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區塊鏈企業動態 → 正文

區塊鏈大革命:從互聯網金融到個體解放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10-26 08:08:25 本文摘自:新浪新聞

互聯網金融與區塊鏈

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已然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概念,不知有多少公司正假其之名而行。它也因此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一說到P2P便想到卷了錢就跑的偽高科技公司,一提到第三方支付就想到巨頭們群雄爭霸的各“寶寶”,整個行業都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態,充滿生機又令人不安。

僅僅從直覺上感受一下“互聯網”和“金融”兩個行業,便可以發現兩者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互聯網代表一種開放的,協作共享的文化,碼農的標配是 T 恤和拖鞋;金融則代表一種保守的,等級森嚴的文化,哪怕是金融民工也得西裝革履。為什么會這樣呢?

這得從金融的本質談起:金融是人們在不確定的環境(跨越時間、空間)下對價值進行交換的活動,而價值交換的兩大前提是“信息”和“信任”。最原始的交換是以物易物,比如用一頭羊換一只雞,可是供需很難直接匹配,所以人們開始尋找可以作為等價物的媒介,如貝殼、金銀等作為價值交換的載體。再后來,交易規模擴大,由于金銀等物質攜帶起來不夠安全方便,紙幣等信用貨幣及銀行等金融中介應運而生,雖然紙幣本身沒有價值,但由可靠的“中心化機構”為其背書,一張薄薄的紙也成了價值的載體。到了網絡時代,連一張薄薄的紙都變得可有可無了,價值轉移過程變成了單純的“記賬”行為。當我們刷卡、用支付寶或 Apple pay 時,并沒有支付任何實物,只是云端賬本里的數字發生了變化。由此可見,在金融交易中信息不對稱、交易費用、風險控制等因素促成了中介的產生,比如交易所、公證人、托管機構、第三方支付平臺等,但其物理形態是不斷演變的,最終可能被數字取代。

現在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為什么金融民工都會穿西裝革履,但互聯網巨頭馬克扎克伯格卻穿著T恤拖鞋呢?

金融民工穿西服和銀行的樓蓋的金碧輝煌的原理是一致的,因為需要增加客戶對中心化機構的信任。如果人們不相信銀行的償付能力,可能就會發生擠兌導致銀行破產;如果人們不相信政府的能力,法幣便會貶值如廢紙;如果美國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美元便無法成為全球流通的世界貨幣。這種基于對一個單點中心的信任而建立起來的信用共識,逼迫金融中介去營造一個高大上的形象。

而互聯網的本質又是什么呢?在互聯網介入金融事務之前,它只是信息的搬運工,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迅速生成和復制信息到全世界,但無法解決價值轉移的問題。所謂價值轉移,就是在網絡中將有價值的東西從一個地址轉移到另一個地址,完成信息所有權的轉移。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所依托的TCP/IP協議不能實現信息確權,這讓資產的交換變得很困難。比如,大家可以在網上隨意下載 mp3,這使得唱片業受到很大的沖擊。在網絡上連一首歌曲的產權都無法得到保護,更不用提涉及到更大價值的其他金融資產的轉移。所以互聯網最初沒有任何信用背書的職能,便不需要穿的西服筆挺營造一個高大可靠的形象。

然而,當互聯網開始涉足金融行業,信用的問題就尤為重要了。如果說電商是利用互聯網低成本的擴大流量和規模,那互聯網金融的突出優勢在于它可以依靠大數據來廉價的做信用評估。傳統銀行在信用評估時花費的成本非常高,不僅要收集個人的職業、收入等信息,還要搜集線下較難捕捉的消費、信貸記錄,因此成本也很高。但阿里等互聯網企業輕松掌握線上商城的所有交易數據,可以廉價的為個人進行信用畫像,從而降低了提供金融服務的門檻,更好的滿足了人們小額借貸的需求。然而,我們發現,互聯網金融公司正在形成一個個數據孤島,我們無法掌控自己的信用數據,互聯網巨頭形成了獨立的價值閉環,逐漸變成不依靠西裝和高樓賺取信任,卻憑借數據掠奪能力而建立權威的中心化機 構。

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的演變并不是單純的利用互聯網技術去除傳統金融中介的單向過程,而是動態的譜系概念。光譜一端是金融中介和中心,另一端是瓦爾拉斯一般均衡對應的無金融中介和中心情形,介于光譜兩端之間的所有金融組織形式,都屬于互聯網金融的范疇,傳統金融中介、互聯網公司、每個交易主體都在互相博弈,尋找動態平衡。

互聯網精神強調的從來都不是一家獨大,TCP/IP 協議利用開放代碼將自由和平等的價值觀變得程序化和可執行化,如果互聯網企業控制個人數據形成新的壟斷取代舊的中 心,簡直是在叛變“革命”。在可預見的未來里,金融的完全去中介是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的,發展的趨勢應是向開放的多中介和服務型的弱中心演變,這不僅是技術問題,也是一個建立新規則的問題。

將信用公證的權力從權威手里轉到每個個體手上,才能削弱中心的權力。既然價值交換可以簡化為“記賬”行為,可不可以建立一個分布式的透明的公共賬本,由互聯網上的各個節點來記賬和公證,在保護個人自由的同時搭建信用共識呢?

