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常說的互聯網是指internet網絡,也稱為網際網絡,通過網絡與網絡之間結合串成的一個巨大網絡,互相之間通訊通過協議,在邏輯上形成單一的巨大的全球化網絡,網絡中節點之間通過路由器,交換機、防火墻等網絡安全設備互聯,接入各種服務器、計算終端來提供服務,讓用戶用過電腦,手機等多種互聯網終端接入網絡享受服務。
互聯網起源于1969年美軍的ARPA,最先用于軍事鏈接,之后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臺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另一方面NSF網,它最初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建設的,目的是連接全美的5個超級計算機中心,供100多所美國大學共享它們的資源。NSF網也采用TCP/IP協議,且與Internet 相連。ARPA網和NSF網最初都是為科研服務的,其主要目的為用戶提供共享大型主機的寶貴資源。隨著接入主機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一些公司還陸續在Internet上開展了商業活動。
隨著Internet的商業化,其在通信、信息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使Internet有了質的飛躍,并最終走向全球。之后通訊協議、www協議的出現進一步完善了整個互聯網架構。
我們了解了互聯網之后,那么什么是價值互聯網呢?
一個新興事物的產生,必然要求其物盡其用,誠實、可靠。現在互聯網可以稱為信息互聯網,在互聯網上做到了信息的共享,簡單來說,雙方在交易過程中,對產品的認知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其詳細信息,基本上對雙方都是透明化。對于價值的概念有多種理解,信息價值,真實的資金、財物的價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傳遞等,現在互聯網上銀行的網銀,第三方的支付平臺,各種購物網站,各種認證機構網站等,其實都是一種對價值的傳遞。
或許日常生活中,更關心的是財物的價值轉移,但從整體互聯網的概念來看,價值需要不單單是一種轉移,更關鍵的是信任的轉移,無論信息還是財物,在轉移過程中互相之間的信任是一個無時無刻都存在的問題。現在的模式是通過大型的中介結構,各大銀行、各大中心化組織等來作為一個信任中介。
1.比如你在購買一個物品的時候,對方賣家和你自己是誰先支付費用還是先交易物品,這個時候互相之間就需要一個第三方的中介來轉移。
2.再或者你有一個認證,告訴對方,但是對方只能通過去認證機構查詢或者第三方的旁證機構來確實。這個互相之間的價值的傳遞,必然存在一個過程的繁瑣和傳遞成本的問題。這是交互雙方的信任問題。
3.那么在從互聯網角度來思考,你在傳遞過程中的安全控制也會成為一個需要深究的問題,或許就存在傳遞過程中被篡改,那么最終傳遞的價值和之前承諾的價值就有了不一致的問題。
4.互聯網上安全是一個問題,保密性也是一個問題,任何傳遞過程中的技術控制,一旦受到安全威脅,那么個人信息就會被泄漏,所以隱私保密也是價值互聯網的一個問題。
5.中介機構服務端的安全和穩定性問題,一旦出現中斷,整個過程就會停滯。
區塊鏈,推動價值經濟的興起
眾所周知,比特幣火于2013年,當時出來了上千種山寨幣,面臨打壓后,絕大多數都因為缺乏創新而被投資者淡忘了,而真正帶來第二波價格上漲紅利的,是以太坊智能合約平臺,讓很多區塊鏈創業團隊能夠輕松地發行自己的token,然后演變成了一場ICO的熱潮,然后被我國政府叫停,短期調整后,至今仍在全球范圍內持續地發酵和蔓延。
那么,ICO項目肯定是魚龍混雜的,但從價值經濟學角度進行深層次分析后,發現這里面其實并不那么簡單。
下面,我們就從價值經濟學角度看看區塊鏈價值生態是什么。
在ICO一度火爆的時候,很多人把ICO和IPO聯系起來對比,并據此形成了很多定論。但我們深入剖析下去,會發現其實里面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知道,企業制度是現代經濟社會的基石,作為對企業存在本質的研究,制度經濟學曾經在上個世紀90年代風靡一時。
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科斯提出了交易費用理論,即外部市場存在著既定水平的交易費用,這讓企業完全在外部市場展開經濟活動不經濟,企業較小時,企業內部的分工協作更有效率,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內部的組織成本將逐漸變大,大到超過外部市場交易成本時,企業再擴張將不再經濟,企業組織成本和市場交易成本兩股力量彼此均衡的地方,就是企業組織的合理邊界。(見下圖1)
