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那么,假貨為什么會如此“盛行”?又有什么新方法來更高效“打假”呢?本文將對此展開詳細分析。
假貨何以泛濫?
放眼全球,假冒偽劣商品遍及線上與線下,造成的社會損失可謂巨大。據《2018年全球假冒品牌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假冒偽劣商品總價值達1.2萬億美元;假貨對服裝、紡織品、鞋類、化妝品、手袋以及手表等行業造成的損失高達980億美元。
為什么假貨如此泛濫?
從經濟學角度看,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原因:
第一,利潤驅動是假冒偽劣商品生產和銷售的根源。
對于商家來講,生產經營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利潤最大化,而盡可能地降低成本自然成了最佳途徑。相對于優質商品,生產假冒偽劣產品所花費的成本要低很多,利潤更為豐厚。
第二,市場信息不對稱為假冒偽劣商品提供了生存環境。
所謂信息不對稱,是指交易雙方對于交易的對象或內容所掌握的信息不盡相同,從而造成交易雙方所處地位的優劣之分。“買的不如賣的精”,通常都是賣方比買方掌握更多真實信息,故而傾向于將次品當作正品賣給消費者,而消費者往往無法準確分辨商品的優劣,只能按照市場價格來進行交易。
如此一來,消費者會更容易逆向選擇次品而不是正品,久而久之,次品就會逐漸占領市場并取代正品,這便是著名的“檸檬市場理論”。
區塊鏈為打假帶來了新的思路
如果將假貨泛濫定位于市場失靈,那么政府的介入便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事實上,我們國家一直以來都在為市場經濟與商品交易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環境,只不過,假冒偽劣商品的無孔不入實在是讓人頭疼。更何況,與其事后處罰,不如事先預防。所以,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源頭上進行防偽,便成為了打假的重要切入點。
傳統技術仍無法解決“信任”問題,至少以下三方面痛點還沒有攻克:
第一,數據不夠完整。
基于現有技術,人們可以通過信息系統來建立一個從包裝打碼開始,結合中間配送過程的商品記錄,但在包裝打碼之前的生產環節卻無從得知,這空白的部分恰恰是商品造假的關鍵階段。因此,有必要對商品進行生產過程中的溯源,最好是能夠將該商品的生產環境完整地記錄下來,從而增加商品的可信度。而除了傳統的物流數據外,商品在整個供應鏈中流動的其他信息同樣有必要加以錄入,以此讓消費者看到更完整的參與方數據,進而增加更多信任背書主體。
第二,單一的信息系統存在隱患。
通常,商品相關的各種信息只能從芯片或者中央數據庫中讀取,這意味著在此種“中心化”范式前提下,極有可能存在人為作惡修改數據的隱患,從而讓所有數據的真實性都受到威脅。此外,中央數據庫中的數據還有遭受黑客攻擊導致數據丟失損壞的風險,這也會增加商品防偽的難度。
第三,供應鏈的“信息孤島”抬高核對成本。
當下,在零售業的商品供應鏈之中,普遍存在信息孤島問題。而由于信息系統之間難以交互共享,導致信息核對頗為繁瑣,從而大大增加了成本。
當人們為這三個痛點“消得人憔悴”時,區塊鏈技術的日益成熟帶來了一把解題之匙。
區塊鏈技術憑借自身分布式共享賬本、去中心化、透明性、隱私保護、節點控制、信息的不可篡改與可追溯等特點,真正把各個機構和個人映射到虛擬世界,匯集世界上不同人群、不同權利群體的共識,實現了價值的全球實時流動,并正在被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
而區塊鏈的上述種種技術特點,剛好可以完美契合到零售商品防偽溯源的場景之中。
如何用區塊鏈實現商品的防偽溯源?
具體來說,區塊鏈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賦能零售商品的防偽溯源,并克服傳統方式無法解決的痛點。
第一,基于不可篡改的商品信息,解決信任問題。
與傳統方式不同,區塊鏈憑借其特有的去中心化存儲模式,徹底擺脫了對某個組織或個人的依賴;同時,所有上鏈的信息都公開記錄在“公共賬本”上,數據也都被蓋了“時間戳”且不可篡改。
第二,全程實時溯源各種商品信息。
本質上講,溯源就是信息傳遞的過程,而其基礎正是零售行業商品市場流程化生產與流通的模式。對于商品來說,從原材料源產地出發,經過一道道工序生產加工出來,相應的信息流也便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地點的變化不斷更新并被記錄下來。
而區塊鏈的技術特點,剛好迎合了這一場景:將數據做成區塊,依托密碼學算法生成私鑰防止篡改,加蓋時間戳并將區塊按照時間順序連接成鏈……其結果便是區塊鏈內所有信息都可以做到實時追溯。
第三,有效遏制造假行為。
信息與數據一旦上鏈,就不能被隨意篡改。于是,各種商品在生產流通銷售過程中,如果被要求所有環節的信息都要記錄在區塊鏈上,那么商品的唯一性便可以確保。此時,種種造假信息便無法進入區塊鏈中,這將很好地遏制造假行為。
除了上述三點,區塊鏈與零售業的結合,還可以顯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具體而言,區塊鏈上的信息共享,可以讓數據在不同部門之間進行實時傳遞、核實與分析,進而有效解決多方參與、信息碎片化與低效的重復審核等問題,這也重塑了整個零售業的運營模式。
目前,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商品防偽打假已經付諸實踐,國內外都有不少成功案例。
結 語
然而,新的思路下,卻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區塊鏈防偽溯源的前提是要先行錄入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成長數據,那么既然整個區塊鏈系統上的信息與數據是無法篡改的,又怎樣能夠確保上鏈時的數據就一定真實可靠呢?
這不僅是很多嵌入區塊鏈的生產企業重視的問題,更是值得人們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課題。相信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與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這一問題最終會很好的解決。
當然,就區塊鏈本身來說,其對零售業的賦能絕不僅僅局限于商品的防偽打假,還有很多領域都是可供區塊鏈大展身手的舞臺。筆者將繼續追蹤這場正在發生的變革,并與大家一同見證未來的無限精彩。
最后回到開篇的話題:愿“假疫苗”一類的案情能夠不再發生,請確保你我以及你我的子孫后代們一個最基本的生存與安全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