區塊鏈便是這樣一種應運而生的嘗試,一套公開透明數學(算法)或許可以成為全人類信用共識的基礎。

在區塊鏈加密技術出現之前,互聯網上的信息拷貝起來是零成本的,數字資產具有無限可復制性,如果沒有可信賴的第三方監督,我們無法確認一筆數字現金是否被花掉,這就是“雙花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區塊鏈參照了一個數學難題——“拜占庭將軍問題”的算法,該問題的背景是,總共有十個聯盟將軍,若想攻占強大的拜占庭,需要超過半數將軍同時圍攻才能成功。將軍們只能依靠信使來傳遞信息。如何才能防止受到叛徒欺騙而做出錯誤決策呢?數學家設計的算法是讓將軍在接到其上一位將軍標有進攻時間的信件之后,寫上同意或反對并蓋上的自己的圖章,然后把信轉發給其他所有的將軍,在這樣的信息周轉之后,最后會出現一個蓋有超過半數將軍圖章的信息鏈,以保證將軍們在互不信任的情況下達成共識。

區塊鏈的技術原理參考了拜占庭將軍問題的算法,提出了解決“雙花”問題的算法。為了保證每筆支付后錢包的資產一定少掉一部分,防止出現重復支付,中本聰提出通過蓋戳的形式來進行公證。而由誰來蓋這個時間戳呢?為了去中心化,中本聰提出全網記賬, 每個節點都可以來競爭蓋戳,互相認證。為了激勵大家參與記賬,會給搶到記賬權的人比特幣作為獎勵,計算機的算力越強搶到蓋戳權的可能性便越大。包含了一段時間交易信息的區塊被蓋上時間戳后,與上一個區塊首尾相連,最終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公開賬本數據庫。

以區塊鏈為基礎,人們正在互聯網上建立起一整套互聯網治理機制。包括(1)POW(Prove of 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如果要篡改區塊鏈上的數據,需要擁有超過全網51%的算力,這使得作偽的成本會高于預期利益)(2)互聯網共識機制(無需甄別好壞, 以共識來確保正確)(3)智能合約機制(以可編譯的程序代替合同,網絡自動執行合約)(4)互聯網透明機制(賬號全網公開而戶名匿藏)(5)密碼學,非對稱加密和公私鑰等技術等。區塊鏈的所有規則都建立在一個公開透明的數學算法上,雙方并不需要相信彼此或中心化媒介,他們的信任建立在對區塊鏈協議的共識上。

從數據發展的視角看,在第一階段,數據庫的類型是關系型(二維表格)的,數據量較少且無序,數據的價值并不高;到了第二階段,隨著 web2.0 的發展,數據收集、分析技術的提升,我們進入 NoSQL 的非關系數據庫階段,原本無關聯的數據成為可以分級分類的高質量數據,大數據的應用價值凸顯。但這兩個階段的主流數據庫仍是私密且中心化的,在這個架構上無法解決信用鴻溝的問題。而未來第三階段的區塊鏈數據庫,將使數據獲得基于全網共識的可信性,這將使資產唯一性證明成為可能,互聯網將從信息互聯網轉向價值互聯網,毫不夸張的講,我們正處在一個不亞于工業革命的重大轉折的早期階段。

有人說,區塊鏈將是互聯網金融的終結。盡管我們已經分析過互聯網金融并不是一個靜態的極端狀態,但這句話體現了區塊鏈對金融的重大意義,它讓參與者在無需建立信任關系的情形下,通過一個統一的賬本系統確保資金和信息安全。利用區塊鏈開源、透明的特性,參與者能夠驗證賬本歷史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這降低了系統的信任風險,可以規避當前互聯網金融 P2P 平臺的跑路、欺詐等事件;而且,區塊鏈交易被確認的過程就是清算、交收和審計的過程,這可以大大提升效率。例如,美國證券結算制度為 T+3,區塊鏈卻能將效率提升到分鐘級別,并讓結算風險降低 99%;同時,由于所有文件或資產都能夠以代碼或分類賬的形式體現,智能合約及自動交易可以在區塊鏈上實現。例如,智能合約可以把一組金融合同條款寫入協議,保證合約的自動執行和違約償付。最后,區塊鏈比單點中心的可靠性、容錯性高很多。在點對點網絡上有許多分布式節點,只要不超過 51%的節點同時出現問題,都不會影響整體運作。

目前,全球金融巨頭紛紛積極探索區塊鏈應用,比如包括巴克萊、高盛、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摩根士丹利等機構組成的 R3 CEV 聯盟,以納斯達克為首的證券交易機構也紛紛將區塊鏈技術引入證券市場,德勤等會計事務所密切關注區塊鏈在審計上的運用;在我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要部署重要力量研究區塊鏈,我國的分布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也在近期宣告成立。金融巨頭的參與不僅是為了防范被顛覆的風險,也是希望奪回被互聯網公司搶占的領地。而 Google、BAT 等互聯網公司卻不甚積極,因為他們現有的優勢正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區塊鏈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風險。這更體現了區塊鏈不僅是一項技術創新,其背后更是一套新規則的建立。

說到這里,可以發現,區塊鏈絕不僅僅可以運用在經濟金融領域,它是一個關于信任的底層協議,可以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造成沖擊。根據梅蘭妮?斯萬在《區塊鏈:新經濟藍圖》里的觀點,由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各種已有和將有的革新可以分為三類:1.0 是貨幣(貨幣轉移、匯兌、支付系統,如比特幣),2.0 是合約(在市場、金融領域的全方位應用,如股票、債券、產權、智能資產和智能合約),3.0 是超越金融經濟外的應用,特別是在政府、文化、健康等領域的應用。區塊鏈到底具備什么樣的社會和人文價值呢,請聽下回分解。

