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規模達150萬臺AP的WLAN招標 在去年初就已經啟動,吸引到了包括華為 、中興 、H3C 、傲天動聯、弘浩明傳等在內的多家廠商均參與。今年年初,中國移動 就基本完成了測試評標,但由于種種原因又進行了一輪補測,重新進行評標。今年5月上旬,入圍名單終于落定,有十家供應商最終入圍。
然而,從結果確定到現在,入圍廠商們仍未沒有接到訂單。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移動WLAN招標的事實擱淺,使得整個WLAN產業鏈都將遭遇重創。不僅專業WLAN廠商會面臨經濟危機,中國移動自身也會因這次內耗,陷入未來時間緊任務重的尷尬局面,其四網協同戰略及寬帶發展目標亦會受影響。當然,中國移動并未完全停止WLAN的建設,但方式已經轉變為以項目為主,整體部署規模大幅度下降。
橫生變數:集采結果成空頭支票
不同于另兩家運營商,WLAN在中國移動的運營路線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WLAN是中國移動四網協同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元素,其肩負著PC和手機數據分流的重任,是3G 網絡覆蓋的延伸;另一方面,由于數據流量猛增帶來的蜂窩網壓力日漸加大,作為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量承載方式,WLAN的建設在2011年底被中移動定為“面向未來的長久之計”。
受“四網協同策略”與“WLAN長久之計”的影響,中國移動2012年的WLAN產品集采,相比以往,意義更為重大,規模也更為空前。這期于2012年年初啟動的集中采購,產品形態以802.11n設備為主,最終規模約為150萬臺AP,主要包括室內放裝型AP、室分合路型AP、室外型AP及插槽式可擴展AC。
2012年11月底,集采結果初步確定,主流設備廠商基本全部出局,令業界人士大跌眼鏡。包括華為、中興等在內的網絡設備廠商及傳統強勢企業H3C的成績都不夠理想。反而是弘浩明傳、傲天動聯等專業從事WLAN技術及產品開發的企業,在此次集采中表現十分搶眼。
不過,集采并沒有就此結束,反而在此后橫生變數,過程頗為曲折。據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對初步結果不滿意,中國移動此后又召集各家廠商,進行了第二次測試,重新進行廠商選擇。2013年5月上旬,中國移動終于公布了最終的WLAN設備集采結果。入圍廠商數量縮減到了10家,但傳統WLAN強勢企業H3C以及去年強勢介入電信級WLAN市場的華為、中興等設備制造商,均未入圍。
正當這些入圍的中小廠商歡呼雀躍,準備迎接大單任務時,卻不知這將是一張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根據C114與幾家入圍廠商的接觸來看,從最終結果確定到現在,廠商們仍然沒有接到任何WLAN開建的合同單。有知情人士稱,由于中國移動集團采購部與網絡建設部的分歧,這次集采或已擱淺。“采購部門看重的是廠商是否達到評測指標要求,并兼顧參考價格優勢。而在‘三分建設七分優化’的WLAN網絡上,建設部門更注重的卻是產品與技術的可靠性和易維護性,價格因素反而是次要因素。”該人士表示。
傷害蔓延:產業鏈或將深受其害
此次招標的擱淺,對于整個WLAN產業鏈對說,將是一次不小的打擊,直接受傷的將是常年專注于WLAN研發的中小廠商們。國內三大運營商中,要屬中國移動建設WLAN最為積極,規模也最大,遠遠高于另兩家。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 每年的采購量加起來只有幾十萬個AP。再加上聯通的回款較慢,這些專做電信級WLAN的廠商,基本就將希望放在了中國移動每年的集采上。
如果說招標擱淺對于華為、中興等設備制造商來說,最多是打消積極性,就WLAN份額供給,也有其他業務可以作為生計。但是對于這些專業廠商來說,更像一種致命傷害,士氣和業績將遭遇雙重沖擊。
除了對于供應廠商的傷害,招標擱淺對于中國移動自身,也是一次不小的內耗。眾所周知,中國移動寄予厚望的TD-LTE 網絡建成尚需時日,而WLAN作為四網協同策略的一部分,仍然將是未來幾年最主要的無線承載方式。在中國移動2013年上半年的財報中顯示,期內無線上網業務流量同比增長129%。其中,WLAN吸收流量為6686億MB,約占全部流量的四分之三,有效發揮了低成本流量承載的優勢。
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曾在2011年底表示,未來三年中移動計劃建設超過600萬個AP,完成“發展10大類應用、達到100個以上達標城市、發展1000萬以上有效用戶”的目標。如今行程過半,因2012年集采的拖延及擱淺,原本2012年度的招標,估計要拖到2014年才最終落地。后期經過緊張的評標后,距離中國移動計劃完成的時間已經不多。對于WLAN這種“三分技術、七分優化”的網絡來說,時間緊任務重,不僅中國移動面臨巨大壓力,合作廠商后期也將面臨快速交付的考驗。
與此同時,招標擱淺的傷害也將進一步蔓延到國家寬帶戰略上。工信部 副部長尚冰曾指出,WLAN是固定寬帶接入的重要補充和輔助手段,擴大公共熱點區域無線局域網覆蓋規模也成為目標之一。早在國家啟動“寬帶普及與提速工程之際”,三大運營商都曾明確將FTTH 與WLAN納入到運營商寬帶發展最重要的部分中。而這三家中,尤以中國移動建設WLAN作為迫切。如今一年計劃或已耽誤,對于其寬帶發展目標的實現,將是不小的拖累。
后事之師:提升技術準入門檻
那么如何在明年的WLAN集采中不重蹈覆轍,中國移動需要思考的問題有很多。招標擱淺之所以發生,直接導火索在于集團內部對招標結果的不認同,即對入圍廠商實力的不認同。要規避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中國移動能夠按照招標規則選出自己認同的廠商,可能首先要做的是提高技術門檻。
此前,大量廠商涌入電信級WLAN市場,除了龐大的市場需求外,AP技術門檻降低是一個關鍵原因。很多廠商只是根據運營商的測試項目進行“量身定制”的產品開發。雖然技術標都能通過,但實際應用過程中卻存在不少問題。而由于中小型廠商的大面積入圍,網絡設備成本被大幅拉低,后續運營和維護遭遇大量困擾。在優化占比更重的WLAN網絡上,此種問題所帶來的后果更為嚴峻。
不過,中國移動似乎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著手進行調整。據C114此前報道,中國移動已將WLAN中AC與AP之間的互聯互通納入到規劃中,并在明年年初進行的集采中提出明確需求,實現AC與AP之間的解耦。
在之前的WLAN網絡中,一個廠商的AC很難對另外一家廠商AP進行有效管理,這就造成了“封建割據”。同時,現有WLAN的部署密度和規模還不夠大,對AC的技術要求不夠高。如果在某一個城域中,單個AC下掛的AP數量到一定程度,以及多個AC之間的協同,就會對廠商的技術實力提出更高要求。不同廠商AC/AP之間的解耦和互通將會對大廠商有利,從而促使整個供應商格局的改變。
技術門檻過低,其實或多或少與集采價格占比過高有關。“電信級WLAN是一個標準的買方市場,運營商基本不會采用時下最先進的技術,而是選擇價格空間最大、技術風險最小的成熟產品;再加上之前并沒有從大網的角度去審視WLAN產品,行業門檻并不高。”有業內人士指出,“以往WLAN集采價格比重過高,甚至出現了唯價格論的極端情況,使得主流WLAN廠商紛紛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