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虛擬運營商牌照的陸續發放,中國的通信運營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用戶的可選擇空間更大,未來中國的通信業務也會更加豐富多彩。
當然,虛擬運營商們也會面臨嚴峻的市場挑戰,甚至是生存上的競爭。可以預料,在一兩年的時間內,幾十家的虛擬運營商多數都會逐漸沉默,剩下來活躍的將是競爭中的獲勝者。
不過,三家基礎運營商也不是高枕無憂,如果說國外的虛擬運營商都沒有能夠改變其所在國的通信格局,那恰恰會證明了中國通信運營商的壓力巨大。在通信市場上,東方不亮西方亮的現象一直存在,中國特殊的國情與消費者心理,給了虛擬運營商無限的聯想。
說顛覆基礎運營商還太遠,而且,虛擬運營商說到底也還是要寄生在基礎運營商的網絡之上,不同的虛擬運營商會與其合作者一起展開對其他基礎運營商的挖角,但虛擬運營商首要是在同行中脫穎而出,否則談不到更大的戰略。
虛擬運營商與虛擬運營商之間已經展開了爭奪戰,即便現在還沒有開始放號,爭先恐后的暗戰逐漸白熱化。比如,不同的虛擬運營商已經打響了客服號、網絡測試、放號、開通等爭奪眼球的戰役。更有意思的是,蘇寧半路殺出拿下了三五互聯志在必得的“10035”號碼,自己獲得了“蘇35”的稱號,而三五互聯卻只能啞巴吃黃連。
另外,虛擬運營商們也開始陸續推出自己的獨立品牌,這個品牌既不同于此前這家企業的傳統業務品牌,也有別于此前運營商的品牌建設。
從目前已經推出獨立品牌的虛擬運營商行動來看,虛擬運營商們都盯上了年輕人和專業性用戶,特點鮮明,目標明確,標識醒目,體現了別具匠心。
不過,最終會多達三十多家的虛擬運營商群體要想把自己的品牌都深深的烙印在社會消費者心中,絕對是一件極難辦到的任務,即便是要讓自己的用戶群體高度識別都很難做到,虛擬運營商的品牌策略值得深思。
對于此,虛擬運營商大概有幾種品牌方案可供選擇:
1、推出獨立的虛擬運營品牌,主要是為了與自家的傳統業務相區隔,品牌也只是用來識別產品和包裝之用,這樣的虛擬運營商更多的要強調傳統企業品牌,并不去追求新建品牌的影響力,未來的可能是,用戶只記得企業,而不在意品牌,這應該是大多數虛擬運營商的首選。
2、對新建虛擬運營品牌強勢推廣,甚至在推廣中弱化傳統企業的品牌,使這樣的品牌能夠在一定范圍內獲得目標客戶群的高度認知,最終的目標是與三家運營商的客戶品牌并肩齊名,這樣的結果非常誘人,但需要付出的成本和資源太大,即便是實力強大的那幾家虛擬運營商背后東家也難以承受。
3、以企業品牌為主,目標客戶群也是原有的企業相關客戶,新建的品牌與企業品牌共存共同發展,在兩個品牌之間建立一種天然的聯系,虛擬運營品牌不用太響亮,但要被記憶,能夠成為虛擬運營商發展業務時的工具。
4、將虛擬運營商的品牌與自己的傳統業務結合起來,這個品牌并不單純代表通信業務,而是集成了企業核心業務模式的組合體,等于是企業把原有的業務進行創新加入通信板塊進行整合之后新產生的業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