區塊鏈的人文和社會價值

雖然本文的題目里要求談談中本聰,但我認為中本聰到底是誰,他創建這個“世界” 規則的目的何在并不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話題,一百個人讀哈姆雷特(中本聰)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中本聰),在區塊鏈世界的邏輯里,中心、權威、首創者、精神領袖都不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關注區塊鏈的人動機各不相同,有想靠其投機賺錢的商人,也有對金融和技術創新感興趣的金融從業人員與碼農 Geek,還有就是無政府主義者、自由主義者等熱愛區塊鏈背后所蘊含的意識形態的人。

信任,其實就是彼此相信對方不做出傷害到我的欺詐和違約行為。信任產生包含三個層面,一:對方沒有欺詐的動機;二:對方有欺詐的動機卻不敢或不愿真的去行動;三: 對方不僅有動機,還真的做出欺詐行為,但由于各種客觀原因,沒有對我造成傷害。

傳統的防止欺詐的方法針對這三個層面布局了一些制度設計。第一層防心魔靠的是道德教化,不讓你產生違約的動機,第二層靠第三方強權,不管是法律還是暴力,都在提升違約成本而阻止你開展行動。第三層是外部補償,比如買保險,由第三方補償來規避風 險。

但我們發現,這些制度設計都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個人的自由意志。我們得去遵守一些有局限性的“道德規范”,活在他人的評價體系里;我們要依賴第三方權威,否則無人幫我們申冤和規避風險。這依賴的是一種中心化的思維方式。

而區塊鏈技術,是對個體自由的極大伸展。個體不僅可以保留欺詐的動機,甚至可以真的采取欺詐行動,然而最后一道防火墻(區塊鏈機制)可以消解節點的欺詐和違約對他人造成傷害的可能性。

解除第三方權威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彷佛聽到尼采說“上帝死了”一樣令人激動。

19 世紀時,便有人說:“上帝是一個無用而且很花錢的假設,因此我們不需要他。”盡管沒有了上帝,我們依舊要共同遵循某些規則,只是這些規則不再來源于“超驗”的上帝, 而是基于對科學和個人理性的共識。

擺脫對他人的信任而達成合作也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彷佛給“他人即地獄”的困境找到了出口。設想,如果圍攻拜占庭的將軍們可以聚在一起開會,我們會看到一場爾虞我詐的鴻門宴。人在群體生活中為了達成共識必須得主動(基于道德、同情等)或被動(迫于法律、暴力)而妥協。很多公共美德,如“誠信”、”寬容“、“互助”,本質上只是為了減少人們在交往中產生的摩擦而進行的制度設計。個人不得不出讓一部分自由意志來達成合作。

為了整體的“和諧”,我們都得背負道德、習俗的十字架,戴上面具示人。有沒有可能通過設計一個機制,讓我們更真實的面對自己的“私心”和“雜念”,在交往中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呢?

我認為是可能的,在“私心”方面,亞當斯密通過建立“市場機制”這一套基礎協議,假設每個人都只是從自我出發,最大程度的追求效用的“自私的人”,我們不需要偽裝成禁欲系或愿意為了集體無私奉獻的螺絲釘。沒有“合作社”監督你每日做工,給公分作為激勵;也不需灌輸“勞動最光榮”之類的道德教化。只要搭建了市場和價格機制這一基礎協議,個體和集體利益就不再是彼此沖突,而是相互促進的。我國的改革開放便是認同了市場機制這個“基礎協議”的偉大嘗試,事實也證明自由競爭是一種主動的,內生性增長的機制,“群集智慧”遠遠超過了“中心智慧”的財富創造能力。

這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是不是只要能開發出另一套基礎協議,便有可能解放人類的“雜念”——主觀的道德判斷(moral core),我們不必與他人達成價值判斷上的共識,卻不會傷害到別人也不妨礙整體的合作呢?

比如,我承認我不是個“好”人,我會騙人,而且我不覺得“欺騙”一定是錯誤的, 我甚至還認為別人無權干涉我對“欺騙”行為的價值判斷,盡管我如此傲嬌,我們卻依舊可以合作并完成交易。換句話說,可不可能不僅消解第三方權威的背書,也不依賴海誓山盟或“人品”(一種基于口碑的信用憑證)而實現陌生人間的合作。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要這樣呢?聽媽媽的話,做一個講誠信的好人難道不是我們該做的嗎?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因為這關系到“善”“惡”的標準究竟是什么,“誠信”是不是在任何情境下都是正確的,道德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等哲學問題。

如果我們一輩子都待在一個小村莊里,這種道德哲學上的爭論可能毫無價值。但在互聯網將全球人類聯系在一起,跨國跨種族跨文化交流成為常態的時代,我們會發現所謂的

“道德”“習俗”甚至“法律”都有很大的時代與地域局限性,無法滿足大規模的陌生人之間協作的要求。薩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說,如果我們沒有選擇的自由, 便不需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哪怕我做了惡,也不是出于我自由意志的選擇,那么我何罪之有?必須首先保證人能真實的表達自己,有自由選擇和行動的權利,他才能達致“善”或“惡”,否則他只是一個空殼式的道德模范罷了。因此,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取消對個人價值判斷的干涉是在恢復人的尊嚴。所以,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已經沒有固定的“好”人的標準,尊重個性化和多元的價值觀更為重要。

