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三大運營商這個“讓利于客戶”的舉動,行動落實較以往還是快的。漫游電話費呼吁多年,直到去年才取消,漫游流量的問題是在去年提出的,只用了一年便有動作。當然,這是在自上而下的壓力下加快的——今年3月,取消流量漫游費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相關部門反復強調,這才讓漫游流量費用迅速壽終正寢。
這個過程,可以看出政府的決心,當然也可以看出運營商的不情愿與被動。這與之前減少各項費用的過程如出一轍。所以,要真正做了好事還能換來好口碑,恐怕還得積極一些,要多從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或者說,把用戶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捆綁起來,大家一起受益,而不是像以前那樣,覺得用戶就是占便宜的對象。
舉個小例子。這次取消流量漫游費用,并不包括地鐵流量包、機場流量包、校園流量套餐之類的區域限制性很強的流量產品。且不說這樣的規則是否合理,單是搞出這些五花八門的項目,就讓人有一種機關重重的感覺。只要有各種各樣的套餐或者打包消費存在,就意味著客戶需要簽約,里面就有可能存在著各種文字游戲和捆綁。比如某些套餐,流量不限了,速度卻要受限;有些套餐,看上去很便宜,但大部分費用被已經不經常使用的通話、短信所占據,用戶需要的流量并不夠使用,往往還有另外購買。諸如此類,花招迭出,就會讓用戶油然而生被套路的危險感,對運營商沒有任何信任可言。一些客服人員還利用某些套餐的“缺陷”勸說客戶升級,但誰又知道,升級后還有沒有新的“陷阱”呢?
這就是用戶和運營商之間的關系。用戶時刻提防,但總感到防不勝防。運營商做出“善意”的姿態,卻總不被理解。雙方總是走不出這種互相依賴又彼此算計的怪圈。
說白了,這個責任主要還得運營商來承擔。因為各式套餐、流量包中都切實存在著設計。要消除這種不信任感,就必須做到兩點,一是公布并且嚴格執行電話費、短信費、流量費的單位標準價格,要降就直接降單價,所有的套餐必須簡化,低于這個單位價格,才能稱得上優惠。游戲規則必須一目了然。二是不能有的能降,有的不能降,有的流量可轉下月,有的卻不能。要統一標準。因為存在著差異,就意味著可以做手腳,利用用戶不能準確理解去動歪腦筋。三是要主動挖潛,主動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從而降低費用,而不是等到上上下下都有壓力了才被動降費。諸如漫游費這樣不合理的收費,一定要堅決地取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幾年運營商不停的降費提速動作,確實體現了一種觀念轉變,是一種進步。但這遠遠不夠。要恢復廣大用戶的信任,就要把復雜的事情變簡單,把花式套餐那一套收起來,讓人透過重重迷亂,看出誠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