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芯片市場動態 → 正文

臺灣堅決不向大陸開放半導體:你奈我何

責任編輯:editor005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12-21 11:32:13 本文摘自:中關村在線

清華紫光集團繼10月底宣布以194億新臺幣買下臺灣半導體封測大廠力成25%股權后,12月11日又宣布以568億新臺幣購買矽品24.9%股權,以119.7億新臺幣購買南茂25%股權。

矽品為臺灣第二大半導體封測廠商,僅次于日月光半導體,力成和南茂分別為臺灣第三、第四大半導體封裝測試廠商。紫光此舉立即引爆臺灣輿論,有臺企負責人稱此舉如“引清兵入關”。表面上看,島內藍營和綠營對此事分歧嚴重,政治大腕表態不一——朱立倫表示堅決反對;蔡英文表示要小心處理;宋楚瑜表示大力支持。

陸資赴臺的根源

在全球分工中,美國不僅擁有IBM、Intel、AMD、英偉達、高通、鎂光、閃迪等科技公司,還擁有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KLA Tencor等半導體設備大廠,處于半導體產業鏈上游。

西歐擁有ARM、Inmagination、ASML等公司,處于產業鏈中上游。臺灣、韓國擁有臺積電、三星、聯電等公司,處于產業鏈中下游。曾經實力強勁的日本在經濟上試圖挑戰美國后被日漸邊緣化,加上美日“廣場協議”后的金融抽血,以及日本少子化等因素,迎來了“失去的二十年”。

而中國大陸雖然大多數行業的產業鏈齊全,但IC設計公司和半導體設備制造商大多不成氣候,遠遠無法與國際巨頭匹敵。典型例子是以聯想為代表的“組裝廠”和以富士康為代表的臺資代工廠,因而居于產業鏈下游。

而經過60余年的發展,中國大陸經濟資本愈發雄厚,特別是國有經濟門類齊全,且體量巨大,早已不再滿足埋頭于低端產業鏈,充當血汗工廠,向產業鏈上游攀登勢在必行。

制造業升級有兩種做法,一種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優點是可以充分鍛煉一批技術人才,構建自主技術體系,缺點是風險較大,周期較長。另一種是收購相關企業,優點是能夠直接獲得擁有一定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的企業。但缺點也顯而易見,一是很難做到全資收購或控股,很難將技術、人才和研究中心或工廠轉移到大陸。二是被收購的企業不少還和大陸現有的企業存在競爭關系,有可能會扼殺自主技術的發展。三是因為是入股而非全資收購,所以不得不與海外資本共享利益……

紫光選擇了收購之路,通過收購海外優質半導體企業,補全中國半導體產業短板,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在歐美市場日漸乏力,中國市場欣欣向榮的情況下,資本和市場成為中國收購海外企業的最大籌碼。

收購矽品、力成、南茂劍指何方

芯片的制造要經過設計、生產、封測三個步驟。雖然封裝和測試只占集成電路產值的10%-15%,但卻是芯片制造的關鍵一環——使用后道光刻機將基片、內核、散熱片堆疊在一起,形成了大家日常見到的芯片;測試可以鑒別出每一片芯片的關鍵特性,比如最高頻率、功耗、發熱量等,并決定芯片的等級。

雖然2014年中國大陸的IC封測產業的銷售收入規模為1238.5億元,同比增長23.8%。但大陸封測企業以外資或合資企業為主,內資企業無論從規模上,還是技術上依舊有一定的差距。紫光一舉收購臺灣第二、第三、第四大封測企業,意在整合海峽兩岸資源,進軍集成電路封測領域。

對臺灣企業而言,紫光赴臺投資也是巨大的機遇。

因為臺灣和韓國半導體產業是美國刻意扶持的結果,也是美國維持雙供應商的集中體現。韓國、臺灣都是歐美的高級代工廠,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在當今歐美經濟愈發衰退,中國經濟持續走強的背景下,韓、臺制造業越來越依賴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不僅本土企業茁壯成長,Intel、三星等國際大廠也相繼在大陸投資——Intel投資16億美元對成都工廠的晶圓預處理、封裝及測試業務進行全面升級,并將英特爾最新的“高端測試技術”引入中國,并將于2016年下半年投入量產??梢哉f,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崛起已然勢不可擋,如果臺灣當局繼續一味地抵制中國大陸,那么很有可能重蹈當年面板產業之覆轍,甚至在將來由中國主動的國際產業分工中被邊緣化,淪為第二個日本(很可能比日本更慘,畢竟日本體系較完善,技術和資本更為雄厚)。

