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通信產業報》(網)從內部人士獲悉,中國電信首期IP RAN設備集采已然落幕。此次集采覆蓋廣東、江蘇、浙江、福建、上海5個主要沿海省份,12個本地網。其中,中興通訊中標6個本地網,包括上海、廣州、南京、溫州、寧波、泉州。余下6個本地網中,華為中標深圳、蘇州;上海貝爾承建徐州、金華;新郵通負責杭州、鹽城。
隨著網絡IP化演進,傳統的基于SDH/MSTP架構的城域網已經不能滿足移動回傳的需求,需要向下一代分組傳送網演進。于是業內提出了PTN與IPRAN兩種主流方案,兩種方案的提出改變了原來傳輸與路由各司其職的格局,這種網絡架構的改變,為數據和傳輸市場帶來了新的機會。
擴大試商用
其實,IP RAN與PTN一直存在概念上的混淆:從廣義上講,兩個概念都是指基站的分組化;狹義上講,IP RAN是數據廠商所提出的基于IP/MPLS標準的路由器方案,PTN則是由傳輸廠商提出的基于MPLS-TP標準的方案。本次中國電信所引用的IP RAN為廣義概念,即路由器方案和傳輸方面均有入圍。
2011年初,中國電信在杭州、金華、鎮江、蘇州、深圳等城市進行了移動回傳網的試點工作,傳輸型和路由型設備(對應狹義上的PTN和IPRAN設備)均得到采用。“試點結果比較理想,所以本次集采本地網選擇仍為上次試點的幾個城市。不過規模不是很大,屬于擴大試商用。”一位參與此次集采的中國電信人士告訴記者。
目前,在國內市場,PTN與IP RAN均已落地。中國移動已經完成了三次PTN集采,在全國328個地市部署了PTN設備。由于PTN沿用了MSTP的OAM體系,這顯然更利于運營商原來的維護、管理人員進行操作。因此,PTN在國內顯然更受歡迎。而IPRAN則不能沿用原有的OAM體系,演進不平滑,兼之成本居高不下,所以一直都是“小打小鬧”,本次集采也是IP RAN在國內的首次規模部署。
目前PTN的芯片、測試儀表、系統集成商都極具規模。今年6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標準所聯合三大運營商,以及中興、華為、烽火、上海貝爾成立了PTN產業聯盟,PTN產業鏈已經全面成熟。
雖然目前來看國內PTN市場遠大于IPRAN,但廠商們沒有把寶全押在PTN上。本次廠商提供的IPRAN設備如上海貝爾的7705SAR系列,中興的ZXCTN系列亦均有中標。
移動回傳仍未定論
但是中國電信此次集采并不意味著對于移動回傳技術的選擇給出了答案。“此次集采的IP RAN與PTN現階段,都屬于試商用,等LTE/4G商用后才會規模部署。”上述電信專家表示。
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表示:“對于LTE/4G時代的移動回傳,目前來看最簡單、低成本、與維護體系兼容的方案是增強3層功能的PTN。IP RAN功能最強,但還略為復雜,成本也較高。”
據記者了解,中電信集團內部對于兩種技術的爭論依舊激烈。像中國電信這類的固網運營商由于固網資源豐富,現階段,其大部分地市仍可以通過新建、擴容MSTP來滿足網絡需求,只有如上海、深圳、北京等MSTP難以滿足發展需求的省市才開始少量部署PTN與IP RAN設備。
上述專家告知記者:“中國電信未來有可能既不采用PTN,也不采用IP RAN,而是自主研發移動回傳的技術方案。”據了解,中國電信正在研究的這一名為IAN(綜合接入節點設備)的新型綜合承載架構,它結合了MPLS-TP和IP/MPLS的主要優勢,即保持了數據設備的靈活、開放特性,又繼承了PTN的端到端業務配置、管理、監控,并具備時鐘/時間解決方案。但該技術目前還處于測試階段,其綜合承載的能力如何還不是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