在拜占庭將軍問題中可能產生叛徒,但我們并不需要找到叛徒,對他進行暴力懲戒或道德譴責,數學算法直接防止了他的欺騙行為可能對他人和集體造成的傷害,這是區塊鏈的倫理價值所在,我們可以真實的做“壞壞”的自己。

存在主義進一步說,人在為自己作出選擇時,也為所有其他人作出選擇。比如我決定結婚,盡管這一決定只是根據我的處境和情感作出的,但我不僅在為自己承擔責任(commitment),而且表達了我對婚姻制度的認可,從而影響了他人。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 代表一個“主觀性”,而世界便是“主觀性”林立的分布式的世界。區塊鏈制度保證了每個節點都能平等的參與治理和表決,當每個人(person)都成為具備表達和表決權的人(man)時,由此組成的集合體(collectivities)也開始富有人性。過去,在提到古雅典的城邦民主時常要強調其小國寡民的地理特點是實現直接民主的前提,而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完全有望突破物理條件的限制,將全球公民接入網絡社區實現民主投票和協同治理。

在傳統經濟學中,資源稀缺,私欲膨脹是基本假設,競爭并攫取資源的所有權是主 題。而在當今時代,隨著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發展,認知與資源盈余的出現,未來的趨勢是合作并共享資源的使用權。而共享經濟形態亟需建立全球性的信用共識,因此我們尋找到人類文明最大的公約數——數學。區塊鏈是一個對人性悲觀卻非常真誠的協議。既然沒有辦法逃避選擇,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人就必須為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一切行為”承擔責任“,與其信權威、信上帝、信他人,還不如信數學、信自己、信理性。

如果說市場機制這個基礎協議解放了個體“私欲”,通過價格和競爭激發了每個節點創造財富的能動性,那么區塊鏈機制這個基礎協議便通過分布式的信用公證,使互不信任的節點間進行大規模協作成為可能,這可以激發共享經濟和協同治理的巨大潛能。區塊鏈基礎協議可以運用的領域從經濟、金融向政治、社會拓展,比較突出的領域有共享經濟、物聯網、,去中心化社會(DAS,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Society)、區塊鏈婚姻認證(可用于有爭議性的 LGBT 婚姻)等等概念,這是一場正在發生的革命。

從區塊鏈進化史來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區塊鏈 1.0:可編程貨幣

比特幣的出現第一次讓區塊鏈進入大眾視野,而后產生了萊特幣、以太幣等數字貨幣。區塊鏈構建了一種全新的去中心化的數字支付系統,使隨時隨地的貨幣交易、低成本的跨國支付成為可能。

區塊鏈 2.0:可編程金融

將“智能合約”的理念加入區塊鏈中,形成了可編程金融。有了合約系統的支撐,區塊鏈的應用范圍開始從單一的貨幣領域擴大到涉及合約功能的其他金融領域。比特股、以太坊、合約幣等新概念的出現,讓區塊鏈技術得以在包括股票、清算、私募股權等眾多金融領域嶄露頭角。

區塊鏈 3.0:可編程社會

“去中心化”功能及“數據防偽”功能在其他領域逐步受到重視。區塊鏈的應用不僅局限在金融領域,而是可以擴展到任何有需求的領域中去,如公證、仲裁、審計、域名、物流、醫療、鑒證、投票等領域直至整個社會。在這一應用階段,人們試圖用區塊鏈來顛覆互聯網的最底層協議,并試圖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物聯網中,讓整個社會進入智能互聯網時代,形成一個可編程的社會。

總而言之,由于區塊鏈機制將人之間的信用建立在了公開透明的算法之上,在所有涉及強信任服務的方面,比如合約、資產轉移、身份認證、投票選舉等,都可以運用區塊鏈機制。

以婚姻為例,婚姻一般意味著雙方通過合約綁定在一起,他們共享賬戶、地契,通過制定育兒、養老合約等確保未來安全的在一起。2015 年 10 月,在美國佛羅里達的迪士尼樂園,全球第一例比特幣婚姻被提交到區塊鏈上,誓言被寫入文本注釋字段,嵌入了 0.1 比特幣的交易中,因此將永遠出現在區塊鏈賬本里。區塊鏈代替了政府、教會的見證功 能,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公平和自由。

然而,我們也要注意到,區塊鏈的算法信任只可以用于婚姻合約,卻無法保證愛情的忠貞,比如對精神出軌的違約行為它是無能為力的。佛教比科學可能在這個方面更有發言權,世界的實相是流動的事件,而不是靜止的物件,一段關系的生滅常斷,依賴不同的緣起條件,而人的心理活動(受、想、行、識)更是無常,想簽訂算法合約來維系情感關系本就是該破除的“我執”,能在分開之后說一句“愛過”已是仁至義盡。真實的情感交易也許從未發生,所以無法由他人為你見證、蓋戳。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確給人類帶來很多變革,但問世間情為何物,機器人(14.030, -0.22, -1.54%)如何能懂?

