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聯濤(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香港證監會前主席)
技術創造了許多大多數人都不解其意的術語。大多數人對自己不理解的新事物都有心理障礙。有些人天生聰明。有些人通過后天努力變得聰明。但也有一些人愛用其他人不理解的行話,以顯得聰明。
大多數絕妙的點子實際上非常簡單。但常識并不常見,因為有專家的存在,他們使生活變得非常復雜——否則專家也就沒用處了。
區塊鏈背后的革命性觀念在于,不需現有的系統,其中的所有內容都須經由自上而下的網絡節點傳輸,讓我們毫無隱私。互聯網改變了一切,因為它聲稱你可以摒棄一切中間人。我們需要銀行,因為比起其他我們并不了解的對手,它們更值得信任。我們掏錢給銀行支付賬單,銀行通過央行賬簿將資金轉賬到對方的銀行賬戶。
換句話說,金融業務的核心是信用,所有交易都通過自上而下的分類賬戶系統記錄,并最終通過中央銀行的賬簿編制。國際貿易支付使用美元結算,最終,全球60%以上的交易都在美聯儲的賬簿結算。這個全球系統運行在單極分類賬戶系統上,因為這些規則基本上由美國在二戰后建立,美元就此成為最主要的記賬單位、支付方式和價值儲存手段。
同樣,我們信任國家,因為政府保護我們免受罪犯侵害,提供教育、醫療服務和退休福利。為此,我們納稅,也接受政府壟斷法定貨幣的發行權。
互聯網改變了游戲規則,因為擁有智能設備的每個人都可以點對點(P2P)直接交易,無需任何中介。有一個老笑話,在互聯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現實情況是,谷歌、政府或黑客都知道你不是一條狗,它們可以監控你在網絡上的一舉一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P2P交易變得越發流行,因為許多人不再信任銀行和政府。
當然,P2P交易興盛還因為互聯網與生俱來的黑暗面——人們希望避稅,躲開監管或僅僅為了讓事情變得更加私密。從合法意義上講,政府需要監控互聯網,因為網絡可能被用來為非法活動提供資金,例如偷稅漏稅、洗錢和資助恐怖分子。網絡犯罪日益猖獗,需要有人保護無辜者免于公害之傷。
區塊鏈是基于一種“信任協議”,即一種能防止黑客攻擊并提高安全性的技術。區塊鏈基于“云”(計算機組成的私人網絡)工作,并每次交易的數據沿著分布式分類賬戶的鏈條(因此稱為區塊鏈),從一個分類賬(塊)移動到另一個分類賬戶時,對其進行驗證和批準。因為系統在每個鏈檢查并存儲交易信息,所以在不知道每部分鏈的密鑰的情況下很難將其破解。
區塊鏈技術可以“重新發明金融服務,重構公司,重塑經濟包容和企業家精神,重建政府和民主,解放文化”——如果你相信區塊鏈發明以來的種種炒作的話。自從神秘的中本聰在2008年使用區塊鏈技術推出比特幣以來,人們就興趣高漲地廣泛采用,出現井噴式首次幣發行(ICO)。到目前為止,比特幣價值多次突破6000億美元。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間ICO籌集了45億美元,但據未經證實的消息,其中80%的ICO都是騙局。事實上,正如一個韓國ICO最近宣稱的,高達3200萬美元的比特幣被盜或丟失,“無法破解”或絕對安全的光環已隨之喪失了。隨著比特幣市場達到這種規模,央行決策者和金融監管機構終于意識到這項新技術的潛力及相伴而來的風險。
國際清算銀行2018年度報告涉及了信任問題的核心:“由于記錄交易信息的去中心化共識的脆弱性,(對虛擬貨幣的)信任隨時會消失。這不僅會為個人支付的終結性帶來疑問,還意味著比特幣可能會停止運作,從而導致價值完全喪失。此外,即使信任可以維持,比特幣技術也意味著效率低下和大量的能源耗費。比特幣跟不上交易需求的步伐時,就容易出現擁堵和大幅價值波動。”
當然,分布式賬本技術正在逐步用于提高現有銀行和交易所業務的安全性。但將區塊鏈技術炒作成能給多個行業和整個經濟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則無異于騙人的萬金油。虛擬貨幣的投資者應該意識到,一旦監管機構開始對這些ICO和虛擬貨幣運營發布禁令或進行監管,他們就會發現其中存在欺詐、損失和操縱行為,最終只能以悲劇收場。像其他任何東西一樣,對區塊鏈的信任需要通過自身來爭取,而不是通過炒作來創造。
我們相信人類的創造力,但只有笨蛋才會以為區塊鏈將成為所有人的致富之路。買家須多加小心了。