按照這個理論,如果市場交易成本足夠低,產權能夠被清晰界定,企業就沒有必要存在,個體的理性化行為通過外部市場交易和協作就會使整個社會達到帕累托最優。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區塊鏈,在區塊鏈經濟體系里,產權通過技術被清晰的界定且充分安全的保護,而在特定區塊鏈項目里,所有主要的交易都通過既定代碼或智能合約進行了約定,交易成本很低,所以在這個既定的項目生態里,基于通證的市場化交易成本幾乎為零,企業組織就沒有必要出現,個體按照游戲規則自己去做市場化選擇,就能讓整個生態達到帕累托最優。
當然,這個事情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也可以,就是區塊鏈組織做到了讓內部組織成本近乎為零,因此這個組織邊界可以不受約束的擴張,直至覆蓋外部不完美的存在較高交易成本的市場。因為組織內部也是基于代碼約定的內部市場化機制,因此,組織擴張相當于用區塊鏈市場取代原有市場,其實是一個市場環境的更替問題。
近期,一些區塊鏈從業者提出DAO(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概念,即分布式自治組織。
我們認為,區塊鏈項目形成的其實就是一個生態,或一個產業集群。
類似于現存的生態或產業集群,每一個參與的主體都可以視為一個獨立核算投入產出、自主做市場化選擇的經濟主體。大家通過市場化的機制來產生協同和利益交換,這個生態沒有統一的股權,沒有統一的市值,完全是靠利益機制和各種市場化的紐帶連接起來的。
但傳統市場的交易成本是很難改變的,要實現低的交易成本,必須要有清晰嚴格的產權界定、充分的信用支持和高效無摩擦的交易環境,區塊鏈系統通過代碼和智能合約設置了清晰低成本的交易規則,通過密碼學和通證實現了清晰界定且充分安全的產權載體,通過去中心化機制實現了群體制約的信用背書,從而在特定區塊鏈系統內構造了一個交易成本極低的生態市場環境.
在這個環境中,不需要企業組織的出現,因為任何有組織成本的企業出現都是不經濟的,個體完全可以依照市場化機制來逐利,而整個生態則在無企業組織活動的支撐下自行運轉,通過個體利益最大化選擇和無摩擦的生態內市場機制自行達到了帕累托最優。
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看一下比特幣的生態,其所有的參與者都可以是一個個體,但參與者在比特幣生態里要運行比特幣的代碼,按照代碼規則去付出相應的勞動,并獲取相應回報。因為這個簡潔有效的生態化設計,每個人只是按照游戲規則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整個生態系統則通過代碼及其背后利益機制的設計達到了完美的自運行,且經過了近十年的實踐驗證。
所以,區塊鏈價值生態是一個區別于企業組織形態的新物種,它本質上是一個基于代碼和通證體系的開放式市場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企業組織沒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即便是現存的產業集群,如果隨著區塊鏈的發展,能夠構造出來創造同類價值的區塊鏈生態,這個生態也會吸引現存的基于高摩擦市場的從業者進入低摩擦市場的區塊鏈生態,從而實現去企業組織化(其實就是消除不必要的企業組織成本),也就是產業區塊鏈化,其實也就是產業市場環境的升級。
我們知道,公司創造價值,并因此而獲取價值回報,而收入減去支出形成的利潤,支撐了公司的股權價值,所以公司的價值是落實在股權上的。區塊鏈生態因為沒有公司,所以也就沒有相應的股權去承載價值,區塊鏈生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生態運轉的血液——token上,這就是區塊鏈價值生態跟企業組織的根本區別之一。
在這里,我們想引申一下,從價值經濟學角度上看,生產關系其實就是一組價值產生的邏輯,是群體協作創造價值的模式。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都是為了創造最大化價值增量服務的。
科技進步了、工藝改進了、生產力提升了體現為價值增量增加,生產關系優化了、協作效率提升了,同樣體現為價值增量增加。所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進步都是為了價值最大化而服務的,總函數是價值增量。
因此,價值經濟學有另外一個推論:一個經濟體在給定的人性假設和生產力水平(技術邊界)條件下,生產關系理論上是存在最優解的。也就是說,在既定邊界下,基于價值總量的最大化和分配的有效性,是有可能找到最佳生產關系的。
退一步來說,在不完美環境下,現實經濟運行規則至少存在一個合理狀態區間,如果不符合這個狀態,在利益驅動下,更有效的經濟運行規則及其產生的產業集群就會占優,并進而吸引和推動整個社會向更佳模式下遷移。
從這個意義上看,區塊鏈是在現有技術邊界條件下對生產關系的改進,因為基于代碼和通證,區塊鏈價值生態中的成員可以更好的交換和協作,同時利益是及時反饋的,可以最大化的刺激生態參與者,也能讓更多的人快速進入協作狀態。這種生產關系的改進,就是區塊鏈價值生態體系所具備的系統性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