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已經火了這么長時間,但是真正的應用落地還是很少。
區塊鏈應用落地難,主要的原因是:技術正在完善,應用成本太高,不如中心化的運行效率。
區塊鏈技術要想落地應用,就必須提高處理數據數量和效率,就要允許更多節點參與其中,但節點越多,就越難形成共識,處理數據的效率就越低,這似乎是一條死胡同。
所以,現在幾乎所有的技術公司都在研究:如何在去中心的運行環境中,讓越來越多的節點可以更高效地執行操作命令,以此來滿足商業化應用的效率。
此外,在去中心化的環境中,還需要解決安全穩定的問題,比如,遭受攻擊導致的風險,數據上鏈不真實等等……
真正的區塊鏈應用是什么?
首先,我們來對比,當下普遍使用的互聯網應用和區塊鏈應用:
通俗來理解,在中心化的互聯網應用中,我們能在百度快速地搜索到很多信息。是因為百度購買了大量服務器和數據庫,用來儲存海量數據,并通過互聯網保證傳輸速度。
所以,我們每臺電腦和手機,都需要與百度的服務器產生鏈接,從而得到服務。而百度也需要花費大量資金和人力去維護這個龐大的服務器。
那自然而言,百度就有絕對的權限來訪問我們的電腦和手機,通過獲取數據給我們匹配相應的服務,而我們的隱私數據就這樣被獲取了。
各種互聯網公司給我們提供各種數據,同時掌握了我們各種數據,如:百度掌握了搜索數據,騰訊掌握了社交數據,阿里掌握了消費數據……
但區塊鏈應用完全不是這種模式。
如果區塊鏈應用在搜索領域的話,百度就不會擁有海量數據,而是搭建一條數據鏈。
然后,我們用戶可以選擇加入這條數據鏈,把我們電腦和手機上的數據在這條鏈上共享。比如:醫療知識、理財知識等等……
最后,當有人需要這類數據時,由對方直接獲取你所愿意共享的數據。
這樣的話,百度就不需要部署昂貴的服務器了,節省了極大成本,也做不了競價廣告排名。共享數據的個人還能得到相應獎勵。
這就是區塊鏈化的搜索應用。當然了,區塊鏈技術可以應用在其他很多領域。
但關鍵的是,區塊鏈技術還不能支持如此海量的數據處理。
舉個例子來說,目前Bitcoin(比特幣)的交易速度的每秒是3到7筆,以太坊的開源系統的交易速度是20筆每秒,比主流銀聯支付26.5萬筆每秒的處理速度,差的是非常的遠。
這還只是交易的數據,那就別提其他更為復雜的數據處理速度了。這一點,如果說不能夠取得突破的話,區塊鏈的很難有大規模的普及。
但區塊鏈也不一定適用所有的領域,而且,在具體應用的時候,也可以摒棄去心化的模式,而保留不可篡改、追溯驗證等等其他特性。
區塊鏈應用落地的進展
這要分兩方面來說,一是技術層面,二是法律監管層面。
在技術層面,現在幾乎所有開發公鏈的公司都在研究同一個問題:如何在區塊鏈網絡中提高數據處理的速度和效率。
因為每產生新的數據交互,都需要驗證此前所有區塊內的數據,這才能保證有商業價值。
它們在方向上都是,在保證數據不可篡改的前提下,尋找或發明新的共識算法。
比如:EOS,它選取了21個超級節點來維護整個EOS,也不需要通過所有節點的共識,這樣的話,數千節點只需要鏈接其中一個節點,也能讓這個機制運行下去。
當然了,還有很多公司都做出了不同的共識方案,比如:seele的神經共識算法,就不一一列舉了……
為了便于理解目前已經產生的幾種不同的共識機制,可以與國家治理對比來看:
第二:在法律監管層面。目前來看,主要監管的其實是各類數字代幣,這方面肯定要嚴監管,但這只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的一小部分。
區塊鏈技術在其他方面可以有很多應用的場景,但受限于技術也正在不斷迭代發展。所以,目前正處在制定和統一各類技術標準的階段。
但這涉及到具體應用領域的監管,比如:網約車剛出現的時候,也遇到了監管的問題,這除了涉及到互聯網技術,還涉及到出租車行業的監管。
所以,區塊鏈進入任何一個行業,可能都需要在這個行業制定新的標準和監管手段,無論是在支付、物流、農業還是保險……
區塊鏈技術的前景
創新工場的李開復博士有個觀點很有意思,他說,人工智能何時替代生產線上的工人,取決于人工智能的成本何時小于一個工人一年的工資成本。
區塊鏈同理,當它處理數據的效率,可以媲美中心化處理的效率時,它比中心化成本更低,也更加準確,這時,區塊鏈技術就可以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
但任何新興技術在前期都是會被質疑,這也是區塊鏈技術想要達到真正落地狀態必經之路。
區塊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還是很好的,但是在更多行業中的應用模式,目前還不是很能夠明確,需要一段時間的效果來證明。
因此,它在產業中的應用可能是漸進的,而不是突然改變。可能是提高實體經濟的工具,改善生產關系,而不是憑空生成一種新的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