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國移動的高速發展現象被業界戲稱為“大象快跑”。當這頭大象邁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后,不少人開始質疑甚至指責它的基因似乎存在某種缺陷,最突出的恐怕就是“缺乏互聯網基因”。
幾年前,時任董事長王建宙先生曾說“中國移動需要互聯網瘋子”,然而,在現有的機制體制下,即便是來了瘋子、來了精英,恐怕也只能望而卻步、無能為力…
走過了十年有余的中國移動,出身便是國有壟斷企業,雖然成立之初就在境外上市、引入了新的治理結構,但“老郵電”的印跡、老國企的基因依舊無法抹去。
中國移動面臨的情況,其實也是中國運營商面臨的普遍問題。
就拿“缺乏互聯網基因”來說,并不是說我們不想作為、沒有作為,而是在當前的環境下,運營商想為而不敢為、想為而不可為、想為而不好為的無奈。
莫非,“自由、開放、共享、協作”的八字互聯網精神,在傳統運營商的土壤里真的無法生存?瘋子、偏執狂樣的互聯網人才,在這里真的無法發揮價值?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先人早就教導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用發展的方式解決問題”,面對新的環境,“轉基因”是中國運營商的必由之路,其中一條路就是--組織“云”化。
何謂“云”?
百度給出的解釋是:“云是網絡、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云計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
這些說法看似不好理解,但其實,“云”是一種開放能力、資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法論,為企業成員內部之間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和共享提供了突破時間和空間局限的信息技術手段。
我認為,在中國的運營商內部,有這么幾朵云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一、技術層面:“網絡資源云+業務支撐云”打造優質、高效、完善、精確的一體化綜合網絡優勢。
對運營商來說,多年運營累積的核心優勢,其實就是一張無所不在的通信網絡,和一個無所不能的支撐系統,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絡的復雜度越來越高,客戶需求的多變使得支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所以,摸清家底、快速調動、自由配置的網絡和支撐,就成為在全業務時代競爭的基礎能力,建立網絡資源和業務支撐“云”,從而達到高效、靈活的業務配置和支撐目的基礎所在。
二、市場層面:“業務分析云+渠道資源云+信息情報云”提升企業高效協同、精確營銷能力。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個性化業務需求突然爆發,傳統的電信業務已經無法滿足客戶的全部需求,針對需求及業務的細分、適配變得尤為重要。
在這樣的環境下,業務分析云可以通過整合經營分析系統、計費系統、網管系統等客戶消費行為數據,最終達到“細分+適配”的功能。
“得渠道者得天下”,渠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歷經十余年發展,中國運營商已經形成一套“自有渠道+社會渠道”的渠道體系,但是渠道之間的協同配合卻一直存在困擾。
如何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各種渠道優勢,快速占領市場成為擺在我們面前非常現實而又迫切的問題。渠道資源云可以采用“云計算”理念,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合力,變“單兵種”為“集團軍”,統一部署、聯合行動。
比如,可以在有效發展業務的同時,積極推進渠道從“號卡銷售、話費充值”等低級業務模式向“打造提供綜合服務的利潤中心”轉型;在充分掌握業務、渠道資源后,利用多方資源獲取商業信息,巧妙借助“云”思想將商機轉化為可迅速推廣的產品,借助渠道“云”進行及時的推廣、宣傳,從而達到售前、售中、售后全過程高效的信息傳遞和執行落地,等等。
三、管理層面:“知識云+制度云+人才云”充分激發組織效能和員工潛力。
市場已從單業務差異化競爭向全業務融合化競爭轉型了,要快速應對、更要主動出擊,然而,現有的條塊化、區域化管理很難達到突破時間和空間局限的要求。 我們應當整合資源、融合運營,將互聯網精神植入企業、植入人心,并使其發生“某種化學反應”,從全業務融合競爭的角度,結合生產、管理、服務,利用互聯網打造一個企業資源整合平臺。
比如,以“知識云”、“制度云”、“人才云”等,打破企業內部的壁壘和“信息孤島”,建立跨部門、跨業務、跨地域的知識共享和資源共享的信息云,提升員工的自我組織能力,及時響應市場變化,有效促進信息的流動、知識的分享、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快最佳創新的實踐推廣,推動從單業務向全業務轉型,從職能向“客戶導向”轉型,提高企業自身的靈活性,贏得全業務競爭中的主動優勢,實現低成本高效運營。
雖然,大象的兒子還是大象。但是通過“塑型”、“鍛煉”甚至是“轉基因”,大象可以孕育出一群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更強的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