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中國電信和網易合作的易信用戶數突破了1000萬,如此進展肯定讓相關方興奮不已,而很多內部人士都確認公司并沒有強制安裝。果真如此,可以說,易信是初戰告捷。
不過,需要給易信潑點冷水的是,這種用戶數的增長即便水分不大,也并不能說明業務成功或者成功指日可待,后來的路更艱苦,也更加不可預測。
網易終于沒有像養豬一樣至今也不能從市場上見到丁氏豬肉,與中國電信合作的易信還是說到做到,但以網易和騰訊在收入模式上的高度相似性,網易的動作不會不讓騰訊警惕,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微信的反擊,騰訊采取什么手段還不得而知。隨著京東等公司的投入易信的懷抱,更會引發互聯網老大的緊急應對,這對新生事務來講肯定不是好消息。
中國移動的飛信已經運營了很多年,投入巨大,用戶量一直穩居IM第二位,但騰訊卻幾乎從來沒有正眼瞧過,究其原因,這個IM市場比其他市場更殘酷,往往只有第一沒有第二,連KIK業務中國最早的探路者米聊也如今被很多人都遺忘了。中國電信的易信從零開始,面臨的挑戰更大。
中國移動在發展飛信時出現了很多錯誤,錯過了很多機遇,沒有騰訊的基因卻模仿騰訊,在移動互聯網大潮到來以后遲遲不開放全網使用,跟隨騰訊QQ等業務進行尾隨式填油戰術,這些都讓中國移動的飛信占據了部分市場卻失去了業務價值,前車之鑒值得中國電信吸取教訓。
騰訊的微信發展是依托QQ的強大力量,而微信的未來更是離不開騰訊已經成熟的商業模式,連互聯網行業的老大都在最近不得不讓微信重操舊業的玩起了打飛機,這也證明了,在中國單純的即時通信或者社交網絡都是難以生存的,只能打著這樣的幌子做著其他的勾當,最好的是游戲來進行變現。在這方面,包括中國電信在內的運營商都不擅長。
如何衡量易信的發展呢?估計最少需要看一段時間,最初的用戶增長并不重要,關鍵是要看在三個月之后或者一年之后還有多少用戶活躍在上面,有多少中國電信之外的所謂外網用戶活躍在上面,還需要看這些用戶的使用帶來的流量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變現。
中國電信曾經推出了翼聊,中國聯通推出了沃友,中國移動推出了飛聊,現在這三個好像都遭遇了滑鐵盧,如此不應該是早就可以預見到的,但這些看似失敗的東西卻是運營商學習在互聯網中游泳必須的過程,一旦讓運營商摸到了行業法門并掌握了游泳技巧,那單純的互聯網公司將遭遇最嚴峻的挑戰。
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自己的目標達到了,用戶數并不是論英雄的必須條件,畢竟,運營商有運營商的活法兒,輸贏勝敗只看自己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