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部分虛擬運營企業目前堅持補貼發展用戶,但對于部分追求短期盈利的企業而言,虛擬運營業務可能成了燙手山芋。虛擬運營商在目前運營模式和運營商轉售價格體系下,想實現贏利非常困難。
本報記者 左志高報道
隨著蝸牛移動宣布在34城市同時放號,愛施德移動也通過了中國聯通的業務評估。與此同時,部分手機APP研發企業開始在使用通話資費優惠的軟件方面爭奪陣地。這場各自“群雄逐鹿”爭奪的通信市場的戰役正式拉開帷幕。
資深通信觀察家陳志剛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今年被業界稱之為中國虛擬運營商元年,產業洗牌不可避免,價格戰并非長久之計,運營商們還得思考未來如何發展。”
虛擬運營商“步履維艱”
根據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的統計,自工信部批準首批民營企業開展移動轉售業務試點以來,目前已有19家企業獲得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牌照(試點),14家虛擬運營商發放了170號,估計“友好用戶”總數約20萬。
虛擬運營商牌照的進一步下放,標志著民營資本進入電信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開放移動轉售業務主要是為了促進電信行業發展,進一步將通信市場蛋糕做大,這是工信部發放移動轉售業務牌照時的最大考慮。然而,如今現實情況對虛擬運營商來說并非“安枕無憂”。一位民營虛擬運營商負責人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強調稱:“批發價格太高,我們一直在堅持補貼發展用戶,還不知能撐到什么時候。”
此前,就有媒體曝出遠特通信成為虛擬運營商中第一個出售移動轉售業務的企業,將整個行業的目光都為之聚焦。雖然后來遭到其董事長陳立光的否認。但這條消息的橫空出世,確實帶動了整個通信、金融行業人士的心跳,也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虛擬運營商確實“步履維艱”。
上述民營虛擬運營商負責人還算了一筆賬,他說:“對于某些廠商而言,如果要做到比177和176號段等4G號段更低的資費,每發展100萬的170用戶,他們就必須補貼超過10億元。”
這位虛擬運營商負責人還透露稱:“我們拿到牌照之前都認為就算不賺錢,也不至于虧錢,但是我可以說,現在還是賠錢的,每發展一個用戶就虧一個,而且主業務一直在給這邊‘輸血’,沒有辦法,我們也在尋求出路,當然,‘抱團取暖’還為時過早。”
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雖然有部分虛擬運營企業目前堅持補貼發展用戶,但對于部分追求短期盈利的企業而言,虛擬運營業務可能成了燙手山芋。目前,虛擬運營商前期基本投入最少幾千萬。
7月份,巴士在線CEO王獻蜀也公開坦言,按照各家虛擬運營商前期平均投入計算,大約在2000萬-3000萬元之間,對于各虛擬運營商企業來說其實前期投入并不大,但是如果在目前運營模式和運營商轉售價格體系下,想實現贏利非常困難。對于各家虛擬運營商企業來說,前兩年就是爭奪用戶階段,能實現收支平衡就已不易。
對此,陳志剛認為,細分市場才是虛擬運營商的必然之路。部分虛擬運營商不僅要引進一些實力企業作為合作伙伴,還要推出特色服務來充實業務,這是必然選擇。
“這些合作伙伴可能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這會縮短虛擬運營商研發以及商用時間,時間就是金錢,也是市場,必須有所對策。”陳志剛說。
170號碼商用關鍵在用戶體驗
如今,170號碼商用過程仍舊“艱辛”。如,手機不顯示虛擬運營商名稱,只顯現所屬基礎運營商名稱,銀行、網站等均不識別,部分手機在接聽170號碼時,無法正確讀取等。
據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統計,目前有10萬個170號碼在使用,但卻有50%的系統對170號段無法識別,幾近成“廢卡”。某些安全軟件也將170號碼當作了攔截對象,更導致了170號碼接通率進一步下降。
蘇寧互聯相關負責人稱,由于國內尚未分配相應的運營商代碼,目前無法顯示虛擬運營商自有名稱。虛擬運營商企業正在積極申請運營商代碼,并正與多家手機硬件廠商洽談,盡快實現在手機上顯示自有品牌名稱。
京東通信方面對此的反應趨同,也表示正在和工信部、中國聯通運營管理中心、其他虛擬運營商企業、虛擬運營商聯盟協會共同努力解決170號碼的注冊、認證及短信下發問題。
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虛擬運營商不僅缺少技術、經驗,也缺少諳熟通信轉售業務的人才,運營不久各種漏洞就開始暴露,說明問題不少,挑戰不小,光打‘價格戰’可不行,用戶體驗和服務才是根本,如果不精耕細作的話,會連累整個產業發展。”
據悉,互通互聯問題雖早在與基礎運營商協商時曾有所提及,但一直并未闡明解決具體問題的流程和方式,所以當各種互通問題暴露出來時,很難及時處理,改善也只能日后逐漸磨合。
事實上,自視為新生力量的虛擬運營商,雖然迅速鋪開市場并下降資費投入了“價格戰“,但基礎運營商們卻無意為其加快自身節奏,這讓虛擬運營商們有些茫然無措。
上述虛擬運營商負責人感嘆道:“市場看似很大,我們依然會感覺到當不掌握核心資源時,最簡單的服務可能都無法保障,我們只能是協調并鼓起勇氣迎接這些問題的存在。”
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預測道,互聯互通問題完全得到改善,起碼需要約三四個月時間。
陳志剛認為:“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時間觀察。”不過,上述虛擬運營商負責人認為,業務展開的越是縱深,越是覺得業務難以迅速擴張,想要在這個通信市場立足,絕大多數虛擬運營商找不到財源,可見獲取了牌照,還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需要熔爐淬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