關鍵字:金融互聯網革命

本文摘自:新浪新聞

x 區塊鏈大革命:從互聯網金融到個體解放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區塊鏈企業動態 → 正文

區塊鏈大革命:從互聯網金融到個體解放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10-26 08:08:25 本文摘自:新浪新聞

互聯網金融與區塊鏈

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已然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概念,不知有多少公司正假其之名而行。它也因此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一說到P2P便想到卷了錢就跑的偽高科技公司,一提到第三方支付就想到巨頭們群雄爭霸的各“寶寶”,整個行業都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態,充滿生機又令人不安。

僅僅從直覺上感受一下“互聯網”和“金融”兩個行業,便可以發現兩者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互聯網代表一種開放的,協作共享的文化,碼農的標配是 T 恤和拖鞋;金融則代表一種保守的,等級森嚴的文化,哪怕是金融民工也得西裝革履。為什么會這樣呢?

這得從金融的本質談起:金融是人們在不確定的環境(跨越時間、空間)下對價值進行交換的活動,而價值交換的兩大前提是“信息”和“信任”。最原始的交換是以物易物,比如用一頭羊換一只雞,可是供需很難直接匹配,所以人們開始尋找可以作為等價物的媒介,如貝殼、金銀等作為價值交換的載體。再后來,交易規模擴大,由于金銀等物質攜帶起來不夠安全方便,紙幣等信用貨幣及銀行等金融中介應運而生,雖然紙幣本身沒有價值,但由可靠的“中心化機構”為其背書,一張薄薄的紙也成了價值的載體。到了網絡時代,連一張薄薄的紙都變得可有可無了,價值轉移過程變成了單純的“記賬”行為。當我們刷卡、用支付寶或 Apple pay 時,并沒有支付任何實物,只是云端賬本里的數字發生了變化。由此可見,在金融交易中信息不對稱、交易費用、風險控制等因素促成了中介的產生,比如交易所、公證人、托管機構、第三方支付平臺等,但其物理形態是不斷演變的,最終可能被數字取代。

現在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為什么金融民工都會穿西裝革履,但互聯網巨頭馬克扎克伯格卻穿著T恤拖鞋呢?

金融民工穿西服和銀行的樓蓋的金碧輝煌的原理是一致的,因為需要增加客戶對中心化機構的信任。如果人們不相信銀行的償付能力,可能就會發生擠兌導致銀行破產;如果人們不相信政府的能力,法幣便會貶值如廢紙;如果美國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美元便無法成為全球流通的世界貨幣。這種基于對一個單點中心的信任而建立起來的信用共識,逼迫金融中介去營造一個高大上的形象。

而互聯網的本質又是什么呢?在互聯網介入金融事務之前,它只是信息的搬運工,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迅速生成和復制信息到全世界,但無法解決價值轉移的問題。所謂價值轉移,就是在網絡中將有價值的東西從一個地址轉移到另一個地址,完成信息所有權的轉移。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所依托的TCP/IP協議不能實現信息確權,這讓資產的交換變得很困難。比如,大家可以在網上隨意下載 mp3,這使得唱片業受到很大的沖擊。在網絡上連一首歌曲的產權都無法得到保護,更不用提涉及到更大價值的其他金融資產的轉移。所以互聯網最初沒有任何信用背書的職能,便不需要穿的西服筆挺營造一個高大可靠的形象。

然而,當互聯網開始涉足金融行業,信用的問題就尤為重要了。如果說電商是利用互聯網低成本的擴大流量和規模,那互聯網金融的突出優勢在于它可以依靠大數據來廉價的做信用評估。傳統銀行在信用評估時花費的成本非常高,不僅要收集個人的職業、收入等信息,還要搜集線下較難捕捉的消費、信貸記錄,因此成本也很高。但阿里等互聯網企業輕松掌握線上商城的所有交易數據,可以廉價的為個人進行信用畫像,從而降低了提供金融服務的門檻,更好的滿足了人們小額借貸的需求。然而,我們發現,互聯網金融公司正在形成一個個數據孤島,我們無法掌控自己的信用數據,互聯網巨頭形成了獨立的價值閉環,逐漸變成不依靠西裝和高樓賺取信任,卻憑借數據掠奪能力而建立權威的中心化機 構。

由此可見,互聯網金融的演變并不是單純的利用互聯網技術去除傳統金融中介的單向過程,而是動態的譜系概念。光譜一端是金融中介和中心,另一端是瓦爾拉斯一般均衡對應的無金融中介和中心情形,介于光譜兩端之間的所有金融組織形式,都屬于互聯網金融的范疇,傳統金融中介、互聯網公司、每個交易主體都在互相博弈,尋找動態平衡。

互聯網精神強調的從來都不是一家獨大,TCP/IP 協議利用開放代碼將自由和平等的價值觀變得程序化和可執行化,如果互聯網企業控制個人數據形成新的壟斷取代舊的中 心,簡直是在叛變“革命”。在可預見的未來里,金融的完全去中介是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的,發展的趨勢應是向開放的多中介和服務型的弱中心演變,這不僅是技術問題,也是一個建立新規則的問題。

將信用公證的權力從權威手里轉到每個個體手上,才能削弱中心的權力。既然價值交換可以簡化為“記賬”行為,可不可以建立一個分布式的透明的公共賬本,由互聯網上的各個節點來記賬和公證,在保護個人自由的同時搭建信用共識呢?

