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的電動化是交通革命和能源革命共同的發展趨勢。現在,我國內河和長江沿線、港口已經在逐漸岸電化,國家電網公司在去年11月建設的長江三峽船閘的岸電已經投入試運行,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岸電工程。
客輪也第一次出現了電動,江蘇泰州制造的客運船在上個月就交付使用,充一次電可航行120公里。客運和貨運在小噸位電動化以后,技術上會迅速向大噸位發展,從而進一步向沿海貨輪、近海貨輪發展。
除了車和船,電動飛機到2030年完全可以實現商業化運行,2030年波音公司預計推出商業化的電動飛機線路。
特斯拉總裁埃隆·馬斯克就曾經說:“除了火箭,所有交通工具都可以電氣化。”站在技術發展的當下看來,火箭也可以電動化。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就有專門的實驗室研究等離子的火箭推動,并已經進入實驗階段,或許以后星際飛行的動力是等離子推動,是電動的。所以我們推斷——只要是交通的,都可以電動化。
隨之而來的就是,儲能和智能電網所構成的移動能源互聯網呼之欲出。據預測,到2030年,電動汽車銷售量會突破150萬輛,保有量會突破8000萬輛。但這僅是預測最低值,2030年中國電動汽車的保有量有可能超過1億輛。這1億輛電動車的功率將超過10億千瓦。2040年,電動車保有量有可能超過2億輛,相當于100個三峽電站。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這100個三峽電站是在移動的,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
如何應對巨大的移動電源?研究者們嘗試將智能化因素加進去,如今已經開始呈現出移動能源互聯網的發展雛形。每一臺電動汽車都應該是一個移動的發電終端,現在V2G(電動汽車入網)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障礙,在實驗室、示范站已經完全能夠實現,現在V2G唯一需要的是政府的電價政策。下一步怎么上網?如何與電網進行調度互動?
移動能源互聯網隨后就會提出下一個問題,每一臺電動車如果都可以充電、放電,那么每一臺電動車就變成了能源的使用和生產者,變成每一個電源。帶來的直接問題是,如果有一萬臺電動車同時與電網互動,目前的調度基本上就會停止運轉。如果到了2030年,1億臺電動車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與電網互動,那我們如何能支持這個體系?
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移動電源,這是區塊鏈技術在工業領域最有力的落地。未來,電網與電車的互動,這個調度一定需要一個超級大腦。區塊鏈技術就可以把物理世界的電網、電動車,真實地映射到虛擬世界。物理世界處理不了1億臺設備同時互動,而在虛擬世界通過智能技術是可以做到的。
為此,國家電網電動汽車公司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能源區塊鏈實驗室,其1.0的產品已經研究成功,并已經把區塊鏈邊緣計算的設備裝到了互動充電樁上。目前還沒有模塊化,體積還比較大,等將來模塊化以后,就會做成像指甲蓋一樣。
去年5月31日,我們產生了世界上第一個能源區塊鏈Hash值,這個Hash值是世界上第一個產生的能源區塊鏈的Hash值,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用化的能源區塊鏈平臺。第一階段是上樁,把區塊鏈裝到樁上去;第二階段是上儲能、上電池;第三階段就是上車,到車的動力系統。如果這三步走完,未來車的充電就不會再掃碼,也不會再掏出手機支付,將會實現初步無感的、智能的、安全的充電和支付。目前我們已經跨入了第二個階段,下一步將根據電網整體智能化發展,把區塊鏈技術作為未來移動能源互聯網的核心支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