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這句話贈給在摸索前進中的虛擬運營商們。
也成長也憂愁
2013年開始移動轉售業務的試點,到2015年底,虛商們可謂走了情緒起伏很大的2年,從開始的行業興奮,到后來的失落,再到迷茫,直至越來越安靜。可就是在安靜中用戶也悄然增長了。
在日前的2016年移動轉售業務全球發展峰會上,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政策標準處處長謝雨琦介紹,我國虛擬運營用戶數已達2050萬,占全國移動用戶總數的1.5%。
甚至,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規劃所電信行業研究部主任許立東預計,明年虛擬運營商用戶會達到4000萬以上,市場份額可能會達到3%以上。
盡管如此,虛商的發展仍舊存在不少的問題,如:試點申報、IT系統對接、各省備案、碼號識別、功能開放、實名制以及自身發展模式等問題。還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外力,如時刻被提及的碼號資源短缺和批零倒掛的問題。
在一些用戶習慣里,170號段并不是主流第一張卡的選擇,甚至也不是第二張卡的流行標配。如何走出一條路,是虛商最需要考慮的。
外部矛盾:碼號資源和批零倒掛在解凍
一直以來,碼號資源的缺少令虛商叫苦不迭,基礎運營商也有苦難言。
目前,移動轉售業務并不是在全國覆蓋,這就導致業務發展在地區不平衡,發展快的地區碼號資源就缺乏。同時,碼號資源從政府核準到可以正式放號的過程中還有個時間差,因此,基礎運營商也叫苦不迭。
對于這個問題,有了新的進展。據記者了解,工信部將在2016年或于1月向獲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虛擬運營商發放新碼號資源即171號段,約8000萬張號卡。
同時,業內人士也建議逐步推進以企業申報為主的模式,實現按需分配模式,同時對地區分布也要靈活處理、分配。
除了碼號資源短缺,批零倒掛也成為虛商發展路上繞不開的話題。
日前,工信部向三大電信運營商及全體虛擬運營試點企業發布的《關于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批發價格調整的指導意見》稱,虛商批發價格應低于電信運營商同類業務平均業務單價(或套餐價格);虛商批發價格要與基礎電信運營商平均業務單價(或套餐價格)進行聯動調整,原則上至少每年調整一次,另外,雙方還要建立“批發價格協商的常態化工作機制”。
業內知名專家項立剛認為即使按照上述方案調整批發價格也很難轉變虛商虧損的局面。“平均單價很難定義,三大運營商各級公司的資費水平都不同,而且變化頻繁,一年調整一次的制度實際上并沒有多大意義,且三大運營商完全可以通過各種優惠活動繞過這個平均價格制度。”
內部矛盾:品牌、團隊、商業模式需要正視
首先涉及專業隊伍的建立,因為虛商要與基礎運營商對接,涉及網絡、計費、測試、客服等,這是虛商成長必不可少的投入。
其次,對于170號段不僅用戶認知度低而且用戶印象標簽并不好。據騰訊安全云庫的黑號統計分析,170號段中惡意電話占比達8.6%,平均12個惡意號碼就有一個是170號。因此,對于自身品牌的塑造也是一個需要努力翻盤的。
還有,用戶ARPU值低。本來移動通信市場的競爭早就是一片競爭廝殺的紅海了,虛商從中分一杯羹還是很難的。
中國聯通運營中心處處長高峰也表示,2016年虛商首先應該在品牌塑造方面,在新號段要有新形象;其次是自身價值提升、合力突破資源瓶頸以及保持穩定精英團隊,將運營團隊穩定好,注意人力增長。
當然,還有自身發展模式的摸索。
一向敢言的巴士在線創始人王獻蜀近日在公開場合表示:“虛商最終的商業模式一定是要走向免費,最終實現免費通信,即‘無免費不虛商’”。
他認為虛商需要用免費的通信服務來獲取用戶,進而通過第三方的增值服務等后項收費來覆蓋免費通信的成本并最終實現盈利才是行之有效的。
新事物的成長總要給它時間和機會,虛商也如此,需要時間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