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區塊鏈行業動態 → 正文

區塊鏈遭遇資本寒冬 市場回歸理性支持優質項目落地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09-06 08:23:31 本文摘自:新浪財經綜合

在成熟的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公司上市前要經歷一系列的審查評估,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在公司上市前和上市后受到相關保護;但在通證市場完全沒有規矩和規則,全是交易所說了算,沒有流程。這樣的市場和環境,為區塊鏈遭遇資本寒冬埋下了伏筆。

2016年,區塊鏈在中國大地上開始緩慢升溫,但2017年區塊鏈的火爆超出了整個行業的想象,以區塊鏈為核心的風暴席卷全國,從食品安全到證據保存,從金融交易到公益互助……

各行各業仿佛因為區塊鏈的嵌入,一夜之間拿到了技術解決方案的秘鑰。于是,各種“+區塊鏈”蜂擁而上,資本市場也隨著區塊鏈的火熱,開啟了一場看上去很美的“鏈情”。

伴隨代幣發行的跌宕起伏,區塊鏈資本也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公開信息顯示,在全球VC融資規模前十的區塊鏈創業公司中,國內機構入股三家,IDG中國、宜信、百度、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等投資了融資規模最大的Ciecle公司;中國信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投資了Bitfury;策源投資等投資了OKCoin&OKLink公司。區塊鏈在這一年,也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

風口上的區塊鏈——資本逐利而來

進入2018年以來,區塊鏈的熱度不減,繼續成為各行各業爭相擁抱的對象,在這背后,資本的推動力量不可忽視。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4日央行政策落地前,2017年新成立以人民幣基金為主的區塊鏈金融機構達46 家,國內平臺發起的代幣發行項目募集資金總額約在60-70億元。

而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高達73家,累計參與人次達到10萬人以上。同年8月前,國內虛擬貨幣交易市場交易量排名全球第一,市場份額占比高達70%。

雖然受到94政策監管等原因數量出現縮減,但區塊鏈行業獲投數量和平均融資額連續數年走高。

其中包括:大牌基金合伙人或骨干自立門戶的新機構;CVC 或投資機構成立的新基金;國家隊、明星藝人、知名創業者發起的基金;以及出現9家比特幣首富李笑來、前華映資本副總裁張宇等人成立的專投區塊鏈項目的基金機構,它們在新機構中占比近20%。

據36氪研究院和鯨準數據庫統計,2017年中國區塊鏈相關項目融資額總額超過12.7億元,融資事件54起。

僅2018年第一個月,區塊鏈行業融資額就達到6.8億元,融資事件19起,融資金額和獲投企業數量甚至超過2016年一整年。

 

 

與此同時,這一時期整體加密數字貨幣市場從大約100億美元暴漲至 5,000 億美元左右,比特幣價格翻了13倍多,以太幣價格上漲了60倍以上。

市場上出現大量上漲幾十倍、幾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山寨幣”,各種一夜暴富的故事,各種打著區塊鏈旗號的公司、項目,各種與加密數字貨幣相關的傳說、段子,成為這個“區塊鏈之年”的閃亮注腳。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價格沖破20,000美元大關,全球數字貨幣市場總市值逼近萬億美元,那一時刻媒體及大部分市場參與者都沉浸在歡愉的氣氛當中,圈子里彌漫的這股狂熱氣息一直延續到2018年。

VC瘋狂涌入——股權投資轉為代幣投資

隨著區塊鏈概念股的火爆,ICO市場受到監管方嚴格審查的同時,風險資本家對加密貨幣初創公司的興趣也隨之升溫。

由于股權融資與ICO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證券型代幣瞬間受到VC的青睞,傳統的股票投資者的投資方向也由股權投資轉為代幣投資。

2018年1月5日,受海外市場區塊鏈概念股暴漲的刺激,國內A股眾多與區塊鏈沾邊的上市公司的股價也開始普漲。

其中,“區塊鏈概念股”板塊的31家上市公司中有15家公司在1月7日-1月12日股價上漲超15%,區塊鏈龍頭之一的易見股份(9.870, -0.25, -2.47%)漲幅將近80%,新晨股份的漲幅也超過70%,中概股中網公司更是暴漲900%。接連的漲停潮,讓區塊鏈在A股市場掀起了一股投資區塊鏈的熱潮。

1月9日,知名投資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振臂高呼“ALL IN區塊鏈”,在真格基金500CEO的群里內部群中振臂一呼“ALL IN區塊鏈”,一夜間把中國拽入“區塊鏈元年”。

第二天A股區塊鏈板塊應聲大漲,并從此爆發趨于瘋狂。人人網推出人人坊,迅雷重新包裝鏈客,柯達發行柯達幣,甚至腦白金都開始玩起了區塊鏈……

緊接著各路資本聞風而動,紛紛進軍區塊鏈,代幣發行日漸成為主要的數字貨幣投資方式。尤其是2018年第一季度,投資區塊鏈的天使輪融資筆數過半,占比52.24%。其次為戰略融資和A輪,二者分別為10筆和8筆,占比15.8%和11.94%。種子輪5筆、Pre-A輪6筆,二者分別占比7.46%和8.96%。C輪1個占比1.94%,未披露2個占比2.98%。

其中,千萬級投融資26筆,占比38.8%。排在2018年第一季度投融資TOP10,區塊鏈行業投融資金額最高為金融壹賬通40億元人民幣,其余投融資金額均不超過2億元。從第2名到第10名平均融資額約為9200萬元人民幣。

一時間,大量的投融資開始聚焦在北京、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其中,北京以 32筆融資獨占鰲頭,占全國48%,遠遠甩開第二名廣東省(8筆)和第三名上海(7筆)。

 

 

其余兩個集中分布區為長三角地區13筆,珠三角地區10筆。而近兩年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產業的杭州,在第一季度也有4筆融資。除以上提到這些省份和城市外,其余省份均未達到4筆。

而投資范圍至少涉及16個行業及領域,包括區塊鏈媒體、數字貨幣、娛樂、企業服務、金融、人工智能、物聯網、人才經濟、社區、房地產、餐飲、電商、醫療、旅游和農業等。其中,前三領域分別是區塊鏈媒體(15筆)、數字貨幣(11筆)和娛樂(11筆)。

截至到2018年4月末,中國市場上在區塊鏈企業超過320家,北上廣地區超過占據73.07%,共獲得融資89.14億元,其中2018年前4月共獲得融資63.06億元,占融資總額的70.74%,無論是融資規模或融資頻次都遠遠超過之前年度。

其中最大單筆融資來自于中國平安(62.800, -2.00, -3.09%)旗下金融管理門戶金融壹賬通,獲得了由SBI投資(思佰益)和IDG資本的6.5億美元。

從單筆投資額的分布來看,千萬元級別的投資額仍是當前市場的主流方式,約占市場總量的38.68%,但值得注意的是,10.38%的區塊鏈企業已經能夠獲得億元以上的融資。

區塊鏈寒冬襲來——資本紛紛離場

2018年上半年區塊鏈資本寒冬顯現,參與眾籌的投資人從此告別了2016-2017年那樣閉著眼睛賺錢的日子。

2018年4月27日,經國務院同意,《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

新規落地后,“交易所跑路”“項目方砸盤”等恐慌輿論不絕于耳,二級市場哀鴻遍野,一級市場募資越發艱難,投融資數量出現下滑。

 

 