區塊鏈便是這樣一種應運而生的嘗試,一套公開透明數學(算法)或許可以成為全人類信用共識的基礎。

在區塊鏈加密技術出現之前,互聯網上的信息拷貝起來是零成本的,數字資產具有無限可復制性,如果沒有可信賴的第三方監督,我們無法確認一筆數字現金是否被花掉,這就是“雙花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區塊鏈參照了一個數學難題——“拜占庭將軍問題”的算法,該問題的背景是,總共有十個聯盟將軍,若想攻占強大的拜占庭,需要超過半數將軍同時圍攻才能成功。將軍們只能依靠信使來傳遞信息。如何才能防止受到叛徒欺騙而做出錯誤決策呢?數學家設計的算法是讓將軍在接到其上一位將軍標有進攻時間的信件之后,寫上同意或反對并蓋上的自己的圖章,然后把信轉發給其他所有的將軍,在這樣的信息周轉之后,最后會出現一個蓋有超過半數將軍圖章的信息鏈,以保證將軍們在互不信任的情況下達成共識。

區塊鏈的技術原理參考了拜占庭將軍問題的算法,提出了解決“雙花”問題的算法。為了保證每筆支付后錢包的資產一定少掉一部分,防止出現重復支付,中本聰提出通過蓋戳的形式來進行公證。而由誰來蓋這個時間戳呢?為了去中心化,中本聰提出全網記賬, 每個節點都可以來競爭蓋戳,互相認證。為了激勵大家參與記賬,會給搶到記賬權的人比特幣作為獎勵,計算機的算力越強搶到蓋戳權的可能性便越大。包含了一段時間交易信息的區塊被蓋上時間戳后,與上一個區塊首尾相連,最終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公開賬本數據庫。

以區塊鏈為基礎,人們正在互聯網上建立起一整套互聯網治理機制。包括(1)POW(Prove of 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如果要篡改區塊鏈上的數據,需要擁有超過全網51%的算力,這使得作偽的成本會高于預期利益)(2)互聯網共識機制(無需甄別好壞, 以共識來確保正確)(3)智能合約機制(以可編譯的程序代替合同,網絡自動執行合約)(4)互聯網透明機制(賬號全網公開而戶名匿藏)(5)密碼學,非對稱加密和公私鑰等技術等。區塊鏈的所有規則都建立在一個公開透明的數學算法上,雙方并不需要相信彼此或中心化媒介,他們的信任建立在對區塊鏈協議的共識上。

從數據發展的視角看,在第一階段,數據庫的類型是關系型(二維表格)的,數據量較少且無序,數據的價值并不高;到了第二階段,隨著 web2.0 的發展,數據收集、分析技術的提升,我們進入 NoSQL 的非關系數據庫階段,原本無關聯的數據成為可以分級分類的高質量數據,大數據的應用價值凸顯。但這兩個階段的主流數據庫仍是私密且中心化的,在這個架構上無法解決信用鴻溝的問題。而未來第三階段的區塊鏈數據庫,將使數據獲得基于全網共識的可信性,這將使資產唯一性證明成為可能,互聯網將從信息互聯網轉向價值互聯網,毫不夸張的講,我們正處在一個不亞于工業革命的重大轉折的早期階段。

有人說,區塊鏈將是互聯網金融的終結。盡管我們已經分析過互聯網金融并不是一個靜態的極端狀態,但這句話體現了區塊鏈對金融的重大意義,它讓參與者在無需建立信任關系的情形下,通過一個統一的賬本系統確保資金和信息安全。利用區塊鏈開源、透明的特性,參與者能夠驗證賬本歷史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這降低了系統的信任風險,可以規避當前互聯網金融 P2P 平臺的跑路、欺詐等事件;而且,區塊鏈交易被確認的過程就是清算、交收和審計的過程,這可以大大提升效率。例如,美國證券結算制度為 T+3,區塊鏈卻能將效率提升到分鐘級別,并讓結算風險降低 99%;同時,由于所有文件或資產都能夠以代碼或分類賬的形式體現,智能合約及自動交易可以在區塊鏈上實現。例如,智能合約可以把一組金融合同條款寫入協議,保證合約的自動執行和違約償付。最后,區塊鏈比單點中心的可靠性、容錯性高很多。在點對點網絡上有許多分布式節點,只要不超過 51%的節點同時出現問題,都不會影響整體運作。

目前,全球金融巨頭紛紛積極探索區塊鏈應用,比如包括巴克萊、高盛、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摩根士丹利等機構組成的 R3 CEV 聯盟,以納斯達克為首的證券交易機構也紛紛將區塊鏈技術引入證券市場,德勤等會計事務所密切關注區塊鏈在審計上的運用;在我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要部署重要力量研究區塊鏈,我國的分布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也在近期宣告成立。金融巨頭的參與不僅是為了防范被顛覆的風險,也是希望奪回被互聯網公司搶占的領地。而 Google、BAT 等互聯網公司卻不甚積極,因為他們現有的優勢正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區塊鏈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風險。這更體現了區塊鏈不僅是一項技術創新,其背后更是一套新規則的建立。

說到這里,可以發現,區塊鏈絕不僅僅可以運用在經濟金融領域,它是一個關于信任的底層協議,可以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造成沖擊。根據梅蘭妮?斯萬在《區塊鏈:新經濟藍圖》里的觀點,由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各種已有和將有的革新可以分為三類:1.0 是貨幣(貨幣轉移、匯兌、支付系統,如比特幣),2.0 是合約(在市場、金融領域的全方位應用,如股票、債券、產權、智能資產和智能合約),3.0 是超越金融經濟外的應用,特別是在政府、文化、健康等領域的應用。區塊鏈到底具備什么樣的社會和人文價值呢,請聽下回分解。

