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每一次底層技術的變革往往都會帶來一波產業性革新,區塊鏈作為繼互聯網之后再一次引發革命的新技術,必定促使各行各業進行蛻變。很多敏銳的資本已經牢牢盯住這一行業,先驅者也早已開始布局。
不過,更讓公眾關心的是,區塊鏈將如何落地,如何做到服務實體經濟,又如何給每個人帶來助益。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如今區塊鏈是真的來了,并且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各地積極布局
“區塊鏈我們一直都堅信它會是在繼互聯網之后能夠帶來波瀾壯闊的一輪革命的技術,我們也非常堅信區塊鏈能夠為實體經濟服務,切切實實地去影響到身邊的每一個人。”作為區塊鏈行業的先驅者,火幣集團COO朱嘉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以海南、貴州、湖南為例,這些地方成立了以區塊鏈為載體的產業聯盟,先后探索區塊鏈服務實體經濟,其他省市亦在加緊布局。
“整體來說這個產業中國是主要的引擎之一,現在主要就是看中國跟硅谷,但從產業集中度來講是中國更加集中,海南的布局很有可能是集聚產業效應,是引領西方的大布局。”火幣全球站CEO翁曉奇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行業監管難題
盡管區塊鏈概念如火如荼,炙手可熱,諸多上市公司亦紛紛加入這場全球的區塊鏈盛宴,企圖分得一杯羹。但擺在眼前的問題是,新生事物的誕生在監管上存在諸多問題。
一直從事于法律和區塊鏈研究的最高人民法院博士后楊錦炎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首先全球的監管從區塊鏈出來到現在十年了,比特幣2018年10月31號白皮書出來剛好是三年。區塊鏈的三個風口,第一波叫比特幣,第二波是主流山寨幣,第三波就是去年的區塊鏈。
楊錦炎告訴記者,區塊鏈一開始出來,監管挑戰是很大的,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做,慢慢地經過十年積累全球的監管體系已經建立起來,其中最為引領性的就是美國,美國是這方面的中心,它的規則全球都去相互模仿。此外,對于投資工具、投資機構的監管以及交易所的監管,包括相關牌照的發放,也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服務實體經濟 如何將區塊鏈應用和服務實體經濟相融合?
一從事區塊鏈行業的人士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目前來說,運用最多的還是金融業,金融業跟區塊鏈行業結合,有很多創新。比如STO,它是古典的金融業態結合區塊鏈形成的一種新的業態,以美國為例,它為美國的貨幣提供了一個新的活水,包括對銀行業的清結算,其實是在為跨銀行的銀行間清結算提供了去中心化的體系。匯一筆錢到英國去可能要一周,通過區塊鏈的模型就會遠少于以前的時間。
區塊鏈給出了一種新的方案,規則是公開的,大家都遵守統一的規則加入到其中,沒有背后利益在其中。
前述該人士還表示,中國企業真正走向世界的并不多,80、90年代的IT產業,應該來講西方是領先于中國,直到2000年之后中國才逐步在一些方面上超越他們,但是區塊鏈不一樣,很有可能是中國引領世界。
“中國的從業者是非常有創造力,隨著各個產業的落地,接下來十年內這個行業會變得非常好。”翁曉奇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