2018年4月,眾籌成本價和首次上線交易價格的區塊鏈項目共有27個,其中有19個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的收盤價格低于其眾籌成本價,破發率為70.3%。

5月份同時統計到眾籌成本價和首次上線交易價格的項目共有21個,其中有16個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的收盤價格低于其眾籌成本價,破發率為76.1%。

2018年6月份和7月份的融資額雙雙失守10億美元關口,尤其是7月份ICO融資額更是創出年內新低,相比全年最高值下跌了64.80%。

與此同時,代幣發行項目數量也開始下滑,另據Icorating數據,2018年1月-6月,每月完成的ICO數量均保持在60以上,5月份最高,超過150個。

而到了7月份完成ICO的項目只有50多個,同樣創出年內新低。

7月,眾籌成本價和首次上線交易價格的項目共有45個,其中有39個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的收盤價格低于其眾籌成本價,破發率為86.67%。而且45個項目中,只有4個(占比8.89%)項目漲幅為正,41個(占比91.11%)項目漲幅為負。

接近9成的項目破發,且后續市值持續下降,資本幾乎無法退出。

 

 

從另一個統計維度看,在所有融資事件中,股權融資和ICO融資項目數量正呈相反趨勢。有數據顯示,2018年4月之后,股權融資項目數量不斷增長,相反,ICO融資項目數則不斷減少。

據統計,4月全球區塊鏈資產總市值為4366.65億美元,而到了5月減少為3352.18億美元,環比下降30.26%。

黑色6月開始,融資數量和額度雙雙下降。相較5月份盈利者占比24.32%,6月份持幣人虧損進一步擴大,盈利者僅占總人數的1/5,環比下降15.5%,62%的投資者虧損,環比增長5.1%;16%的投資者盈虧基本持平,2%的投資者空倉觀望。持幣盈利的群體不足1/5,這讓投資者對幣的投資熱情明顯減退。

7月全球數字資產日均總市值已跌至2739.19億美元,環比下跌7.1%。這一數字不足4月份總市值的2/3。總體市值下降的同時,頭部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例也不斷提升。

 

 

此時,投資機構出手更謹慎,新的區塊鏈項目越來越多涌入,讓整個行業的融資環境變冷。

從數據上看,6月區塊鏈行業一級市場共有54個項目宣布獲得資本投資,7月這個數字為52個,項目數量環比減少3.70%。

 

 

如今,“all in 區塊鏈”已經成為歷史。面對寒冬,不少市場參與者的心態開始崩潰,他們從最初的熱捧到現在開始質疑區塊鏈行業的前景,一部分機構從8月開始已經不再投資新項目。

幣圈雖還未哀鴻遍野但也遍體鱗傷,代幣被下架、項目方跑路、區塊鏈大會冷場、資本紛紛離場……

資本回歸理性—項目投資由代幣轉向股權

在成熟的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公司上市前要經歷一系列的審查評估,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在公司上市前和上市后受到相關保護,公司即便上市后破發至多引起投資人的輿論壓力;但在通證市場完全沒有規矩和規則,全是交易所說了算,沒有流程。

這樣的市場和環境,為區塊鏈遭遇資本寒冬埋下了伏筆。

2018年8月,CoinMarketCap上數字貨幣市值規模2000億多美金,相較于最高點已經跌去了四分之三。

市場上很多之前風光的幣圈投資人資產規模都縮水到高點的十分之一, 遭遇了腰斬再腰斬的區塊鏈市場,非主流幣種較歷史高位縮水超過90%,更甚者已被下架歸零。

在整個區塊鏈產業鏈頂端的交易所,面對寒冬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開始采取下架制度。7月12日,FCoin發布《創業板退市規則公示》,對于“連續15個交易日跌破發行價的50%”、“連續15個交易日,日平均交易額低于100ETH”將會向項目方發出流動性低下警告,若上述狀況持續30天未見好轉,項目方token做退市處理。

而區塊鏈資本寒冬導致的二級市場持續低迷,發行的代幣價格腰斬成為新常態,一些代幣早已陷入流動性枯竭。XMX、PNT、NPXS、DOGE、KIN、DCN……這些曾經頗受追捧的代幣都已走到了“歸零”的邊緣。

7月20日晚間9點多,只漲不跌的數字貨幣ARP突現斷崖式下跌。短短5分鐘內,ARP對ETH的價格從人民幣1.45元跌到約0.2元,最高跌幅達86%。7月31日,幣圈名人玉紅投資的數字貨幣項目XMX代幣也出現價格大跌,外界一度認為該幣已接近歸零。

 

 

寒冬不僅導致幣價下跌,區塊鏈自媒體紛紛倒閉。而機構投資者因為口袋癟了,花錢更謹慎了,創業者拿錢要四處游說;就連那些天天空投糖果的微信群,也冷清得可憐。

當初瘋狂涌入的區塊鏈項目創業者因為資金耗盡、融資無門,而紛紛選擇退場。見勢不妙的項目方,就開始跑路或準備跑路。尚未跑路的項目方,要么項目已經歸零、要么項目在破發的生死線上掙扎。

人們總是要經歷過幻滅,才懂得領悟,價值才能回歸,區塊鏈行業的發展也跳不出這個新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

2018年的這場寒流讓資本回歸理性,讓瘋狂的區塊鏈走下神壇。曾經區塊鏈領域,崇尚社區管理、token激勵,對于傳統的管理方式和股權融資方式非常排斥,很多時候項目方發幣之后,股權白送。寒冬之后,隨著項目破發越來越嚴重,幣價持續下跌,投資人對發幣融資不再像以前那樣信奉了。

從喜歡幣到喜歡股權,區塊鏈創業者的融資喜好變了。甚至,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對被投區塊鏈項目,從投幣轉向投股權,幣反而成為附贈的一部分。

面對寒冬,風險投資人、投資機構也開始謹慎投資區塊鏈項目,調轉方向,從最初的瘋狂逐利到如今的更看重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發展,和實體經濟的結合。

還有不少投資人則認為,寒冬的出現對于整個區塊鏈生態環境其實是好消息,它標志著短期套利的投機者已經逐漸退市,良幣驅逐劣幣,而真正推動區塊鏈的發展。

對于投資機構以及真正想腳踏實地在區塊鏈做出一番事業的人來說,寒冬背后隱藏的是一次好的機會。

回顧政府幾次三番的嚴正表明。我國對發幣融資是反對的,對區塊鏈技術及應用是支持的,鼓勵無幣鏈,反對鏈有幣,政策的立場是明確清晰、旗幟鮮明的。

2018年上半年,工信部繼發布《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之后相繼表示將加強與各地各部門銜接互動,營造良好的區塊鏈產業發展環境,積極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工信部提出,將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特別是加強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以及融合滲透能力提升,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推動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

從另外一個角度,區塊鏈寒冬也將資本市場提供了發展空間。因為代表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構是區塊鏈行業的重要節點,他們不僅為優質項目提供彈藥,更有甚者還教育創業者怎樣利用自己的武器戰斗。

我們相信,經過2017年和2018年初的行業泡沫之后,優質項目的稀缺將使得資本市場的投資開始回歸理性,整個行業內也興起了資本推動區塊鏈應用快速落地的勢頭。

因此,重新理解區塊鏈的本質,借助資本的力量讓代表價值的應用落地,堅持下來必然會獲得更好的成長。在成熟的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公司上市前要經歷一系列的審查評估,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在公司上市前和上市后受到相關保護;但在通證市場完全沒有規矩和規則,全是交易所說了算,沒有流程。這樣的市場和環境,為區塊鏈遭遇資本寒冬埋下了伏筆。