而紫光對收購臺灣企業,一方面向臺灣企業注入大量資金,使臺灣企業有更加雄厚的資本去升級技術,更新設備,提升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向臺灣企業開放了最具潛力和活力的大陸市場,使臺灣企業能分享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紅利,實現兩岸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至于“中國大陸意圖控制臺灣封測產業命脈......打爛整個半導體產業......發展了35年的臺灣半導體產業逐漸落入紅色版圖”等言論純粹是臺灣媒體“智者多慮”,卻真實的反映出部分島民的“玻璃心”。

市場換股權的選擇對象并非只有臺灣

實事求是的說,大陸資本赴臺投資是給予臺灣一個互利共贏的機會,而非有求于臺灣。

相較于80年代的“市場換技術”,紫光的做法可以稱為“市場換股權”,而且臺企并非大陸資本的唯一選擇,比起對中國大陸嚴防死守的臺灣,相對更加開放的韓國、新加坡等地的封測企業不失為更好的選擇——長電科技斥資7.8億美元收購新加坡星科金朋就是可以借鑒的范例。

而處于困境中的歐美半導體企業也是大陸資本全球收購的目標——比如已經被收購,并向大陸轉移技術和人才的OV和圖芯科技。

馬曉光說:兩岸經濟合作發展趨勢是擋不住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希望臺灣社會公正、客觀、理性地回歸經濟面本身,來看待包括兩岸產業合作、兩岸相互投資等在內的兩岸經濟合作,這樣才真正有利于臺灣經濟和產業發展,有利于臺灣民眾福祉。

是把握機遇互利共贏,還是固步自封自取滅亡,就看臺灣當局領導人的政治智慧了。

臺灣堅決不向大陸開放半導體:你奈我何

 

關鍵字:半導體產業

本文摘自:中關村在線

x 臺灣堅決不向大陸開放半導體:你奈我何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芯片市場動態 → 正文

臺灣堅決不向大陸開放半導體:你奈我何

責任編輯:editor005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5-12-21 11:32:13 本文摘自:中關村在線

清華紫光集團繼10月底宣布以194億新臺幣買下臺灣半導體封測大廠力成25%股權后,12月11日又宣布以568億新臺幣購買矽品24.9%股權,以119.7億新臺幣購買南茂25%股權。

矽品為臺灣第二大半導體封測廠商,僅次于日月光半導體,力成和南茂分別為臺灣第三、第四大半導體封裝測試廠商。紫光此舉立即引爆臺灣輿論,有臺企負責人稱此舉如“引清兵入關”。表面上看,島內藍營和綠營對此事分歧嚴重,政治大腕表態不一——朱立倫表示堅決反對;蔡英文表示要小心處理;宋楚瑜表示大力支持。

陸資赴臺的根源

在全球分工中,美國不僅擁有IBM、Intel、AMD、英偉達、高通、鎂光、閃迪等科技公司,還擁有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KLA Tencor等半導體設備大廠,處于半導體產業鏈上游。

西歐擁有ARM、Inmagination、ASML等公司,處于產業鏈中上游。臺灣、韓國擁有臺積電、三星、聯電等公司,處于產業鏈中下游。曾經實力強勁的日本在經濟上試圖挑戰美國后被日漸邊緣化,加上美日“廣場協議”后的金融抽血,以及日本少子化等因素,迎來了“失去的二十年”。

而中國大陸雖然大多數行業的產業鏈齊全,但IC設計公司和半導體設備制造商大多不成氣候,遠遠無法與國際巨頭匹敵。典型例子是以聯想為代表的“組裝廠”和以富士康為代表的臺資代工廠,因而居于產業鏈下游。

而經過60余年的發展,中國大陸經濟資本愈發雄厚,特別是國有經濟門類齊全,且體量巨大,早已不再滿足埋頭于低端產業鏈,充當血汗工廠,向產業鏈上游攀登勢在必行。

制造業升級有兩種做法,一種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優點是可以充分鍛煉一批技術人才,構建自主技術體系,缺點是風險較大,周期較長。另一種是收購相關企業,優點是能夠直接獲得擁有一定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的企業。但缺點也顯而易見,一是很難做到全資收購或控股,很難將技術、人才和研究中心或工廠轉移到大陸。二是被收購的企業不少還和大陸現有的企業存在競爭關系,有可能會扼殺自主技術的發展。三是因為是入股而非全資收購,所以不得不與海外資本共享利益……

