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了公司,也找了辦公室,發了招聘,但李欣到最后還是決定先緩一緩,等這波資本寒冬過去再作打算。曾經義無反顧擁抱這個可能偉大時代的她,現在需要充值信仰了。
2017 年,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迎來了暴漲的年份,兩萬美元的高位也創造了一個個財富自由神話。到了2018年春節,以3點鐘微信群為代表的大佬振臂高呼,彷佛一夜時間把中國拽入“區塊鏈元年”,資本,項目,媒體一擁而上。
然而到了今天,情況急轉直下,比特幣還在6000美元大關徘徊,當時數以千計的“xx財經”、“xx區塊鏈”媒體正在淡出公眾視野,有很多已經不再更新,取而代之是“降薪”等新聞。
“他們沒真正活過”
與年初的火爆相比,半年后情況變得非常悲觀。
“來上海和杭州轉了一周,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做基礎創業的區塊鏈公司快不行了,發幣項目方主要壓力來于破發腰斬的投資人詬病,傷筋不動骨,還有一陣子玩。做媒體,做交易所,做錢包的這些基礎服務公司基本錢燒光了,現在要么發幣要么融資,但是估值還是停留在牛市的狀態。”
這是今天在朋友圈里流傳的一張截圖,他還預言:“未來的 10-11 月將是區塊鏈媒體,交易所大量關門的階段。”
“不用等10月,現在已經有很多死掉了,你看公眾號很多區塊鏈媒體都停更。”林璐也是區塊鏈自媒體從業大軍的一員,按照她的說法,自己屬于比較幸運的一批,今年 1 月就拿到了兩年的融資,等著熊市過去。
在她看來,沒有投資方的扶持,光靠個人基本很難成功。
一個在主流媒體里專注于區塊鏈報道的李斌卻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其實你也不能說它們死掉,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活過。”
在他看來,今年趁著區塊鏈熱涌入的一批自媒體號根本不能算媒體,因為除了發發快訊,蹭個大會,掛下logo之外,他們根本沒有在用媒體的方式生存,最要命的是,他們并不具備持續產出優質內容的能力。
有人說,現在四處參加論壇,是區塊鏈媒體的最主要工作。
另一個老牌區塊鏈媒體創始人則對藍鯨財經表示:“我認為這些號最終都會死去,因為一沒有持續輸血的能力,二我找不到他們存在的意義。”
如今微信區塊鏈群,彷佛一個個僵尸群,每天只見不同的區塊鏈自媒體往里面丟鏈接,無人回應,卻從不停歇。
代投:區塊鏈媒體的另類商業模式
熊市的到來被認為是加速區塊鏈媒體洗牌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本區塊鏈創始人郭俊岐認為,因為熊市可能比較漫長,所以有大批自媒體會死亡,這本身就是一個去泡沫的過程,那些抱著暴富、投機的心理進入行業的自媒體肯定熬不住寒冬,大量根本不掙錢的項目大量破發,所以他們無法在一些項目的投資或者軟文撰寫中賺錢。
但事實上,除了給項目方的軟文,賺賺宣發的錢,區塊鏈媒體的商業模式與“古典互聯網媒體”有著極大的不同。
李欣對此深有感觸。“每次參加區塊鏈活動的時候,你會發現,來的媒體基本上都不是做內容的人,而是做商務的人。有一次我在現場聽他們說,做內容的人來干嘛,回去把通稿給他們發掉就行了。”
這一點,跟傳統媒體里的內容為王相去甚遠。李欣還告訴藍鯨財經,現在區塊鏈媒體都在想方設法轉型,比如做公關的,做媒介的,對接海內外項目方、資本方的,還有一些媒體干脆把做內容的人全部砍掉,之留下商務。
傳統媒體出身的記者做區塊鏈媒體的創業很容易陷入一種過去的寫深度稿,賺廣告費的模式中。李斌卻認為,這種模式根本走不遠,因為在區塊鏈媒體完全換了一種玩法。
“區塊鏈媒體大多數只是一個招牌而已,盈利模式不是靠媒體,代投、小密圈,幣圈資訊、會議、課程、FA。“李斌告訴藍鯨財經。
代投被認為是其中的主流。
李斌介紹道,由于區塊鏈項目的融資是分基石輪,私募輪,公募輪(ICO)的,按順序拿到的初始幣價會越來越高,代投可能能拿到私募價格。另外,ICO時為了規避風險,一般需要對用戶進行KYC,大量項目不面向中國用戶進行ICO,這時就需要國外賬戶。同時,ICO一般會設定起投門檻,好的項目會通過這種方式篩選投資者,10BTC起投這種不是單一用戶能拿的出來的。
“代投賺錢,賺的是差價,舉個例子:代投拿到價格0.1BTC的幣,賣給用戶0.3BTC。這也是投資者的賺錢邏輯,破發無所謂,拿到的價格都是地板價,跌成屎帳面上還賺錢。”
主流媒體開始關注,但還在滿地找商業模式
當野蠻生長的區塊鏈自媒體漸漸褪色,主流媒體開始把眼光放在區塊鏈身上。非理性繁榮過后還有源源不斷的人在里面尋找優質標的,說明這個市場本身還是讓人期待的。
鈦媒體的趙何娟孵化的鏈得得在年初被認為是區塊鏈媒體里的第一支正規軍,后來還涌入了不少如星球日報、36kr這樣的主流媒體,門戶也有專門負責報道區塊鏈方向的記者。
不過,主流媒體、記者的關注并不完全被市場看好。
李欣認為,大媒體肯定做不起來。原因有兩個,第一監管非常嚴格,區塊鏈很多項目暫時都處于灰色地帶。第二,其實市場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大規模商業應用還未落地,誰來未媒體內容付費的就那幾個大的項目方和大佬。
在過去半年不少區塊鏈自媒體的玩法都離不開做社群,給項目方拉用戶,但韭菜割多了,自然就成了熊市,代投破發,老韭菜裝死。這樣的環境下,區塊鏈媒體中主流媒體正變得“搶手”。
“以前牛市去參加活動,說是主流媒體壓根沒人鳥你。現在區塊鏈自媒體那套玩不下去了,項目方和資本方對主流媒體的態度十分積極,因為他們手上有巨大流量和新韭菜,雖然普通老百姓都覺得這玩意兒就是忽悠人的。”李斌告訴藍鯨財經。
主流媒體進入這個圈子對行業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郭俊岐告訴藍鯨財經,現在有大量的科技媒體人或者傳統媒體人出來從事區塊鏈媒體。我認為這批人會對現有的區塊鏈格局造成一個非常大的沖擊,因為原有區塊鏈媒體人更多是從業者所構成。
在他看來,傳統媒體出身的人更自律,更懂規矩,內容質量肯定更有保障。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顧慮,李斌的看法顯得更顯示一些。“這是目前的一個趨勢沒錯,但在我看來他們還處于找商業模式的過程中。因為對主流媒體來說有太多不能做的事情。他所設想的幾個思路:1、寫軟文,吹項目。這個太難,最多只會在文章內部植入一部分,但對項目方來說這不是他們要的效果。2、寫黑稿?然后通過影響力來拿項目的份額?3、做 FA 的工作,給機構介紹項目方,做做路演啥的。但這并不是每家媒體都能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