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區塊鏈會率先顛覆金融領域
由F區塊鏈技術最早來自比特幣,所以最早接觸和應用的大多是金融機構。現在傳統的金融行業中涉足最多的是銀行、證券交易和登記的環節。目前醫療、供應鏈、物聯網、游戲,政務、公證、社交、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應用多處于初級或概念設立階段。據科技行業并購咨詢機構Magister Advisors估計到2017年,銀行投人區塊鏈開發的經費將超過10億美元,是所有企業軟件板塊發展速度最快的。
2015年9月建立的初創公司R3 CEV 發起R3 區塊鏈聯盟,至今已吸引了包括富國銀行、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摩根士丹利、加拿大皇家銀行、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等43 家銀行巨頭參與,著手為區塊鏈技術在銀行業的使用制定行業標準和協議。納斯達克在2015年12月30日也完成了基于區塊鏈平臺的首個證券交易,對于全球金融市場的去中心化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區塊鏈股票交易嘗試。
除了為金融交易帶來高透明度、高安全性、降低欺詐風險之外,區塊鏈技術還能夠幫助提高效率和減少開支。2015年6月,西班牙桑坦德銀行發布的研究報告提出,截至2022年,區塊鏈技術通過減少跨境支付、證券交易以及合規中的成本開支,每年能為銀行業節省150億~200億美元。
國內首個區塊鏈項目“小蟻”的創始人達鴻飛認為,“區塊鏈技術普及后對銀行業的影響是變革性的,金融的底層基礎架構會發生變化,原有的一些角色將來可能就不再需要了,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角色,所以對底層會造成很大的變化”。比如金融業中有一些登記結算機構,如A 股市場里的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債券市場的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這一類機構完全可以被區塊鏈技術取代。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就正在與一個叫數字資產控股(DAH) 的區塊鏈初創公司合作,由DAH 提供技術為他們建造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清算和結算系統。
傳統金融互聯網化的意義在于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擴大金融服務范圍、提高金融服務質量等。而區塊鏈技術的嵌入則可能會將互聯網金融的意義深化。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可通過程序化記錄,儲存、傳遞、核實、分析信息數據,從面形成信用。相較于傳統的信用形成方式,區塊鏈可省去大量人力成本、中介成本,所記錄的信用信息更為完整、對以造假。
舉例來說,當我們申請貸款時,需要提供相應的信用信息,這就需要依靠銀行、保險或征信機構所記錄的相應信息數據。但其中存在著信息不完整、數據不準確、使用成本高等問題,而區塊鏈的用處在于依靠程序算法自動記錄海量信息,并存儲在區塊鏈網絡的每一臺電腦上,信息透明、篡改難度高、使用成本低。因此,申請貸款時不再依賴銀行、征信公司等中介機構提供信用證明,貸款機構通過調取區塊鏈的相應信息數據即可。
在審計方面,公司不需要招聘專門的審計人員來公司內部審核賬本,所有交易都可以集中記錄儲存在內部的區塊鏈。由于區塊鏈具有不可逆性和時間郵戳功能,會計事務所等外部審計人員和監管機構通過跟蹤這些區塊鏈可以實時監控公司賬本,同時機構可以借此大幅減少對于審計員審核金融交易的依賴,將審計業務變得更有效率。
R3 CEV組建區塊鏈聯盟的目的就是要做一個全球的去中心化的實時結算清算系統。目前,如果要匯款到國外,即變匯是需要通過SWIFT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 系統的,這個過程往往需要t+1或者t+2,甚至1+3。如果使用區塊鏈技術,理論上就可以實現實時結算和清算,相當于一個全球的支付寶體系。在這種理想狀況下,銀行是獲利最大的,因為他們不用通過SWIFT 系統,首先是極大地降低了成本,同時由于實時結算,也減少了來自對手的風險。這種全球的去中心化的實時結算清算系統能夠讓全球的金融體量上一個新的臺階。
在中國的區塊鏈創業圈中,一位名為Certchain 的全自動鑒證服務項目致力于不依靠第三方介入,以數學算法免費對信息數據的真實存在提供證明,其官網介紹稱,“對任意文件和任何信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用純是供匿名且安全的存在證明,并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無須任何第三方介人,能夠便捷和以極低成本證明某個人對任意類型文件的所有權。”
“區塊鏈本質上就是交易各方信任機制建設的一個完美的數學解決方案。”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發起人肖風認為,“一是用純數學算法來建立各方的信任關系; 二是交易各方信任關系的建立完全不需要借助第三方; 三是建立信任關系的成本幾乎為零。這也正是我預言的區塊鏈將幫助達成互聯網金融終極模式的核心所在。
以區塊鏈為基礎,再加以輔助方法可在互聯網上建立智能合約機制,用程序代替合同,當約定的日期、條件一旦達成,網絡自動執行合約,金融活動由交換數據變成交換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