區塊鏈的人文和社會價值

雖然本文的題目里要求談談中本聰,但我認為中本聰到底是誰,他創建這個“世界” 規則的目的何在并不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話題,一百個人讀哈姆雷特(中本聰)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中本聰),在區塊鏈世界的邏輯里,中心、權威、首創者、精神領袖都不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關注區塊鏈的人動機各不相同,有想靠其投機賺錢的商人,也有對金融和技術創新感興趣的金融從業人員與碼農 Geek,還有就是無政府主義者、自由主義者等熱愛區塊鏈背后所蘊含的意識形態的人。

信任,其實就是彼此相信對方不做出傷害到我的欺詐和違約行為。信任產生包含三個層面,一:對方沒有欺詐的動機;二:對方有欺詐的動機卻不敢或不愿真的去行動;三: 對方不僅有動機,還真的做出欺詐行為,但由于各種客觀原因,沒有對我造成傷害。

傳統的防止欺詐的方法針對這三個層面布局了一些制度設計。第一層防心魔靠的是道德教化,不讓你產生違約的動機,第二層靠第三方強權,不管是法律還是暴力,都在提升違約成本而阻止你開展行動。第三層是外部補償,比如買保險,由第三方補償來規避風 險。

但我們發現,這些制度設計都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個人的自由意志。我們得去遵守一些有局限性的“道德規范”,活在他人的評價體系里;我們要依賴第三方權威,否則無人幫我們申冤和規避風險。這依賴的是一種中心化的思維方式。

而區塊鏈技術,是對個體自由的極大伸展。個體不僅可以保留欺詐的動機,甚至可以真的采取欺詐行動,然而最后一道防火墻(區塊鏈機制)可以消解節點的欺詐和違約對他人造成傷害的可能性。

解除第三方權威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彷佛聽到尼采說“上帝死了”一樣令人激動。

19 世紀時,便有人說:“上帝是一個無用而且很花錢的假設,因此我們不需要他。”盡管沒有了上帝,我們依舊要共同遵循某些規則,只是這些規則不再來源于“超驗”的上帝, 而是基于對科學和個人理性的共識。

擺脫對他人的信任而達成合作也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彷佛給“他人即地獄”的困境找到了出口。設想,如果圍攻拜占庭的將軍們可以聚在一起開會,我們會看到一場爾虞我詐的鴻門宴。人在群體生活中為了達成共識必須得主動(基于道德、同情等)或被動(迫于法律、暴力)而妥協。很多公共美德,如“誠信”、”寬容“、“互助”,本質上只是為了減少人們在交往中產生的摩擦而進行的制度設計。個人不得不出讓一部分自由意志來達成合作。

為了整體的“和諧”,我們都得背負道德、習俗的十字架,戴上面具示人。有沒有可能通過設計一個機制,讓我們更真實的面對自己的“私心”和“雜念”,在交往中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呢?

我認為是可能的,在“私心”方面,亞當斯密通過建立“市場機制”這一套基礎協議,假設每個人都只是從自我出發,最大程度的追求效用的“自私的人”,我們不需要偽裝成禁欲系或愿意為了集體無私奉獻的螺絲釘。沒有“合作社”監督你每日做工,給公分作為激勵;也不需灌輸“勞動最光榮”之類的道德教化。只要搭建了市場和價格機制這一基礎協議,個體和集體利益就不再是彼此沖突,而是相互促進的。我國的改革開放便是認同了市場機制這個“基礎協議”的偉大嘗試,事實也證明自由競爭是一種主動的,內生性增長的機制,“群集智慧”遠遠超過了“中心智慧”的財富創造能力。

這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是不是只要能開發出另一套基礎協議,便有可能解放人類的“雜念”——主觀的道德判斷(moral core),我們不必與他人達成價值判斷上的共識,卻不會傷害到別人也不妨礙整體的合作呢?

比如,我承認我不是個“好”人,我會騙人,而且我不覺得“欺騙”一定是錯誤的, 我甚至還認為別人無權干涉我對“欺騙”行為的價值判斷,盡管我如此傲嬌,我們卻依舊可以合作并完成交易。換句話說,可不可能不僅消解第三方權威的背書,也不依賴海誓山盟或“人品”(一種基于口碑的信用憑證)而實現陌生人間的合作。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要這樣呢?聽媽媽的話,做一個講誠信的好人難道不是我們該做的嗎?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因為這關系到“善”“惡”的標準究竟是什么,“誠信”是不是在任何情境下都是正確的,道德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等哲學問題。

如果我們一輩子都待在一個小村莊里,這種道德哲學上的爭論可能毫無價值。但在互聯網將全球人類聯系在一起,跨國跨種族跨文化交流成為常態的時代,我們會發現所謂的

“道德”“習俗”甚至“法律”都有很大的時代與地域局限性,無法滿足大規模的陌生人之間協作的要求。薩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說,如果我們沒有選擇的自由, 便不需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哪怕我做了惡,也不是出于我自由意志的選擇,那么我何罪之有?必須首先保證人能真實的表達自己,有自由選擇和行動的權利,他才能達致“善”或“惡”,否則他只是一個空殼式的道德模范罷了。因此,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取消對個人價值判斷的干涉是在恢復人的尊嚴。所以,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已經沒有固定的“好”人的標準,尊重個性化和多元的價值觀更為重要。

在拜占庭將軍問題中可能產生叛徒,但我們并不需要找到叛徒,對他進行暴力懲戒或道德譴責,數學算法直接防止了他的欺騙行為可能對他人和集體造成的傷害,這是區塊鏈的倫理價值所在,我們可以真實的做“壞壞”的自己。

