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通證派代表人物孟巖對于通證在實踐中碰到的問題,未來的前景等問題進行了深度解讀。
我的通證之路
通證經濟對應的英文為 token economy,最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現在幼兒園、養老院、醫院,尤其是精神病院的管理方面。通過token激勵的方式有效地進行管理,是Ttoken Eeconomy也即通證經濟的起源,只不過在當時還不叫通證。
我本人最早了解到token,是在學習計算機網絡的時候。當時我們學習局域網有兩種技術,一種技術是現在大家使用非常普遍的以太網,還一種技術叫做令牌環網,是IBM創建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的特點是,比如一百個人有一百臺電腦,我們在這個網絡里面要彼此通信的時候,需要快速傳遞的一張令牌即token。
后來很多年都沒有再碰到過token這個詞。一直到2016年,以太坊技術興起,我在研究以太坊技術的過程當中又看到了token這個詞。
那時候我跟大家一樣都認為token就是代幣,然而在2017年的10、11月份,我碰到了元道老師。然后我們在一起分析和思考,在幣圈、鏈圈從區塊鏈技術走向以token為代表的權益證明的時代,我們開始意識到token有可能成為超越于幣,超越于我們傳統了解的權益的事物。
經過我們一段時間的頭腦風暴和分析之后,我們確定token是一種加密數字權益證明。所以在我的提議意之下,開始把token翻譯成為通證,這個是2017年的11月20幾號發生的事情。后來通證這個詞就不脛而走,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這樣的說法。而我們自己也覺得圍繞通證這個通用的加密數字權益證明,重新構造區塊鏈上面應用的新思路,于是,在2018年的1月份,元道老師宣布我們成立一個派,叫做通證派。
我自己就從區塊鏈技術轉向通證經濟系統設計。從今年的3月份到現在,我一直在研究通證系統設計,而我對通證的認識,在最近又發生了一次升級,我們已經意識到通證,還有狹義和廣義或者叫小通證和大通證之分。
比如跑在中心化系統上的通證,是個小通證。跑在區塊鏈上的通證,是個大通證。不論是功能性通證還是權益性通證,我們認為這都是屬于狹義通證;但是廣義的通證,還可以包括票據、發票、合同等具有更廣泛性質的東西。
站在現在的位置,我對于通證這件事情的認知還在不斷的升級當中。在實踐當中,我們也在做一些項目和,研究,在這個過程當中不斷地的提升自己對通證的認知。這是一個旅程,我們現在只是走到了剛剛開始的位置,對這件事情的認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通證經濟最大的痛點
通證經濟最大的痛點,還是我們對這個領域的理解和認知還非常不夠,有一些人的動機則是希望能夠通過通證來完成融資,對于通證本身的能力、系統認知、價值主張以及運營機制等,其實并沒有多少認知,甚至都不認可。
認知問題是最重要的問題,其他它的問題,包括監管問題、技術問題、人才問題,都是認知問題尚未解決的衍生品,因此,都我們首先應該提升認知,但是認知提升不是坐而論道,不是我們每做一個具體問題的分析和探討時,我們對于通證這件事情的認知就都會提升不少。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講,我認為目前真正的困難是在監管壓力之下,如何尋找合規合法的渠道將通證經濟把付諸實踐。同時又能夠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我們對通證的認知。
下一個現象級應用在哪里?
我認為下一個現象級應用的出現就是“穩定幣”。穩定幣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很多人的理解,因為它一旦出現之后,圍繞穩定幣上面可以做一系列的金融、資管、托管、自動交易、自動合約等方面的應用。可以大幅度降低現有商業流程方面的交易摩擦,提升效率,可以創建非常復雜的協作和交易模式及交易結構,它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我們現在有很多的學者在紛紛論證穩定幣究竟可行不可行?什么才是真正的穩定幣?什么才叫真正的穩定?背后有法幣支持、有監管支持的幣是不是穩定幣?它到底有沒有意義?其實在我看來:很多的討論都是多余的,他們沒有抓住穩定幣的核心和本質。穩定幣的核心和本質是它可以進入智能合約,是具有相對穩定價值的通證符號進入智能合約,可以組織非常復雜的交易結構并且進行自動交易。這件事在我看來,將會掀起下一波的區塊鏈應用熱潮。
目前而言,盡快推出穩定幣以及在穩定幣方面的監管技術乃是當務之急。實際上在穩定幣上面來推監管科技,要比我們現有的監管技術要先進、有效得多,效率也會高很多。所以我覺得應該盡快推進國家級或者受監管批準的穩定幣基礎設施和監管科技基礎設施的開發和落實。
孟巖老師不愧為通證派代表人物,不論是對于通證的解讀,還是通證對于未來的影響,都能夠直指根本,并做出精準預測,為愛學習的小伙伴們提供了非常難得的一次分享。在溝通中,孟巖老師透露,他們正在將通證經濟當做一個新的現象、學科進行研究,并著書立作詳細解讀,期待大作的早日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