紫光選擇了收購之路,通過收購海外優質半導體企業,補全中國半導體產業短板,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在歐美市場日漸乏力,中國市場欣欣向榮的情況下,資本和市場成為中國收購海外企業的最大籌碼。

收購矽品、力成、南茂劍指何方

芯片的制造要經過設計、生產、封測三個步驟。雖然封裝和測試只占集成電路產值的10%-15%,但卻是芯片制造的關鍵一環——使用后道光刻機將基片、內核、散熱片堆疊在一起,形成了大家日常見到的芯片;測試可以鑒別出每一片芯片的關鍵特性,比如最高頻率、功耗、發熱量等,并決定芯片的等級。

雖然2014年中國大陸的IC封測產業的銷售收入規模為1238.5億元,同比增長23.8%。但大陸封測企業以外資或合資企業為主,內資企業無論從規模上,還是技術上依舊有一定的差距。紫光一舉收購臺灣第二、第三、第四大封測企業,意在整合海峽兩岸資源,進軍集成電路封測領域。

對臺灣企業而言,紫光赴臺投資也是巨大的機遇。

因為臺灣和韓國半導體產業是美國刻意扶持的結果,也是美國維持雙供應商的集中體現。韓國、臺灣都是歐美的高級代工廠,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在當今歐美經濟愈發衰退,中國經濟持續走強的背景下,韓、臺制造業越來越依賴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不僅本土企業茁壯成長,Intel、三星等國際大廠也相繼在大陸投資——Intel投資16億美元對成都工廠的晶圓預處理、封裝及測試業務進行全面升級,并將英特爾最新的“高端測試技術”引入中國,并將于2016年下半年投入量產。可以說,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崛起已然勢不可擋,如果臺灣當局繼續一味地抵制中國大陸,那么很有可能重蹈當年面板產業之覆轍,甚至在將來由中國主動的國際產業分工中被邊緣化,淪為第二個日本(很可能比日本更慘,畢竟日本體系較完善,技術和資本更為雄厚)。

而紫光對收購臺灣企業,一方面向臺灣企業注入大量資金,使臺灣企業有更加雄厚的資本去升級技術,更新設備,提升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向臺灣企業開放了最具潛力和活力的大陸市場,使臺灣企業能分享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紅利,實現兩岸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至于“中國大陸意圖控制臺灣封測產業命脈......打爛整個半導體產業......發展了35年的臺灣半導體產業逐漸落入紅色版圖”等言論純粹是臺灣媒體“智者多慮”,卻真實的反映出部分島民的“玻璃心”。

市場換股權的選擇對象并非只有臺灣

實事求是的說,大陸資本赴臺投資是給予臺灣一個互利共贏的機會,而非有求于臺灣。

相較于80年代的“市場換技術”,紫光的做法可以稱為“市場換股權”,而且臺企并非大陸資本的唯一選擇,比起對中國大陸嚴防死守的臺灣,相對更加開放的韓國、新加坡等地的封測企業不失為更好的選擇——長電科技斥資7.8億美元收購新加坡星科金朋就是可以借鑒的范例。

而處于困境中的歐美半導體企業也是大陸資本全球收購的目標——比如已經被收購,并向大陸轉移技術和人才的OV和圖芯科技。

馬曉光說:兩岸經濟合作發展趨勢是擋不住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希望臺灣社會公正、客觀、理性地回歸經濟面本身,來看待包括兩岸產業合作、兩岸相互投資等在內的兩岸經濟合作,這樣才真正有利于臺灣經濟和產業發展,有利于臺灣民眾福祉。

是把握機遇互利共贏,還是固步自封自取滅亡,就看臺灣當局領導人的政治智慧了。

臺灣堅決不向大陸開放半導體:你奈我何

 

關鍵字:半導體產業

本文摘自:中關村在線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盟| 乌拉特中旗| 如皋市| 客服| 汉中市| 白山市| 江都市| 青田县| 孝昌县| 龙陵县| 冷水江市| 长汀县| 沧源| 新郑市| 长岭县| 呼和浩特市| 墨江| 丹寨县| 泰来县| 英德市| 苗栗市| 温州市| 韶关市| 图木舒克市| 高青县| 城口县| 宾川县| 宁陕县| 抚顺市| 望都县| 黑山县| 徐水县| 镇巴县| 禹州市| 金寨县| 昌吉市| 西华县| 田阳县| 萨迦县| 阿拉尔市| 北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