2016年,區塊鏈在中國大地上開始緩慢升溫,但2017年區塊鏈的火爆超出了整個行業的想象,以區塊鏈為核心的風暴席卷全國,從食品安全到證據保存,從金融交易到公益互助……

各行各業仿佛因為區塊鏈的嵌入,一夜之間拿到了技術解決方案的秘鑰。于是,各種“+區塊鏈”蜂擁而上,資本市場也隨著區塊鏈的火熱,開啟了一場看上去很美的“鏈情”。

伴隨代幣發行的跌宕起伏,區塊鏈資本也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公開信息顯示,在全球VC融資規模前十的區塊鏈創業公司中,國內機構入股三家,IDG中國、宜信、百度、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等投資了融資規模最大的Ciecle公司;中國信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投資了Bitfury;策源投資等投資了OKCoin&OKLink公司。區塊鏈在這一年,也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

風口上的區塊鏈——資本逐利而來

進入2018年以來,區塊鏈的熱度不減,繼續成為各行各業爭相擁抱的對象,在這背后,資本的推動力量不可忽視。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4日央行政策落地前,2017年新成立以人民幣基金為主的區塊鏈金融機構達46 家,國內平臺發起的代幣發行項目募集資金總額約在60-70億元。

而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高達73家,累計參與人次達到10萬人以上。同年8月前,國內虛擬貨幣交易市場交易量排名全球第一,市場份額占比高達70%。

雖然受到94政策監管等原因數量出現縮減,但區塊鏈行業獲投數量和平均融資額連續數年走高。

其中包括:大牌基金合伙人或骨干自立門戶的新機構;CVC 或投資機構成立的新基金;國家隊、明星藝人、知名創業者發起的基金;以及出現9家比特幣首富李笑來、前華映資本副總裁張宇等人成立的專投區塊鏈項目的基金機構,它們在新機構中占比近20%。

據36氪研究院和鯨準數據庫統計,2017年中國區塊鏈相關項目融資額總額超過12.7億元,融資事件54起。

僅2018年第一個月,區塊鏈行業融資額就達到6.8億元,融資事件19起,融資金額和獲投企業數量甚至超過2016年一整年。

 

 

與此同時,這一時期整體加密數字貨幣市場從大約100億美元暴漲至 5,000 億美元左右,比特幣價格翻了13倍多,以太幣價格上漲了60倍以上。

市場上出現大量上漲幾十倍、幾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山寨幣”,各種一夜暴富的故事,各種打著區塊鏈旗號的公司、項目,各種與加密數字貨幣相關的傳說、段子,成為這個“區塊鏈之年”的閃亮注腳。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價格沖破20,000美元大關,全球數字貨幣市場總市值逼近萬億美元,那一時刻媒體及大部分市場參與者都沉浸在歡愉的氣氛當中,圈子里彌漫的這股狂熱氣息一直延續到2018年。

VC瘋狂涌入——股權投資轉為代幣投資

隨著區塊鏈概念股的火爆,ICO市場受到監管方嚴格審查的同時,風險資本家對加密貨幣初創公司的興趣也隨之升溫。

由于股權融資與ICO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證券型代幣瞬間受到VC的青睞,傳統的股票投資者的投資方向也由股權投資轉為代幣投資。

2018年1月5日,受海外市場區塊鏈概念股暴漲的刺激,國內A股眾多與區塊鏈沾邊的上市公司的股價也開始普漲。

其中,“區塊鏈概念股”板塊的31家上市公司中有15家公司在1月7日-1月12日股價上漲超15%,區塊鏈龍頭之一的易見股份(9.870, -0.25, -2.47%)漲幅將近80%,新晨股份的漲幅也超過70%,中概股中網公司更是暴漲900%。接連的漲停潮,讓區塊鏈在A股市場掀起了一股投資區塊鏈的熱潮。

1月9日,知名投資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振臂高呼“ALL IN區塊鏈”,在真格基金500CEO的群里內部群中振臂一呼“ALL IN區塊鏈”,一夜間把中國拽入“區塊鏈元年”。

第二天A股區塊鏈板塊應聲大漲,并從此爆發趨于瘋狂。人人網推出人人坊,迅雷重新包裝鏈客,柯達發行柯達幣,甚至腦白金都開始玩起了區塊鏈……

緊接著各路資本聞風而動,紛紛進軍區塊鏈,代幣發行日漸成為主要的數字貨幣投資方式。尤其是2018年第一季度,投資區塊鏈的天使輪融資筆數過半,占比52.24%。其次為戰略融資和A輪,二者分別為10筆和8筆,占比15.8%和11.94%。種子輪5筆、Pre-A輪6筆,二者分別占比7.46%和8.96%。C輪1個占比1.94%,未披露2個占比2.98%。

其中,千萬級投融資26筆,占比38.8%。排在2018年第一季度投融資TOP10,區塊鏈行業投融資金額最高為金融壹賬通40億元人民幣,其余投融資金額均不超過2億元。從第2名到第10名平均融資額約為9200萬元人民幣。

一時間,大量的投融資開始聚焦在北京、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其中,北京以 32筆融資獨占鰲頭,占全國48%,遠遠甩開第二名廣東省(8筆)和第三名上海(7筆)。

 

 

其余兩個集中分布區為長三角地區13筆,珠三角地區10筆。而近兩年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產業的杭州,在第一季度也有4筆融資。除以上提到這些省份和城市外,其余省份均未達到4筆。

而投資范圍至少涉及16個行業及領域,包括區塊鏈媒體、數字貨幣、娛樂、企業服務、金融、人工智能、物聯網、人才經濟、社區、房地產、餐飲、電商、醫療、旅游和農業等。其中,前三領域分別是區塊鏈媒體(15筆)、數字貨幣(11筆)和娛樂(11筆)。

截至到2018年4月末,中國市場上在區塊鏈企業超過320家,北上廣地區超過占據73.07%,共獲得融資89.14億元,其中2018年前4月共獲得融資63.06億元,占融資總額的70.74%,無論是融資規模或融資頻次都遠遠超過之前年度。

其中最大單筆融資來自于中國平安(62.800, -2.00, -3.09%)旗下金融管理門戶金融壹賬通,獲得了由SBI投資(思佰益)和IDG資本的6.5億美元。

從單筆投資額的分布來看,千萬元級別的投資額仍是當前市場的主流方式,約占市場總量的38.68%,但值得注意的是,10.38%的區塊鏈企業已經能夠獲得億元以上的融資。

區塊鏈寒冬襲來——資本紛紛離場

2018年上半年區塊鏈資本寒冬顯現,參與眾籌的投資人從此告別了2016-2017年那樣閉著眼睛賺錢的日子。

2018年4月27日,經國務院同意,《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

新規落地后,“交易所跑路”“項目方砸盤”等恐慌輿論不絕于耳,二級市場哀鴻遍野,一級市場募資越發艱難,投融資數量出現下滑。

 

 

2018年4月,眾籌成本價和首次上線交易價格的區塊鏈項目共有27個,其中有19個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的收盤價格低于其眾籌成本價,破發率為70.3%。

5月份同時統計到眾籌成本價和首次上線交易價格的項目共有21個,其中有16個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的收盤價格低于其眾籌成本價,破發率為76.1%。

