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區塊鏈技術的“虛火”,在社會領域也隨處可見。比如流傳這樣一個“例子”:一位小伙兒在網上相親,征婚一個多月都未果,直到他在自己的征婚信息上加了個“區塊鏈工程師”標簽,很快收到不少私信。有人稱,區塊鏈技術是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后,下一代顛覆性的核心技術,暫且不討論五年或者十年之后,區塊鏈技術是否能像互聯網技術一樣讓我們的生活便捷,但是今天有些人貼上的“區塊鏈”標簽,真的是“區塊鏈”技術的新應用,還是新噱頭?這值得深入探討。
區塊鏈概念在2017年被炒熱,現在雖然已經大幅降溫,但行業仍然存在巨大的泡沫。今年5月,工信部信息中心發布了《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中提到,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已超過450家,區塊鏈產業仍處在初期階段,發展過程中伴隨不可忽視的風險。
筆者統計,目前區塊鏈概念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70家,其中,僅2018年一季度以來就增加了15家。其中不少公司沒有技術支撐、人才支撐,沒有落地產品,不乏炒概念的嫌疑。形成了一種尷尬的局面:一提到“區塊鏈”,首先想到的是“某某幣”,隨之而涌現的基本都是“傳銷”“非法集資”“跑路”等嚴重的社會后果。
作為一種前沿新技術,“區塊鏈”曾被企業家們和資本給予厚望,紛紛追捧這個新風口,但一些人卻借題發揮,甚至借此機會坑蒙拐騙。最為常見的,莫過于虛擬貨幣交易這一類平臺。打著“區塊鏈”的幌子,動不動就發行數額過億元的虛擬貨幣,單個貨幣價格一個月就能漲數十倍、上百倍,分分鐘便可“制造”出千萬富翁、億萬富翁。
有的平臺,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甚至每一次價格上漲之前都會提前透露給參與者,從而營造一種“投資穩賺”的假象,一個幣種就斂財數億,其底線之瘋狂,已遠超過常人想象……最終投資者被“割韭菜”。
目前,區塊鏈的到來,有的人看是新技術,有的人看是新噱頭,有的人看是新風口,有的人看是新陷阱……不管怎么看,今天我們看到的“區塊鏈”或許并不是真正的“區塊鏈”。我們期待有一天,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區塊鏈的應用真能像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一樣,真正便捷公眾,服務消費者,促進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