存在主義進一步說,人在為自己作出選擇時,也為所有其他人作出選擇。比如我決定結婚,盡管這一決定只是根據我的處境和情感作出的,但我不僅在為自己承擔責任(commitment),而且表達了我對婚姻制度的認可,從而影響了他人。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 代表一個“主觀性”,而世界便是“主觀性”林立的分布式的世界。區塊鏈制度保證了每個節點都能平等的參與治理和表決,當每個人(person)都成為具備表達和表決權的人(man)時,由此組成的集合體(collectivities)也開始富有人性。過去,在提到古雅典的城邦民主時常要強調其小國寡民的地理特點是實現直接民主的前提,而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完全有望突破物理條件的限制,將全球公民接入網絡社區實現民主投票和協同治理。

在傳統經濟學中,資源稀缺,私欲膨脹是基本假設,競爭并攫取資源的所有權是主 題。而在當今時代,隨著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發展,認知與資源盈余的出現,未來的趨勢是合作并共享資源的使用權。而共享經濟形態亟需建立全球性的信用共識,因此我們尋找到人類文明最大的公約數——數學。區塊鏈是一個對人性悲觀卻非常真誠的協議。既然沒有辦法逃避選擇,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人就必須為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一切行為”承擔責任“,與其信權威、信上帝、信他人,還不如信數學、信自己、信理性。

如果說市場機制這個基礎協議解放了個體“私欲”,通過價格和競爭激發了每個節點創造財富的能動性,那么區塊鏈機制這個基礎協議便通過分布式的信用公證,使互不信任的節點間進行大規模協作成為可能,這可以激發共享經濟和協同治理的巨大潛能。區塊鏈基礎協議可以運用的領域從經濟、金融向政治、社會拓展,比較突出的領域有共享經濟、物聯網、,去中心化社會(DAS,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Society)、區塊鏈婚姻認證(可用于有爭議性的 LGBT 婚姻)等等概念,這是一場正在發生的革命。

從區塊鏈進化史來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區塊鏈 1.0:可編程貨幣

比特幣的出現第一次讓區塊鏈進入大眾視野,而后產生了萊特幣、以太幣等數字貨幣。區塊鏈構建了一種全新的去中心化的數字支付系統,使隨時隨地的貨幣交易、低成本的跨國支付成為可能。

區塊鏈 2.0:可編程金融

將“智能合約”的理念加入區塊鏈中,形成了可編程金融。有了合約系統的支撐,區塊鏈的應用范圍開始從單一的貨幣領域擴大到涉及合約功能的其他金融領域。比特股、以太坊、合約幣等新概念的出現,讓區塊鏈技術得以在包括股票、清算、私募股權等眾多金融領域嶄露頭角。

區塊鏈 3.0:可編程社會

“去中心化”功能及“數據防偽”功能在其他領域逐步受到重視。區塊鏈的應用不僅局限在金融領域,而是可以擴展到任何有需求的領域中去,如公證、仲裁、審計、域名、物流、醫療、鑒證、投票等領域直至整個社會。在這一應用階段,人們試圖用區塊鏈來顛覆互聯網的最底層協議,并試圖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物聯網中,讓整個社會進入智能互聯網時代,形成一個可編程的社會。

總而言之,由于區塊鏈機制將人之間的信用建立在了公開透明的算法之上,在所有涉及強信任服務的方面,比如合約、資產轉移、身份認證、投票選舉等,都可以運用區塊鏈機制。

以婚姻為例,婚姻一般意味著雙方通過合約綁定在一起,他們共享賬戶、地契,通過制定育兒、養老合約等確保未來安全的在一起。2015 年 10 月,在美國佛羅里達的迪士尼樂園,全球第一例比特幣婚姻被提交到區塊鏈上,誓言被寫入文本注釋字段,嵌入了 0.1 比特幣的交易中,因此將永遠出現在區塊鏈賬本里。區塊鏈代替了政府、教會的見證功 能,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公平和自由。

然而,我們也要注意到,區塊鏈的算法信任只可以用于婚姻合約,卻無法保證愛情的忠貞,比如對精神出軌的違約行為它是無能為力的。佛教比科學可能在這個方面更有發言權,世界的實相是流動的事件,而不是靜止的物件,一段關系的生滅常斷,依賴不同的緣起條件,而人的心理活動(受、想、行、識)更是無常,想簽訂算法合約來維系情感關系本就是該破除的“我執”,能在分開之后說一句“愛過”已是仁至義盡。真實的情感交易也許從未發生,所以無法由他人為你見證、蓋戳。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確給人類帶來很多變革,但問世間情為何物,機器人(14.030, -0.22, -1.54%)如何能懂?

關鍵字:金融互聯網革命

本文摘自:新浪新聞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溪县| 汉寿县| 逊克县| 英吉沙县| 平凉市| 泊头市| 登封市| 南康市| 芜湖县| 黄石市| 双柏县| 苍梧县| 商丘市| 绥化市| 尼玛县| 临海市| 丰顺县| 丹东市| 黔西| 太白县| 麦盖提县| 丘北县| 九台市| 阿城市| 平安县| 大洼县| 潼南县| 屏南县| 孝感市| 揭阳市| 湘潭市| 珲春市| 茂名市| 泰来县| 开鲁县| 宜春市| 汤阴县| 黎平县| 融水| 伊金霍洛旗| 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