2018年6月份和7月份的融資額雙雙失守10億美元關口,尤其是7月份ICO融資額更是創出年內新低,相比全年最高值下跌了64.80%。

與此同時,代幣發行項目數量也開始下滑,另據Icorating數據,2018年1月-6月,每月完成的ICO數量均保持在60以上,5月份最高,超過150個。

而到了7月份完成ICO的項目只有50多個,同樣創出年內新低。

7月,眾籌成本價和首次上線交易價格的項目共有45個,其中有39個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的收盤價格低于其眾籌成本價,破發率為86.67%。而且45個項目中,只有4個(占比8.89%)項目漲幅為正,41個(占比91.11%)項目漲幅為負。

接近9成的項目破發,且后續市值持續下降,資本幾乎無法退出。

 

 

從另一個統計維度看,在所有融資事件中,股權融資和ICO融資項目數量正呈相反趨勢。有數據顯示,2018年4月之后,股權融資項目數量不斷增長,相反,ICO融資項目數則不斷減少。

據統計,4月全球區塊鏈資產總市值為4366.65億美元,而到了5月減少為3352.18億美元,環比下降30.26%。

黑色6月開始,融資數量和額度雙雙下降。相較5月份盈利者占比24.32%,6月份持幣人虧損進一步擴大,盈利者僅占總人數的1/5,環比下降15.5%,62%的投資者虧損,環比增長5.1%;16%的投資者盈虧基本持平,2%的投資者空倉觀望。持幣盈利的群體不足1/5,這讓投資者對幣的投資熱情明顯減退。

7月全球數字資產日均總市值已跌至2739.19億美元,環比下跌7.1%。這一數字不足4月份總市值的2/3。總體市值下降的同時,頭部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例也不斷提升。

 

 

此時,投資機構出手更謹慎,新的區塊鏈項目越來越多涌入,讓整個行業的融資環境變冷。

從數據上看,6月區塊鏈行業一級市場共有54個項目宣布獲得資本投資,7月這個數字為52個,項目數量環比減少3.70%。

 

 

如今,“all in 區塊鏈”已經成為歷史。面對寒冬,不少市場參與者的心態開始崩潰,他們從最初的熱捧到現在開始質疑區塊鏈行業的前景,一部分機構從8月開始已經不再投資新項目。

幣圈雖還未哀鴻遍野但也遍體鱗傷,代幣被下架、項目方跑路、區塊鏈大會冷場、資本紛紛離場……

資本回歸理性—項目投資由代幣轉向股權

在成熟的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公司上市前要經歷一系列的審查評估,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在公司上市前和上市后受到相關保護,公司即便上市后破發至多引起投資人的輿論壓力;但在通證市場完全沒有規矩和規則,全是交易所說了算,沒有流程。

這樣的市場和環境,為區塊鏈遭遇資本寒冬埋下了伏筆。

2018年8月,CoinMarketCap上數字貨幣市值規模2000億多美金,相較于最高點已經跌去了四分之三。

市場上很多之前風光的幣圈投資人資產規模都縮水到高點的十分之一, 遭遇了腰斬再腰斬的區塊鏈市場,非主流幣種較歷史高位縮水超過90%,更甚者已被下架歸零。

在整個區塊鏈產業鏈頂端的交易所,面對寒冬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開始采取下架制度。7月12日,FCoin發布《創業板退市規則公示》,對于“連續15個交易日跌破發行價的50%”、“連續15個交易日,日平均交易額低于100ETH”將會向項目方發出流動性低下警告,若上述狀況持續30天未見好轉,項目方token做退市處理。

而區塊鏈資本寒冬導致的二級市場持續低迷,發行的代幣價格腰斬成為新常態,一些代幣早已陷入流動性枯竭。XMX、PNT、NPXS、DOGE、KIN、DCN……這些曾經頗受追捧的代幣都已走到了“歸零”的邊緣。

7月20日晚間9點多,只漲不跌的數字貨幣ARP突現斷崖式下跌。短短5分鐘內,ARP對ETH的價格從人民幣1.45元跌到約0.2元,最高跌幅達86%。7月31日,幣圈名人玉紅投資的數字貨幣項目XMX代幣也出現價格大跌,外界一度認為該幣已接近歸零。

 

 

寒冬不僅導致幣價下跌,區塊鏈自媒體紛紛倒閉。而機構投資者因為口袋癟了,花錢更謹慎了,創業者拿錢要四處游說;就連那些天天空投糖果的微信群,也冷清得可憐。

當初瘋狂涌入的區塊鏈項目創業者因為資金耗盡、融資無門,而紛紛選擇退場。見勢不妙的項目方,就開始跑路或準備跑路。尚未跑路的項目方,要么項目已經歸零、要么項目在破發的生死線上掙扎。

人們總是要經歷過幻滅,才懂得領悟,價值才能回歸,區塊鏈行業的發展也跳不出這個新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

2018年的這場寒流讓資本回歸理性,讓瘋狂的區塊鏈走下神壇。曾經區塊鏈領域,崇尚社區管理、token激勵,對于傳統的管理方式和股權融資方式非常排斥,很多時候項目方發幣之后,股權白送。寒冬之后,隨著項目破發越來越嚴重,幣價持續下跌,投資人對發幣融資不再像以前那樣信奉了。

從喜歡幣到喜歡股權,區塊鏈創業者的融資喜好變了。甚至,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對被投區塊鏈項目,從投幣轉向投股權,幣反而成為附贈的一部分。

面對寒冬,風險投資人、投資機構也開始謹慎投資區塊鏈項目,調轉方向,從最初的瘋狂逐利到如今的更看重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發展,和實體經濟的結合。

還有不少投資人則認為,寒冬的出現對于整個區塊鏈生態環境其實是好消息,它標志著短期套利的投機者已經逐漸退市,良幣驅逐劣幣,而真正推動區塊鏈的發展。

對于投資機構以及真正想腳踏實地在區塊鏈做出一番事業的人來說,寒冬背后隱藏的是一次好的機會。

回顧政府幾次三番的嚴正表明。我國對發幣融資是反對的,對區塊鏈技術及應用是支持的,鼓勵無幣鏈,反對鏈有幣,政策的立場是明確清晰、旗幟鮮明的。

2018年上半年,工信部繼發布《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之后相繼表示將加強與各地各部門銜接互動,營造良好的區塊鏈產業發展環境,積極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工信部提出,將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特別是加強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以及融合滲透能力提升,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推動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

從另外一個角度,區塊鏈寒冬也將資本市場提供了發展空間。因為代表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構是區塊鏈行業的重要節點,他們不僅為優質項目提供彈藥,更有甚者還教育創業者怎樣利用自己的武器戰斗。

我們相信,經過2017年和2018年初的行業泡沫之后,優質項目的稀缺將使得資本市場的投資開始回歸理性,整個行業內也興起了資本推動區塊鏈應用快速落地的勢頭。

因此,重新理解區塊鏈的本質,借助資本的力量讓代表價值的應用落地,堅持下來必然會獲得更好的成長。

關鍵字:落地市場

本文摘自:新浪財經綜合

x 區塊鏈遭遇資本寒冬 市場回歸理性支持優質項目落地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區塊鏈行業動態 → 正文

區塊鏈遭遇資本寒冬 市場回歸理性支持優質項目落地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09-06 08:23:31 本文摘自:新浪財經綜合

