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期待著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如此高科技的東西是否最終會給人類帶來威脅?”,威脅論的聲音此消彼長。如此看來,將分布式網絡的權力賦予給人工智能,似乎潛藏著未知的風險。
還記得在鬧得沸沸揚揚的Facebook事件,扎克伯格被指責通過算法進行定向投放,控制用戶投票風向,進而干擾美國總統大選。該平臺為自己的用戶和海量數據,利用人工智能,實施非常有效和大規模的公眾控制。
定向推送已經成為企業去宣傳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了。因為當今的互聯網,就是根據用戶的喜好、鏈接來定制的,誰的調查更細更厲害,誰就有能力占領更廣闊的市場,一切向壟斷看齊。當Facebook事件出現后,人們不禁要問:互聯網推送到的東西是真實的嗎?
所有的信息都是被數據分析后得知的,Facebook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先進令人感到不適。國內的互聯網巨頭正在你追我趕,換言之,人工智能馬上要掌控每個在“網上沖浪”的小伙伴了。
想讓我看到什么就讓我看到什么,大數據下,用戶沒有了選擇權,也沒有公平可見。每個人面對的都可能是不同的“世界”。人們不禁發問,建立去中心化的網絡是否能夠解決被控制的問題?像Facebook這樣的傳統投票機制,能否通過分散式的節點來達到共識,避免諸如腐敗和控制的這類操作?
然而,類似Sybil攻擊這類的問題還亟待更好的解決辦法。Sybil攻擊是對區塊鏈去中心化網絡安全威脅最大的攻擊方式之一,它指的是Peer to peer中偽造節點的安全系統威脅。即少數節點控制多個虛假的身份(創造多個賬戶),進而影響大多數節點,控制網絡。
建立在現有“個人身份”系統上的身份顯然不能避免造假,先不說全球有多少人沒有注冊身份,就說假身份冒充事件,就已經層出不窮,在黑市上交易。身份的造假早已成為了一個成熟的鏈條。
而達成區塊鏈上的共識,應當意味著世界各個地方都能夠部署節點。如果人類節點的共識得到廣泛采用,從無邊界民主到加密點對點貸款的社會應用就會成為現實。
互聯網先驅約翰-佩里-巴洛(John Perry Barlow)曾在1996年發表過《網絡空間獨立宣言》,開頭就令人振奮: “工業世界的政府們,你們這些令人生厭的鐵血巨人們,我來自網絡世界——一個嶄新的心靈家園。作為未來的代言人,我代表未來,要求過去的你們別管我們。在我們這里,你們并不受歡迎。在我們聚集的地方,你們沒有主權。”
然而在互聯網上,人工智能的發展讓“巨人們”的藤曼傳播地更加野蠻和肆意,然而能夠對抗它的區塊鏈,也同樣存在著不小的風險,一切都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