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做發表《區塊鏈技術發展的不同路徑》的演講中表示,區塊鏈技術已經出現了突破,但并非所有的技術創新都能夠成功、都能夠得到實際的應用和推廣。新技術的成功必須滿足4個基本要素:1.效率更高;2.成本更低;3.最有商業價值的經濟規模;4.具有社會認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從聯盟鏈架構層面看,盡管這兩年區塊鏈在實體有應用落地,例如微眾銀行的聯合貸款管理及對賬系統、螞蟻區塊鏈可信數據存證平臺等等。但他依然認為區塊鏈技術規模化的商業應用還需要突破五大技術瓶頸:
1.隱私保護技術。金融業務重視隱私保護,在區塊鏈共識機制下如何有效地屏蔽敏感信息,提高組合簽名、零知識證明、同態加密等密碼學加密的性能和效率。隱私保護也許可以要求很嚴,但效率低;也許可以提高效率但可能會降低隱私保護的程度,怎么樣做到平衡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
2.真實性的監督機制。主要還在于怎么樣能夠保證上鏈以前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上鏈以后可以保證完整性和真實性,但在上鏈過程中怎么樣保證真實性?并且把區塊鏈技術用于各類資產溯源的時候能夠真正形成閉環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3.區塊鏈智能合約的技術,怎么樣能夠避免智能合約的技術漏洞同時又能夠實現可控的業務邏輯修正和合約的升級?合約升級業務邏輯的修正能夠可控地進行。
4.大家都知道密鑰的安全是區塊鏈可信的技術,怎么樣有效防止私鑰被竊取或者被惡意刪除,并且能夠對私鑰丟失、被竊予以補救,現在已經有了這方面技術的探討和研究,但是規模化的應用還需要進一步考察。
5.區塊鏈的架構,怎么樣能夠滿足集中性、可用性和業務持續性的要求,并使信任機制、數據保存方式等獲得傳統金融機構的接受和認可。傳統金融機構畢竟在金融市場里占絕對多數份額,所以新業務的創新、新系統必須得到他們的接受和認可。
而對于正在建設的去中心的自組織公有鏈架構,他認為挑戰會來自于兩方面:制度與技術。
制度方面的挑戰在于線上自組織經濟模式規模化的可行經濟,自組織的經濟形態一直存在,但一般局限于較小的規模和范圍。這幾年大家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幣圈只是小范圍的線上虛擬社區。公有鏈上DAPP的集成可以形成規模化、自組織的經濟業態,自組織經濟制度性的問題將浮上臺面。包括經濟主體與責任主體的身份認證、上鏈資產和數字資產的產權認證和維護保護、虛擬貨幣和通證的發行機制和法律地位、市場行為的監督、市場秩序的維護等。
這些社會性功能的實現通常是需要中心、需要中介、需要法律、需要執法者的。但是在規模化線上自組織的經濟業態中能否實現又如何實現?數學算法能否成功地替代中心、中介、法律、執法者?算力優勢會不會構成壟斷妨礙公平?地下灰/黑色交易能否得到有效地管控?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應對也必須解決的大課題。
李禮輝認為,要真正實現大規模、大效率、高可靠性的意愿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區塊鏈的技術打開了通向未來的一扇大門,但通向未來的路依然云遮霧罩、山高水遠。 重點是如何進一步突破區塊鏈底層應用的關鍵技術,如何加快區塊鏈技術標準化建設和區塊鏈金融監管制度的建設,加快區塊鏈技術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