在成熟的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公司上市前要經歷一系列的審查評估,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在公司上市前和上市后受到相關保護;但在通證市場完全沒有規矩和規則,全是交易所說了算,沒有流程。這樣的市場和環境,為區塊鏈遭遇資本寒冬埋下了伏筆。

2016年,區塊鏈在中國大地上開始緩慢升溫,但2017年區塊鏈的火爆超出了整個行業的想象,以區塊鏈為核心的風暴席卷全國,從食品安全到證據保存,從金融交易到公益互助……

各行各業仿佛因為區塊鏈的嵌入,一夜之間拿到了技術解決方案的秘鑰。于是,各種“+區塊鏈”蜂擁而上,資本市場也隨著區塊鏈的火熱,開啟了一場看上去很美的“鏈情”。

伴隨代幣發行的跌宕起伏,區塊鏈資本也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公開信息顯示,在全球VC融資規模前十的區塊鏈創業公司中,國內機構入股三家,IDG中國、宜信、百度、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等投資了融資規模最大的Ciecle公司;中國信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投資了Bitfury;策源投資等投資了OKCoin&OKLink公司。區塊鏈在這一年,也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

風口上的區塊鏈——資本逐利而來

進入2018年以來,區塊鏈的熱度不減,繼續成為各行各業爭相擁抱的對象,在這背后,資本的推動力量不可忽視。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4日央行政策落地前,2017年新成立以人民幣基金為主的區塊鏈金融機構達46 家,國內平臺發起的代幣發行項目募集資金總額約在60-70億元。

而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高達73家,累計參與人次達到10萬人以上。同年8月前,國內虛擬貨幣交易市場交易量排名全球第一,市場份額占比高達70%。

雖然受到94政策監管等原因數量出現縮減,但區塊鏈行業獲投數量和平均融資額連續數年走高。

其中包括:大牌基金合伙人或骨干自立門戶的新機構;CVC 或投資機構成立的新基金;國家隊、明星藝人、知名創業者發起的基金;以及出現9家比特幣首富李笑來、前華映資本副總裁張宇等人成立的專投區塊鏈項目的基金機構,它們在新機構中占比近20%。

據36氪研究院和鯨準數據庫統計,2017年中國區塊鏈相關項目融資額總額超過12.7億元,融資事件54起。

僅2018年第一個月,區塊鏈行業融資額就達到6.8億元,融資事件19起,融資金額和獲投企業數量甚至超過2016年一整年。

 

 

與此同時,這一時期整體加密數字貨幣市場從大約100億美元暴漲至 5,000 億美元左右,比特幣價格翻了13倍多,以太幣價格上漲了60倍以上。

市場上出現大量上漲幾十倍、幾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山寨幣”,各種一夜暴富的故事,各種打著區塊鏈旗號的公司、項目,各種與加密數字貨幣相關的傳說、段子,成為這個“區塊鏈之年”的閃亮注腳。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價格沖破20,000美元大關,全球數字貨幣市場總市值逼近萬億美元,那一時刻媒體及大部分市場參與者都沉浸在歡愉的氣氛當中,圈子里彌漫的這股狂熱氣息一直延續到2018年。

VC瘋狂涌入——股權投資轉為代幣投資

隨著區塊鏈概念股的火爆,ICO市場受到監管方嚴格審查的同時,風險資本家對加密貨幣初創公司的興趣也隨之升溫。

由于股權融資與ICO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證券型代幣瞬間受到VC的青睞,傳統的股票投資者的投資方向也由股權投資轉為代幣投資。

2018年1月5日,受海外市場區塊鏈概念股暴漲的刺激,國內A股眾多與區塊鏈沾邊的上市公司的股價也開始普漲。

其中,“區塊鏈概念股”板塊的31家上市公司中有15家公司在1月7日-1月12日股價上漲超15%,區塊鏈龍頭之一的易見股份(9.870, -0.25, -2.47%)漲幅將近80%,新晨股份的漲幅也超過70%,中概股中網公司更是暴漲900%。接連的漲停潮,讓區塊鏈在A股市場掀起了一股投資區塊鏈的熱潮。

1月9日,知名投資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振臂高呼“ALL IN區塊鏈”,在真格基金500CEO的群里內部群中振臂一呼“ALL IN區塊鏈”,一夜間把中國拽入“區塊鏈元年”。

第二天A股區塊鏈板塊應聲大漲,并從此爆發趨于瘋狂。人人網推出人人坊,迅雷重新包裝鏈客,柯達發行柯達幣,甚至腦白金都開始玩起了區塊鏈……

緊接著各路資本聞風而動,紛紛進軍區塊鏈,代幣發行日漸成為主要的數字貨幣投資方式。尤其是2018年第一季度,投資區塊鏈的天使輪融資筆數過半,占比52.24%。其次為戰略融資和A輪,二者分別為10筆和8筆,占比15.8%和11.94%。種子輪5筆、Pre-A輪6筆,二者分別占比7.46%和8.96%。C輪1個占比1.94%,未披露2個占比2.98%。

其中,千萬級投融資26筆,占比38.8%。排在2018年第一季度投融資TOP10,區塊鏈行業投融資金額最高為金融壹賬通40億元人民幣,其余投融資金額均不超過2億元。從第2名到第10名平均融資額約為9200萬元人民幣。

一時間,大量的投融資開始聚焦在北京、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其中,北京以 32筆融資獨占鰲頭,占全國48%,遠遠甩開第二名廣東省(8筆)和第三名上海(7筆)。

 

 

其余兩個集中分布區為長三角地區13筆,珠三角地區10筆。而近兩年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產業的杭州,在第一季度也有4筆融資。除以上提到這些省份和城市外,其余省份均未達到4筆。

而投資范圍至少涉及16個行業及領域,包括區塊鏈媒體、數字貨幣、娛樂、企業服務、金融、人工智能、物聯網、人才經濟、社區、房地產、餐飲、電商、醫療、旅游和農業等。其中,前三領域分別是區塊鏈媒體(15筆)、數字貨幣(11筆)和娛樂(11筆)。

截至到2018年4月末,中國市場上在區塊鏈企業超過320家,北上廣地區超過占據73.07%,共獲得融資89.14億元,其中2018年前4月共獲得融資63.06億元,占融資總額的70.74%,無論是融資規模或融資頻次都遠遠超過之前年度。

其中最大單筆融資來自于中國平安(62.800, -2.00, -3.09%)旗下金融管理門戶金融壹賬通,獲得了由SBI投資(思佰益)和IDG資本的6.5億美元。

從單筆投資額的分布來看,千萬元級別的投資額仍是當前市場的主流方式,約占市場總量的38.68%,但值得注意的是,10.38%的區塊鏈企業已經能夠獲得億元以上的融資。

區塊鏈寒冬襲來——資本紛紛離場

2018年上半年區塊鏈資本寒冬顯現,參與眾籌的投資人從此告別了2016-2017年那樣閉著眼睛賺錢的日子。

2018年4月27日,經國務院同意,《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

新規落地后,“交易所跑路”“項目方砸盤”等恐慌輿論不絕于耳,二級市場哀鴻遍野,一級市場募資越發艱難,投融資數量出現下滑。

 

 

2018年4月,眾籌成本價和首次上線交易價格的區塊鏈項目共有27個,其中有19個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的收盤價格低于其眾籌成本價,破發率為70.3%。

5月份同時統計到眾籌成本價和首次上線交易價格的項目共有21個,其中有16個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的收盤價格低于其眾籌成本價,破發率為76.1%。

