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編之前一直是做TMT領取深度分析的編輯和作者,區塊鏈從去年大火到現在,也在強推小編不斷的學習和進步,自然而然的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行業以及幣圈的大千世界!
從開始研究到現在,小編總結了幾個類別的區塊鏈媒體,從PC端到APP,從APP到公眾號頭部媒體,得出幾點結論,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
1.傳統科技媒體轉型類
這類媒體本身具有天然的優勢,從傳統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接近20年的發展,沉淀和形成了不少知名和專業的科技媒體,比如類似36氪、虎嗅、鈦媒體,這3家號稱創投媒體3小巨頭,內容輸出也比較高頻、專業!去年中旬開始這3家開始有不少在編和專欄作者涉足區塊鏈方面的內容輸出,到今年發展成獨立的品牌和渠道來做這塊內容。當然不僅僅這3家,科技媒體大大小小少說也有上千家,有的是開辟子頻道來做,有的是分立獨立品牌來,但是整體上做的并不如人意,也可以看出區塊鏈行業的內容并不是這些傳統科技媒體的重點。在投入上也不是太多。
2.財經類媒體轉型
比較知名的有,金色財經,耳朵財經等。本身區塊鏈和數字貨幣行業也屬于泛金融行業,財經媒體順勢做區塊鏈報道和解讀也無可厚非,這類媒體相對傳統科技媒體來說,內容上比較專業,深度,觀點也比較貼合金融行業口味。比如,除了推出專業的PC站點,還開發出APP,聚合全球區塊鏈行業資訊、快訊,報道也比較及時,內容上也比較專業,入駐不少行業大咖寫內容。金色財經相對來說,比較偏向于行業展會、活動的報道和推送,在產品上相較體驗并不是那么好。
3.自媒體大V談幣類
我們知道,很多人關注區塊鏈是從炒幣開始的,喜歡炒幣的人就喜歡看一些大咖的分析和帶動。所以就衍生了很多談幣、講行情的自媒體,這類自媒體一般比較有指向性。軟稿性質比較強,專門教韭菜如何買幣,炒幣,這類一般在公眾號上玩,然后組建一些自己的粉絲社群,當然他們也沒有精力和金錢去開發APP。
以上是小編分析的三種區塊鏈媒體形式,下面重點講有產品形態(APP PC站點)的區塊鏈媒體玩法。
這種類型的區塊鏈媒體要么有一款APP,要么是只有PC站,要么是APP PC。一般產品的布局是快訊 新聞 社群 送幣模式,小編分析的將近100款APP基本上都是這種產品布局。內容上大同小異,你抄抄我的,我抄抄你的,內容同質化嚴重。
一般這類APP,會設置一些任務,比如閱讀快訊、新聞可以獲得對應平臺幣的獎勵。對于喜歡免費擼幣的韭菜,基本上百試不爽,反正不擼白不擼,管它能不能上交易所,反正也擼再說。經常玩這種APP的基本上都是這種心態,比如小編,只要有新的平臺出現,可以擼幣,小編還是愿意去試試擼一擼。
但是小編發現,分析的這100款APP中,很少有能得到資本的認可,可以說不到5%,基本上不會到A輪,大部分都是自有資金或者停在天使輪就玩不下去了,為什么呢?
上面,小編也提到幾個點,一是產品模式雷同,二是內容同質化嚴重,三是體驗太差,這幾個痛點也導致很多區塊鏈媒體不能得到資本的青睞。
當然不排除,在產品模式上有創新的項目,這里,小編重點提一下幣萊財經。為什么呢?因為在產品上有創新和突破,二內容上把控也比較嚴格。打開幣萊財經的APP,我們可以發現,除了資訊內容,還有區塊鏈游戲,資訊內容是閱讀任務,游戲是驅動平臺幣落地的場景,同時,游戲還能刺激用戶不斷地去閱讀資訊。可以說資訊和游戲相互活躍。至少,到目前為止,幣萊財經的APP依然停留在小編的手機上!
在產品體驗上,也做的比較極致。用戶只要長按快訊就可以直接生成圖片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圈去“裝逼”。另外分析發現,幣萊財經的作者比較多,只要你能寫,喜歡寫,都可以成為專欄作者這樣可以保證長尾內容的輸出。當然,也入駐的不少大咖作者保證優質內容的輸出。
其實,小編并不愿意稱之為區塊鏈媒體,叫區塊鏈只不過顯得高大上一些,究其本質還是科技媒體,和目前很多互聯網商業形式和業態是分不開的。
之所以很多團隊喜歡稱自己為區塊鏈媒體,是因為想蹭區塊鏈行業發展的趨勢和熱度而已,這些我們都心知肚明!
總結以上,媒體想要在區塊鏈行業跑出自我,還是要踏踏實實做產品,做內容,用戶體驗做好,就不怕用戶不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