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7日,工信部正式發布《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如今170放號在即,各種形式的炒作以及觀點的碰撞愈演愈烈。讓我們站位高一些,看看在玩這游戲的都是哪路神仙,他們走的都是什么路數。
虛擬運營主要的參與者是基礎運營商、虛擬運營商和監管機構;旁邊觀戰的還有媒體、行業專家和客戶。不但參與各方的心態和立場不一樣,就是同一類角色,也有不同的觀點、想法和目的。這么多因素摻雜在一起,多方博弈,看起來就成了一場幫派的混戰互毆。
先看基礎運營商,他們內部有三類人:一類是鷹派,一類是鴿派,還有一類是偽裝成鴿派的鷹派。
在鷹派眼中,虛擬運營商是拿著刀來分錢的黑社會,運營商與之合作是自掘墳墓。國內移動通信強調的是市場全覆蓋,大小通吃,無論轉售企業在哪個領域發展客戶,都可能與運營商產生沖突;而一旦沖突出現,鷹派就會更激烈地反對與虛擬運營商的合作。
鴿派看好虛擬運營商對通信市場的積極作用,認為基礎運營商的機制不夠靈活,管理層級多,資源調度困難,很多商機和需求并未充分發掘。如果虛擬運營商做得好,便可彌補空白地帶,在拓展信息化的同時,也能拉動基礎運營商的技術進步和業務發展。
還有一類人,他們貌似是鴿派,歡迎與轉售企業合作;但目的是打擊競爭對手,因此本質上還是鷹派。他們希望利用虛擬運營商這一挖角利器,把客戶從競爭對手那里搶過來;但是如果虛擬運營商對自己的業務產生威脅,那就可能是另一種態度了。
再看虛擬運營商,也有不同的特點,初步可以分為顛覆派,實干派,以及吆喝派。
顛覆派認為傳統運營商思想保守、觀念陳舊、不思進取,同時又非常看好這一領域的發展空間,因此希望以創新思維來推動行業發展。拿到牌照之后主要是埋頭做事做產品,希望厚積薄發,一鳴驚人。
實干派心思縝密,并不認為現在的情勢下能夠賺大錢,所以一方面政府和監管部門那里哭訴,強調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希望政策方面再予以傾斜;另一方面與潛在客戶低調溝通,希望能在區域市場、細分市場上做實做強,悶頭掙錢。
吆喝派多是面向大眾市場的轉售企業,需要通過前期的宣傳造勢來擴大影響,提振信心,對于他們來說,面對的是大眾客戶,聲音不大,別人怎么能聽得到?當然,其中也不乏希望通過股市大賺鈔票,以及在礦洞門口賣礦泉水和牛仔褲的。
希望通過虛擬運營商來激活市場,而市場過度活躍時又需要對其降溫冷處理,負責監管的工信部內心也很矛盾:既要出業績,又要控制局面,這個度可真不好把握。面對基礎運營商,管得狠了怕得罪人,沒管好又擔心錯失改革的機遇;面對虛擬運營商,管多了怕束縛創新的手腳,管不到位又擔心局面失控,尤其這些虛擬運營商后面還有各路神仙諸侯,惹不起還躲不開,怎一個慘字了得。
30余家虛擬運營商各懷心腹事,即使共同面對基礎運營商時,也未見得思想統一、步調一致,等到真刀真槍干起來的時候,不曉得會發生什么事情。看著高調的吆喝派,實干派內心并不舒服:虛擬運營商這么熱,哭窮裝可憐或者低調賺錢都難了,怎么搞成這種局面!
三家基礎運營商也是打麻將斗地主的心態,盯上家看下家,不求最好但也不想落后。事實上現在三家企業的轉售政策,都與最初的設想差距甚大,這種變化與三家相互影響有關系:一家積極受到表揚,其他兩家就有壓力;而到部里告狀逼著別人整改,也是很有效果的。
虛擬運營的話題如此熱,離不開不甘寂寞的圍觀群眾,專家媒體業內人士粉墨登場,復雜的業務再結合不同的立場和目的,各方的聲音此起彼伏。
有的揪細節,有的談問題,有的看趨勢,有的扣帽子。有的真心為行業發展著想,有的指望以此提高自身知名度,有的考慮如何報道吸引眼球,有的試圖借此機會賺些銀子,還有的不明就里一通瞎說。
看似亂局,但從更高的視角去看,虛擬運營正在混戰中逐步走向正軌,無論是虛擬運營商還是基礎運營商還是監管機構,都在混亂碰撞試錯糾錯中,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推動著虛擬運營逐漸回歸理性。而這,恰恰是這次改革的核心:通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促進電信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