2018年6月份和7月份的融資額雙雙失守10億美元關口,尤其是7月份ICO融資額更是創出年內新低,相比全年最高值下跌了64.80%。

與此同時,代幣發行項目數量也開始下滑,另據Icorating數據,2018年1月-6月,每月完成的ICO數量均保持在60以上,5月份最高,超過150個。

而到了7月份完成ICO的項目只有50多個,同樣創出年內新低。

7月,眾籌成本價和首次上線交易價格的項目共有45個,其中有39個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的收盤價格低于其眾籌成本價,破發率為86.67%。而且45個項目中,只有4個(占比8.89%)項目漲幅為正,41個(占比91.11%)項目漲幅為負。

接近9成的項目破發,且后續市值持續下降,資本幾乎無法退出。

 

 

從另一個統計維度看,在所有融資事件中,股權融資和ICO融資項目數量正呈相反趨勢。有數據顯示,2018年4月之后,股權融資項目數量不斷增長,相反,ICO融資項目數則不斷減少。

據統計,4月全球區塊鏈資產總市值為4366.65億美元,而到了5月減少為3352.18億美元,環比下降30.26%。

黑色6月開始,融資數量和額度雙雙下降。相較5月份盈利者占比24.32%,6月份持幣人虧損進一步擴大,盈利者僅占總人數的1/5,環比下降15.5%,62%的投資者虧損,環比增長5.1%;16%的投資者盈虧基本持平,2%的投資者空倉觀望。持幣盈利的群體不足1/5,這讓投資者對幣的投資熱情明顯減退。

7月全球數字資產日均總市值已跌至2739.19億美元,環比下跌7.1%。這一數字不足4月份總市值的2/3。總體市值下降的同時,頭部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例也不斷提升。

 

 

此時,投資機構出手更謹慎,新的區塊鏈項目越來越多涌入,讓整個行業的融資環境變冷。

從數據上看,6月區塊鏈行業一級市場共有54個項目宣布獲得資本投資,7月這個數字為52個,項目數量環比減少3.70%。

 

 

如今,“all in 區塊鏈”已經成為歷史。面對寒冬,不少市場參與者的心態開始崩潰,他們從最初的熱捧到現在開始質疑區塊鏈行業的前景,一部分機構從8月開始已經不再投資新項目。

幣圈雖還未哀鴻遍野但也遍體鱗傷,代幣被下架、項目方跑路、區塊鏈大會冷場、資本紛紛離場……

資本回歸理性—項目投資由代幣轉向股權

在成熟的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公司上市前要經歷一系列的審查評估,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在公司上市前和上市后受到相關保護,公司即便上市后破發至多引起投資人的輿論壓力;但在通證市場完全沒有規矩和規則,全是交易所說了算,沒有流程。

這樣的市場和環境,為區塊鏈遭遇資本寒冬埋下了伏筆。

2018年8月,CoinMarketCap上數字貨幣市值規模2000億多美金,相較于最高點已經跌去了四分之三。

市場上很多之前風光的幣圈投資人資產規模都縮水到高點的十分之一, 遭遇了腰斬再腰斬的區塊鏈市場,非主流幣種較歷史高位縮水超過90%,更甚者已被下架歸零。

在整個區塊鏈產業鏈頂端的交易所,面對寒冬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開始采取下架制度。7月12日,FCoin發布《創業板退市規則公示》,對于“連續15個交易日跌破發行價的50%”、“連續15個交易日,日平均交易額低于100ETH”將會向項目方發出流動性低下警告,若上述狀況持續30天未見好轉,項目方token做退市處理。

而區塊鏈資本寒冬導致的二級市場持續低迷,發行的代幣價格腰斬成為新常態,一些代幣早已陷入流動性枯竭。XMX、PNT、NPXS、DOGE、KIN、DCN……這些曾經頗受追捧的代幣都已走到了“歸零”的邊緣。

7月20日晚間9點多,只漲不跌的數字貨幣ARP突現斷崖式下跌。短短5分鐘內,ARP對ETH的價格從人民幣1.45元跌到約0.2元,最高跌幅達86%。7月31日,幣圈名人玉紅投資的數字貨幣項目XMX代幣也出現價格大跌,外界一度認為該幣已接近歸零。

 

 

寒冬不僅導致幣價下跌,區塊鏈自媒體紛紛倒閉。而機構投資者因為口袋癟了,花錢更謹慎了,創業者拿錢要四處游說;就連那些天天空投糖果的微信群,也冷清得可憐。

當初瘋狂涌入的區塊鏈項目創業者因為資金耗盡、融資無門,而紛紛選擇退場。見勢不妙的項目方,就開始跑路或準備跑路。尚未跑路的項目方,要么項目已經歸零、要么項目在破發的生死線上掙扎。

人們總是要經歷過幻滅,才懂得領悟,價值才能回歸,區塊鏈行業的發展也跳不出這個新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

2018年的這場寒流讓資本回歸理性,讓瘋狂的區塊鏈走下神壇。曾經區塊鏈領域,崇尚社區管理、token激勵,對于傳統的管理方式和股權融資方式非常排斥,很多時候項目方發幣之后,股權白送。寒冬之后,隨著項目破發越來越嚴重,幣價持續下跌,投資人對發幣融資不再像以前那樣信奉了。

從喜歡幣到喜歡股權,區塊鏈創業者的融資喜好變了。甚至,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對被投區塊鏈項目,從投幣轉向投股權,幣反而成為附贈的一部分。

面對寒冬,風險投資人、投資機構也開始謹慎投資區塊鏈項目,調轉方向,從最初的瘋狂逐利到如今的更看重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發展,和實體經濟的結合。

還有不少投資人則認為,寒冬的出現對于整個區塊鏈生態環境其實是好消息,它標志著短期套利的投機者已經逐漸退市,良幣驅逐劣幣,而真正推動區塊鏈的發展。

對于投資機構以及真正想腳踏實地在區塊鏈做出一番事業的人來說,寒冬背后隱藏的是一次好的機會。

回顧政府幾次三番的嚴正表明。我國對發幣融資是反對的,對區塊鏈技術及應用是支持的,鼓勵無幣鏈,反對鏈有幣,政策的立場是明確清晰、旗幟鮮明的。

2018年上半年,工信部繼發布《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之后相繼表示將加強與各地各部門銜接互動,營造良好的區塊鏈產業發展環境,積極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工信部提出,將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特別是加強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以及融合滲透能力提升,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推動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

從另外一個角度,區塊鏈寒冬也將資本市場提供了發展空間。因為代表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構是區塊鏈行業的重要節點,他們不僅為優質項目提供彈藥,更有甚者還教育創業者怎樣利用自己的武器戰斗。

我們相信,經過2017年和2018年初的行業泡沫之后,優質項目的稀缺將使得資本市場的投資開始回歸理性,整個行業內也興起了資本推動區塊鏈應用快速落地的勢頭。

因此,重新理解區塊鏈的本質,借助資本的力量讓代表價值的應用落地,堅持下來必然會獲得更好的成長。在成熟的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公司上市前要經歷一系列的審查評估,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在公司上市前和上市后受到相關保護;但在通證市場完全沒有規矩和規則,全是交易所說了算,沒有流程。這樣的市場和環境,為區塊鏈遭遇資本寒冬埋下了伏筆。

2016年,區塊鏈在中國大地上開始緩慢升溫,但2017年區塊鏈的火爆超出了整個行業的想象,以區塊鏈為核心的風暴席卷全國,從食品安全到證據保存,從金融交易到公益互助……

