾年的增速都很低,2014年到現在也只增長了6%,但中芯國際2014年以來增長了48%,現在還在保持高速增長,Q1季度營收增長25%。
趙海軍認為中芯國際要想進入TOP3,那么營收要達到60億美元,未來四五年要增長一倍。
考慮到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以及正在對半導體產業強力扶植的機會,中芯國際未來幾年收入翻倍是有可能的,不過他們也要吸取UMC聯電的教訓——UMC曾經跟TSMC齊名,并稱臺灣兩大晶圓代工龍頭企業,但從40nm、28nm節點開始UMC的工藝進展就慢了下來了,TSMC則在28nm節點做大,迄今依然是他們營收最大的來源,占據55%的營收比例,而在20nm、16nm以及今年的10nm節點上,TSMC也要遠遠超過UMC公司,后者的14nm工藝今年才開始量產。
中芯國際目前量產的工藝是28nm Bulk,趙海軍提到他們的28nm HKMG高性能工藝已經在量產中,不過根據該公司Q1季度財報,28nm工藝占據的營收份額不過5%,營收主力還是40nm級以上工藝。
中芯國際也跳過了20nm節點,28nm工藝之后則是14nm FinFET工藝,早在2015年的時候中芯國際就跟華為、高通及比利時微電子中心合作開發14nm FinFET工藝,預計明年開始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