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某公開場合,中國移動設計院無線專業咨詢設計總監程日濤從標準及產業推進、商業模式與業務需求、網絡承載能力構建、網絡運營保障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中國移動的最新進展與戰略思考。
在尚冰執掌中國移動之后,中國移動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大連接”發展戰略。而在這個戰略的背后,是中國移動正在加速從傳統的以MBB為主要業務的運營商轉向滿足全方位網絡發展和業務發展目標。特別是在萬物互聯方面,中國移動更是要在今年實現物聯網的規模商用。
在去年6月份,3GPP正式完成了NB-IOT和eMTC的標準制定,以運營商為主導的蜂窩物聯網產業鏈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通道。隨后,中國移動也選擇了在四個城市進行基礎實驗,為后續規模應用奠定基礎。
在程日濤看來,運營商在物聯網發展過程中,需要仔細考慮它的特殊性。從用戶的角度來講,運營商原來主要是面向自然人用戶的MBB業務,業務需求比較歸一化,但物聯網是由紛繁復雜的行業與應用組成的。在物聯網網絡建設和運營策略方面,運營商就必須有針對性的改變。
同時,不同于MBB網絡中的運營商掌控一切,物聯網產業鏈是由很多用戶需求集合而成,接入網作為基礎承載雖然非常重要,但是它在產業鏈的價值是下降的,運營商的話語權也會隨之出現明顯下降。而且,物聯網更加強調大數據應用,需要整個產業鏈去協同作戰,而不是運營商單打獨斗。
在三家運營商中,中國移動最早設立了專業物聯網公司,也取得了不錯成績。在去年年底,中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就已經達到了1個億,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網絡建設運營和市場拓展的經驗。不過,這個目標距離2020年20億物聯網連接的總體目標,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物聯網與MBB業務有非常明顯的差異性,雖然已經有1億物聯網用戶,但其流量只占全網流量的1%。同時單用戶的ARPU值是遠遠低于MBB業務,這都對運營商運營全網覆蓋的物聯網,提出了新的挑戰。
從標準和產業方面來看,3GPP主導的NBIOT和EMTC標準,雖然很好地滿足了傳統運營商在物聯網領域去發展的基本能力。但這些標準在制定過程中相對是比較倉促的,系統規范的不完整性和一些方面的妥協,導致運營商在技術實驗過程中已經發現了一些明顯問題,需要后續的產業推動去逐步解決。
從商業模式和業務需求的角度來看,物聯網的應用實際上是非常繁雜的,每種業務對覆蓋、容量、質量的要求都有差異性,對于網絡建設和規劃來講,就要考慮如何采用分場景的網絡建設策略來滿足建設需求。部分咨詢機構也指出,蜂窩物聯網最終的LPWA市場占比可能會低于10%或者更低,全產業鏈的中網絡建設和運營的產業價值可能也只占到10%,兩個10%的疊加,完全顛覆了運營商傳統的MBB網絡運營模式。
從網絡承載能力來講,因為要做到輕量化終端,標準組織對物聯網標準規范做了非常多的簡化和降低可靠性處理。雖然物聯網在深度覆蓋,低功耗等等方面有非常突出的特性,但是在網絡質量保證方面,還面臨著很多的挑戰。運營商在技術試驗過程中也發現了,哪怕是遠程抄表業務,網絡承載也同樣面臨著連接的可靠性,傳輸時延等等各方面的問題,需要后續在網絡建設過程中去考慮。
從網絡運營與保障來看,運營是整個產業鏈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運營商需要在連接平臺的基礎上,做后續大數據的分析和整合。運營商傳統的運營支撐系統,需要進行新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