各行各業仿佛因為區塊鏈的嵌入,一夜之間拿到了技術解決方案的秘鑰。于是,各種“+區塊鏈”蜂擁而上,資本市場也隨著區塊鏈的火熱,開啟了一場看上去很美的“鏈情”。

伴隨代幣發行的跌宕起伏,區塊鏈資本也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公開信息顯示,在全球VC融資規模前十的區塊鏈創業公司中,國內機構入股三家,IDG中國、宜信、百度、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等投資了融資規模最大的Ciecle公司;中國信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投資了Bitfury;策源投資等投資了OKCoin&OKLink公司。區塊鏈在這一年,也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

風口上的區塊鏈——資本逐利而來

進入2018年以來,區塊鏈的熱度不減,繼續成為各行各業爭相擁抱的對象,在這背后,資本的推動力量不可忽視。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4日央行政策落地前,2017年新成立以人民幣基金為主的區塊鏈金融機構達46 家,國內平臺發起的代幣發行項目募集資金總額約在60-70億元。

而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高達73家,累計參與人次達到10萬人以上。同年8月前,國內虛擬貨幣交易市場交易量排名全球第一,市場份額占比高達70%。

雖然受到94政策監管等原因數量出現縮減,但區塊鏈行業獲投數量和平均融資額連續數年走高。

其中包括:大牌基金合伙人或骨干自立門戶的新機構;CVC 或投資機構成立的新基金;國家隊、明星藝人、知名創業者發起的基金;以及出現9家比特幣首富李笑來、前華映資本副總裁張宇等人成立的專投區塊鏈項目的基金機構,它們在新機構中占比近20%。

據36氪研究院和鯨準數據庫統計,2017年中國區塊鏈相關項目融資額總額超過12.7億元,融資事件54起。

僅2018年第一個月,區塊鏈行業融資額就達到6.8億元,融資事件19起,融資金額和獲投企業數量甚至超過2016年一整年。

 

 

與此同時,這一時期整體加密數字貨幣市場從大約100億美元暴漲至 5,000 億美元左右,比特幣價格翻了13倍多,以太幣價格上漲了60倍以上。

市場上出現大量上漲幾十倍、幾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山寨幣”,各種一夜暴富的故事,各種打著區塊鏈旗號的公司、項目,各種與加密數字貨幣相關的傳說、段子,成為這個“區塊鏈之年”的閃亮注腳。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價格沖破20,000美元大關,全球數字貨幣市場總市值逼近萬億美元,那一時刻媒體及大部分市場參與者都沉浸在歡愉的氣氛當中,圈子里彌漫的這股狂熱氣息一直延續到2018年。

VC瘋狂涌入——股權投資轉為代幣投資

隨著區塊鏈概念股的火爆,ICO市場受到監管方嚴格審查的同時,風險資本家對加密貨幣初創公司的興趣也隨之升溫。

由于股權融資與ICO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證券型代幣瞬間受到VC的青睞,傳統的股票投資者的投資方向也由股權投資轉為代幣投資。

2018年1月5日,受海外市場區塊鏈概念股暴漲的刺激,國內A股眾多與區塊鏈沾邊的上市公司的股價也開始普漲。

其中,“區塊鏈概念股”板塊的31家上市公司中有15家公司在1月7日-1月12日股價上漲超15%,區塊鏈龍頭之一的易見股份(9.870, -0.25, -2.47%)漲幅將近80%,新晨股份的漲幅也超過70%,中概股中網公司更是暴漲900%。接連的漲停潮,讓區塊鏈在A股市場掀起了一股投資區塊鏈的熱潮。

1月9日,知名投資人、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振臂高呼“ALL IN區塊鏈”,在真格基金500CEO的群里內部群中振臂一呼“ALL IN區塊鏈”,一夜間把中國拽入“區塊鏈元年”。

第二天A股區塊鏈板塊應聲大漲,并從此爆發趨于瘋狂。人人網推出人人坊,迅雷重新包裝鏈客,柯達發行柯達幣,甚至腦白金都開始玩起了區塊鏈……

緊接著各路資本聞風而動,紛紛進軍區塊鏈,代幣發行日漸成為主要的數字貨幣投資方式。尤其是2018年第一季度,投資區塊鏈的天使輪融資筆數過半,占比52.24%。其次為戰略融資和A輪,二者分別為10筆和8筆,占比15.8%和11.94%。種子輪5筆、Pre-A輪6筆,二者分別占比7.46%和8.96%。C輪1個占比1.94%,未披露2個占比2.98%。

其中,千萬級投融資26筆,占比38.8%。排在2018年第一季度投融資TOP10,區塊鏈行業投融資金額最高為金融壹賬通40億元人民幣,其余投融資金額均不超過2億元。從第2名到第10名平均融資額約為9200萬元人民幣。

一時間,大量的投融資開始聚焦在北京、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其中,北京以 32筆融資獨占鰲頭,占全國48%,遠遠甩開第二名廣東省(8筆)和第三名上海(7筆)。

 

 

其余兩個集中分布區為長三角地區13筆,珠三角地區10筆。而近兩年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產業的杭州,在第一季度也有4筆融資。除以上提到這些省份和城市外,其余省份均未達到4筆。

而投資范圍至少涉及16個行業及領域,包括區塊鏈媒體、數字貨幣、娛樂、企業服務、金融、人工智能、物聯網、人才經濟、社區、房地產、餐飲、電商、醫療、旅游和農業等。其中,前三領域分別是區塊鏈媒體(15筆)、數字貨幣(11筆)和娛樂(11筆)。

截至到2018年4月末,中國市場上在區塊鏈企業超過320家,北上廣地區超過占據73.07%,共獲得融資89.14億元,其中2018年前4月共獲得融資63.06億元,占融資總額的70.74%,無論是融資規模或融資頻次都遠遠超過之前年度。

其中最大單筆融資來自于中國平安(62.800, -2.00, -3.09%)旗下金融管理門戶金融壹賬通,獲得了由SBI投資(思佰益)和IDG資本的6.5億美元。

從單筆投資額的分布來看,千萬元級別的投資額仍是當前市場的主流方式,約占市場總量的38.68%,但值得注意的是,10.38%的區塊鏈企業已經能夠獲得億元以上的融資。

區塊鏈寒冬襲來——資本紛紛離場

2018年上半年區塊鏈資本寒冬顯現,參與眾籌的投資人從此告別了2016-2017年那樣閉著眼睛賺錢的日子。

2018年4月27日,經國務院同意,《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

新規落地后,“交易所跑路”“項目方砸盤”等恐慌輿論不絕于耳,二級市場哀鴻遍野,一級市場募資越發艱難,投融資數量出現下滑。

 

 

2018年4月,眾籌成本價和首次上線交易價格的區塊鏈項目共有27個,其中有19個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的收盤價格低于其眾籌成本價,破發率為70.3%。

5月份同時統計到眾籌成本價和首次上線交易價格的項目共有21個,其中有16個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的收盤價格低于其眾籌成本價,破發率為76.1%。

2018年6月份和7月份的融資額雙雙失守10億美元關口,尤其是7月份ICO融資額更是創出年內新低,相比全年最高值下跌了64.80%。

與此同時,代幣發行項目數量也開始下滑,另據Icorating數據,2018年1月-6月,每月完成的ICO數量均保持在60以上,5月份最高,超過150個。

而到了7月份完成ICO的項目只有50多個,同樣創出年內新低。

7月,眾籌成本價和首次上線交易價格的項目共有45個,其中有39個項目上線交易所當天的收盤價格低于其眾籌成本價,破發率為86.67%。而且45個項目中,只有4個(占比8.89%)項目漲幅為正,41個(占比91.11%)項目漲幅為負。

