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怕什么?有人說是微信。
微信怕什么?怕手機會消失。
馬化騰說,幾乎每20年,終端的演變會對整個信息業態甚至對整個經濟業態產生一個重大轉變。下一代的信息終端會是什么呢?會是汽車還是穿戴設備?甚至比如說我們看到AR、VR這種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赡芪覀兾磥頃魃涎坨R通過視網膜投射,我們可以跟人、服務、設備連接,不需要像現在用手機,而是通過視網膜溝通。甚至,也許我們未來信息溝通是通過腦電波的方式。
運營商是干什么的? 連接一切。
那么,運營商還怕微信?
若干年后,我們驀然回首,微信可能不過是運營商漫漫征途中的一個匆匆過客,來過,還踢了運營商一腳,不過,很快就蒸發了...
固話被手機代替了,電信還活著;功能機被智能機代替了,Nokia手機哭了,運營商依然在笑;當手機消失的那一天,蘋果和騰訊都哭暈在廁所,運營商笑而不語...
當馬云巨資收購優酷土豆時,我們說,視頻是最大的流量入口;
當google和百度在路試無人駕駛時,我們說,汽車可能是下一個主要流量入口.
當我們發微信紅包時,朋友圈的基友逗比的給我做了一道算術題:
據統計,
每搶一個紅包消耗流量約300KB,按如下的流量套餐計算:
10元=100MB=201400KB
102400KB÷300KB≈340(個)
10元÷340個≈0.03元/個
也就是說:
每搶一個紅包的成本是3分錢
特么老子搶你一個0.01元的紅包,還要白白虧掉2分錢!??!
還有那些吊炸天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全息技術...全特么耗流量的敗家黑科技。5G說,我等著你們,操場見!
互聯網巨頭們天天喊著要顛覆,巨資撒網O2O,又有多少收獲了一地雞毛?殊不知,通信業才是玩自我顛覆的鼻祖。我們用3G技術顛覆了2G,用4G顛覆了3G,現在,我們要用5G來顛覆從未被顛覆過的網絡結構...而我們的這種顛覆,并沒有多高的風險成本。
發生在90年代末的那場互聯網泡沫,很多人歸咎于光纜建設的速度太快。然而,正是這場基礎網絡建設過剩,才成就了今天互聯網的輝煌。在信息時代這個大環境里,一個修路的,還會走錯路?
可是,在這個媒體被互聯網牽著鼻子走的時代,我們開始不淡定了,也不自信了。
我們也要玩互聯網。這種“不務正業”的事,又有幾家運營商成功過?中國移動沒有成功過,全世界的運營商也沒有成功過。唯一一家成功的運營商是——軟銀。而軟銀的成功顯然是個奇葩。來看看孫正義是怎么做的吧!
軟銀集團旗下分為兩個部分:網絡運營商和互聯網業務。
可是,軟銀認為,產業鏈的上層和下層不應該整合在一起。軟銀旗下的運營商業務和互聯網業務是相互獨立的,他們說,運營商應該歡迎OTT,因為它可以帶來更多流量。
軟銀旗下的網絡運營商似乎樂于做一個“啞管道”,盡管日本軟銀也部署了一些基于網絡的服務,比如VoLTE,但是,這并不是整個頂層戰略的核心愿景,他們并不指望用APP來驅動價值。事實上,他們賣的只是流量。他們認為,專注流量,更易于成本管理。
我相信,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總能做好一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企業也不例外。
運營商就是為連接而生,或者如你說的 — 管道。管道有什么錯?我就不明白為什么這兩個字成了好像丟盡祖宗八代臉的詞?我們以前不也是管道嗎?語音管道,還是CS專用管道。
更讓我敏感的是,我仿佛隱隱的從這個詞的背后看到了運營商對賴以生存的通信技術的無視與漠然。好像管道鋪好了,平時刷刷漆、補補漏就好了,剩下的就是如何用各種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去賣水了。你是要咸點的?還是淡點的?你是要冰凍的?還是熱飲?
我們從來就是輕技術,重市場。
技術將我們從1G帶到4G,從未和廣闊的市場脫過節,如同正弦波般無限延續,盡管也有起起伏伏。而市場呢?無非只是將我們淪落為街邊擺攤的角色,這種小販式的思維模式讓我們永遠沒有逃出一個鍋里搶飯吃的悲催命運。看看校園營銷中打得頭破血流的各位同仁吧!
好吧!我們的渠道也要互聯網化,有什么卵用?無非就是頭破血流版的O2O,以前我們在地攤旁實體對罵,現在成了在線撕逼。
在這個微信也在擔心手機會消失的時代,在這個智能手機已趨于飽和的時代,你贏得了增量,卻輸掉了存量;你贏得了當下,卻輸掉了未來...
信息時代已到了一個瘋狂的時代,連接的革命才真正到來,你還在像賣燒餅一樣擺攤設點?不需要!
這是一個流量的時代,這是一個連接一切的時代...
當某教教主說,未來的管道比太平洋還要粗的時候,我認真的看了一下地圖,太平洋原來這么大...
當克強總理說,薄利多銷的時候,我記住了那個“多”字。我相信,總理的話總不會騙人的。
本質上,這是一個技術的時代,這是一個創新的時代...
在大趨勢的洪流下,我們只需用更創新的、更省成本的、更先進的技術修好自己的路。別愁沒有車,哪里都很擁堵。
這真是美好的一天。我打開窗戶,遠眺了一下這個世界,目光掠過樓下那群賣卡的攤販,我甚至開始YY即將到來的躺著掙錢的時代...
你玩什么互聯網?
用羅胖的話說,
只需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