接近9成的項目破發,且后續市值持續下降,資本幾乎無法退出。

 

 

從另一個統計維度看,在所有融資事件中,股權融資和ICO融資項目數量正呈相反趨勢。有數據顯示,2018年4月之后,股權融資項目數量不斷增長,相反,ICO融資項目數則不斷減少。

據統計,4月全球區塊鏈資產總市值為4366.65億美元,而到了5月減少為3352.18億美元,環比下降30.26%。

黑色6月開始,融資數量和額度雙雙下降。相較5月份盈利者占比24.32%,6月份持幣人虧損進一步擴大,盈利者僅占總人數的1/5,環比下降15.5%,62%的投資者虧損,環比增長5.1%;16%的投資者盈虧基本持平,2%的投資者空倉觀望。持幣盈利的群體不足1/5,這讓投資者對幣的投資熱情明顯減退。

7月全球數字資產日均總市值已跌至2739.19億美元,環比下跌7.1%。這一數字不足4月份總市值的2/3。總體市值下降的同時,頭部資產在總資產中的比例也不斷提升。

 

 

此時,投資機構出手更謹慎,新的區塊鏈項目越來越多涌入,讓整個行業的融資環境變冷。

從數據上看,6月區塊鏈行業一級市場共有54個項目宣布獲得資本投資,7月這個數字為52個,項目數量環比減少3.70%。

 

 

如今,“all in 區塊鏈”已經成為歷史。面對寒冬,不少市場參與者的心態開始崩潰,他們從最初的熱捧到現在開始質疑區塊鏈行業的前景,一部分機構從8月開始已經不再投資新項目。

幣圈雖還未哀鴻遍野但也遍體鱗傷,代幣被下架、項目方跑路、區塊鏈大會冷場、資本紛紛離場……

資本回歸理性—項目投資由代幣轉向股權

在成熟的資本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公司上市前要經歷一系列的審查評估,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在公司上市前和上市后受到相關保護,公司即便上市后破發至多引起投資人的輿論壓力;但在通證市場完全沒有規矩和規則,全是交易所說了算,沒有流程。

這樣的市場和環境,為區塊鏈遭遇資本寒冬埋下了伏筆。

2018年8月,CoinMarketCap上數字貨幣市值規模2000億多美金,相較于最高點已經跌去了四分之三。

市場上很多之前風光的幣圈投資人資產規模都縮水到高點的十分之一, 遭遇了腰斬再腰斬的區塊鏈市場,非主流幣種較歷史高位縮水超過90%,更甚者已被下架歸零。

在整個區塊鏈產業鏈頂端的交易所,面對寒冬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開始采取下架制度。7月12日,FCoin發布《創業板退市規則公示》,對于“連續15個交易日跌破發行價的50%”、“連續15個交易日,日平均交易額低于100ETH”將會向項目方發出流動性低下警告,若上述狀況持續30天未見好轉,項目方token做退市處理。

而區塊鏈資本寒冬導致的二級市場持續低迷,發行的代幣價格腰斬成為新常態,一些代幣早已陷入流動性枯竭。XMX、PNT、NPXS、DOGE、KIN、DCN……這些曾經頗受追捧的代幣都已走到了“歸零”的邊緣。

7月20日晚間9點多,只漲不跌的數字貨幣ARP突現斷崖式下跌。短短5分鐘內,ARP對ETH的價格從人民幣1.45元跌到約0.2元,最高跌幅達86%。7月31日,幣圈名人玉紅投資的數字貨幣項目XMX代幣也出現價格大跌,外界一度認為該幣已接近歸零。

 

 

寒冬不僅導致幣價下跌,區塊鏈自媒體紛紛倒閉。而機構投資者因為口袋癟了,花錢更謹慎了,創業者拿錢要四處游說;就連那些天天空投糖果的微信群,也冷清得可憐。

當初瘋狂涌入的區塊鏈項目創業者因為資金耗盡、融資無門,而紛紛選擇退場。見勢不妙的項目方,就開始跑路或準備跑路。尚未跑路的項目方,要么項目已經歸零、要么項目在破發的生死線上掙扎。

人們總是要經歷過幻滅,才懂得領悟,價值才能回歸,區塊鏈行業的發展也跳不出這個新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

2018年的這場寒流讓資本回歸理性,讓瘋狂的區塊鏈走下神壇。曾經區塊鏈領域,崇尚社區管理、token激勵,對于傳統的管理方式和股權融資方式非常排斥,很多時候項目方發幣之后,股權白送。寒冬之后,隨著項目破發越來越嚴重,幣價持續下跌,投資人對發幣融資不再像以前那樣信奉了。

從喜歡幣到喜歡股權,區塊鏈創業者的融資喜好變了。甚至,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對被投區塊鏈項目,從投幣轉向投股權,幣反而成為附贈的一部分。

面對寒冬,風險投資人、投資機構也開始謹慎投資區塊鏈項目,調轉方向,從最初的瘋狂逐利到如今的更看重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發展,和實體經濟的結合。

還有不少投資人則認為,寒冬的出現對于整個區塊鏈生態環境其實是好消息,它標志著短期套利的投機者已經逐漸退市,良幣驅逐劣幣,而真正推動區塊鏈的發展。

對于投資機構以及真正想腳踏實地在區塊鏈做出一番事業的人來說,寒冬背后隱藏的是一次好的機會。

回顧政府幾次三番的嚴正表明。我國對發幣融資是反對的,對區塊鏈技術及應用是支持的,鼓勵無幣鏈,反對鏈有幣,政策的立場是明確清晰、旗幟鮮明的。

2018年上半年,工信部繼發布《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之后相繼表示將加強與各地各部門銜接互動,營造良好的區塊鏈產業發展環境,積極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工信部提出,將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特別是加強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以及融合滲透能力提升,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推動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

從另外一個角度,區塊鏈寒冬也將資本市場提供了發展空間。因為代表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構是區塊鏈行業的重要節點,他們不僅為優質項目提供彈藥,更有甚者還教育創業者怎樣利用自己的武器戰斗。

我們相信,經過2017年和2018年初的行業泡沫之后,優質項目的稀缺將使得資本市場的投資開始回歸理性,整個行業內也興起了資本推動區塊鏈應用快速落地的勢頭。

因此,重新理解區塊鏈的本質,借助資本的力量讓代表價值的應用落地,堅持下來必然會獲得更好的成長。

關鍵字:落地市場

本文摘自:新浪財經綜合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佳木斯市| 东山县| 南京市| 静海县| 通道| 镇沅| 驻马店市| 武陟县| 赞皇县| 巴楚县| 嘉定区| 博兴县| 克东县| 临沂市| 濮阳县| 清丰县| 鸡东县| 肇州县| 闸北区| 建湖县| 鄂伦春自治旗| 二手房| 和顺县| 丁青县| 项城市| 杭锦后旗| 伽师县| 喀喇沁旗| 读书| 新巴尔虎左旗| 阿合奇县| 焉耆| 邹平县| 永昌县| 香河县| 土默特右旗| 丹阳市| 奉节县| 兴安盟| 平湖市| 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